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證監會盤前發聲肯定熔斷機制

  • 發佈時間:2016-01-06 02:32:17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年開局連續兩個交易日,簡直成了A股的血淚史。2016年的首個交易日,市場綠得讓大家集體變成段子手,昨天,即便是證監會早盤前緊急發聲維穩,市場仍劇烈震蕩小幅收跌。危難時刻,上市公司再度成為天使,密集開啟護盤模式,幾十家公司股東齊刷刷宣佈增持計劃,至於能否拯救大盤于危難之間,還有待觀察。京華時報記者敖曉波

  □官方表態證監會:將不斷完善熔斷機制

  有市場人士認為,指數熔斷機制引起了新年首日市場的大跌。對此説法,沉默了一個晚上的證監會在1月5日盤前緊急表態。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熔斷機制對穩定股市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為市場提供“冷靜期”,避免或減少大幅波動情況下的匆忙決策,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抑製程序化交易的助漲助跌效應;為應對技術或操作風險提供應急處置時間。從1月4日的市場情況看,熔斷機制發揮了一定的冷靜期作用,對於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具有積極意義。

  鄧舸表示,引入指數熔斷機制是一項全新的制度,在我國還沒有經驗,市場對新的規則有一個逐步調整適應的過程。

  鄧舸強調,從境外經驗看,熔斷機制的完善不是一步到位的,也沒有統一的做法,需要在實踐中逐步探索、積累經驗、動態調整。“我們將根據熔斷機制的實際運作情況,不斷完善相關機制。”

  此外,鄧舸還表示,證監會近期將發新規約束大股東的減持行為。

  □盤面表現滬指探底回升守住3200

  證監會一早通過答記者問的形式維穩,而昨天的A股市場表現並不給力,驚魂一跳再度上演。

  盤面顯示,在前一天巨大拋盤堆積下,指數大幅低開,隨後滬深兩市在銀行、軍工等權重板塊帶領下迅速衝高,滬深300指數率先翻紅,滬指跟隨翻紅,而創業板表現弱勢。午前兩市維持震蕩,並未出現大的反彈。

  午後開盤,兩市持續走低並在14點後加速下跌,大幅跳水,滬指盤中跌逾3%,創業板盤中跌超6%;驚魂一跳過後,關鍵時刻大盤置之死地而後生,抄底資金開始有流入跡象,市場傳出消息稱國家隊買入藍籌護市,權重股也紛紛崛起,帶領兩市迅速回暖,但並未在市場掀起大的風浪。

  臨近收盤,兩市跌幅收窄,滬深兩市分別以-0.26%和-1.36%的跌幅報收。

  盤面上,鋼鐵、軍工、銀行成僅有的亮點,ST板塊、眾籌概念、網際網路彩票、網路安全、國産軟體、鈦白粉、雲計算等板塊跌幅超5%。

  □資金面滬深兩市:繼續呈現資金凈流出

  根據益盟操盤手統計數據,昨天滬深兩市繼續呈現資金凈流出狀態,其中上海市場資金總計凈流出197.71億。深證市場資金總計凈流出354.73億。

  分市場來看,上海市場主力資金凈流出前五名的股票分別是:中國聯通-2.69億、同仁堂-2.68億、中信證券-2.65億、中國銀行-2.64億、中國石化-2.47億。

  深圳市場主力資金凈流出前五名的股票分別是:奧飛動漫-4.24億、怡亞通-3.71億、萬達資訊-3.46億、聯絡互動-2.31億、萬向錢潮-2.22億。

  證券保證金:-5905億創半年新高

  市場的資金方面,投保基金最新數據顯示,上周(2015年12月28日-12月31日)證券保證金呈現凈流出格局,流出規模高達5905億元。該數據創下自2015年6月23日當周以來的新高。

  證券保證金是指客戶為進行場內交易,在開立的指定交易賬戶記憶體入的一定數量的資金,作為證券商和交易員代理其買賣證券的擔保。連續出現凈流出,説明入市的步伐放緩。

  滬股通:凈流入16億創單月新高

  新年以來股指的一路下挫,導致外資再度出現大舉抄底搶籌的跡象。數據顯示,滬股通連續兩日現凈流入狀態。滬股通1月5日凈流入16.21億元,流入額創單月新高;滬股通在前一天凈流入0.63億元。

  據滬港交易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昨天收盤,滬股通每日額度130億元剩餘113.79億元,佔比87%;截至16:01,港股通每日額度105億元剩餘101.61億元,佔比96.8%。

  □市場動向

  上市公司護盤模式開啟

  經歷了新年首個交易日的大跌,上市公司又重新開啟了護盤模式。除了多家上市公司股東宣佈延長鎖定期之外,另有蘇寧雲商金螳螂廣汽集團中牧股份浙報傳媒首創股份等幾十家上市公司也發佈控股股東增持股份公告,其中不乏一些上市公司股東大手筆增持的案例。此情此景,又讓人聯想起去年股災期間全體動員救市的場景。以下是部分上市公司增持情況。

  □行情展望

  市場等待超跌反彈到來

  全球資本市場都遭遇了血雨腥風,A股還是一如既往地衝鋒在前。大同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胡曉輝分析認為,A股市場的連續調整有多重因素,所有技術面指標都呈向下趨勢,已經確定了技術面調整的可能性。此外,從成交量上來看,成交量連續萎縮也説明資金的猶豫。

  而從消息面來看,本週離岸人民幣暴跌,有擔心是否出現資金外流的趨勢。

  胡曉輝表示,目前來看,誘發暴跌的原因短期很難消除,包括PMI還在榮枯線以下,預示經濟仍舊在探底過程,在去庫存、去産能、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大背景下,今年經濟下行的壓力更大;人民幣再次暴跌的憂慮加重;再加上1月8日重要股東限售禁令解除,對市場産生一定影響;熔斷機制首日人為製造的流動性緊張造成新的踩踏事件;新股發行新規和註冊制也是影響市場的因素,市場擔心今年新股發行量暴增對A股壓力加大等等。多重利空壓力下疊加技術走壞,出現暴跌似乎情有可原,目前只有等待超跌反彈的到來。

  結構性行情有表現機會

  浦銀安盛權益投資總監吳勇表示,對市場總體依然看好,今年經濟的基本面不會發生太大的改變,穩增長只是減緩經濟下滑的措施,重點將持續在經濟結構轉型、科技創新和新型消費等行業。“由於寬鬆貨幣政策的延續,我們對市場總體看好,結構性行情也可能有表現機會。”

  吳勇強調,目前市場還是存在著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如註冊制的正式推行、人民幣匯率的波動,都可能對市場産生階段性的影響。就行業而言,吳勇表示繼續看好受益於經濟結構轉型,符合科技創新和新型消費方向的行業,主要有傳媒、軍工、資訊服務、通信、醫療服務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