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1月5日:退休人員繳醫保,你會去“喜迎”嗎?

  • 發佈時間:2016-01-05 13: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聞背景:

  7200多萬退休人員不需繳納醫保費就可以享受醫保待遇的日子還有多久?從2015年11月初中央公佈的“十三五”規劃建議到上周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求是》雜誌上的文章都明確表示,政府正在研究制定職工醫保退休人員繳費政策。

  

  資料圖片

  正方:不必太過敏感

  首先,這裡説的只是“研究”,不等於推行,更不等於馬上推行。也就是説,即使讓退休人員繼續繳納醫保,也需要一段時間。其次,啟動職工醫保制度改革,研究職工醫保退休人員繳費政策,也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具有現實針對性的。退休人員繳納醫保,是一個既繞不過又比較務實的對策。要的是在形成廣泛共識的基礎上,做好相關制度設計和人性化調整。【詳細】

  反方:違背契約精神

  我們現行的醫保制度就是體現了這樣一種社會的互助共濟。而要真正起到保險作用,其中的契約精神是保障的前提,即保險是一種合同行為,在約定的規則下是不容隨意變更的。因此,當涉及讓退休人員繳納醫保費,就不是“專家認為”能夠左右的,而是在法律框架下,有關契約精神的問題。人們對現行醫保制度的共識是,在退休後,大家仍然可以享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不需要再繳納醫保,也能看得上病。【詳細】

  追問:誰最應該繳納

  回到正在研究的退休人員繳納醫保問題上。雖然從邏輯上未必不可如此,但這樣所為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究竟有多麼嚴重?缺少了退休人員繳納的醫保,醫保體系是否就變得脆弱?為了減輕醫保壓力,國企上繳的紅利以及國有資本劃歸社保是否可以再多一點?那些享受著超高醫療資源和福利的群體,能否儘量壓縮一點?這些,都是公眾關心的。説到底,這是一個利益取捨問題,而利益如何取捨卻在根本上關涉公平。【詳細】

  建議:節流不如開源

  綜合考量下來,應對醫保基金缺口,目前更現實的做法是節流而不是開源。改被動式醫保控費為主動式控費,改變醫療體系過度醫療、以藥養醫弊端,將稀缺醫保資源更公平地分配給不同群體而無論其職業性質是什麼,善用國有資本加大其對公共服務的投入,是醫保開源取得共識的必要前提。面對醫保基金缺口,回避真正的難點不是好辦法。系統性改革越徹底,醫保體系改革才越可能形成共識,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與老齡化相適應的可持續運作機制。【詳細】

  微言大義:

  @踏玻璃球:我準備買本《求是》收藏。

  @姚凱-yk:強烈質疑。

  @我們這代人:有法律依據嗎?

  @仙人來自深山:可以退保麼,老了我自己養自己。

  @牛奶媽咪525:請問退休公務員要交嗎?

  微言大義:

  了解中國歷史的人,可能都會發現,“公平”二字比起其他詞語來説,才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力量。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交醫保時,分三六九等,每個人交的錢不一樣;報銷時,也分三六九等,每個人報銷的比例不一樣。最關鍵的是,交錢多的人,不一定最後獲得利益最大。

  所以,聽到“退休人員繳醫保”的消息,讓大多數人怎麼能心甘情願去“喜迎”呢?!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