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垃圾圍村”四川有門道
- 發佈時間:2016-01-05 06:29:49 來源:四川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省成為全國首個通過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驗收省份
探索
2014年底,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要求,5年時間使全國90%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而四川提出,力爭1年內完成目標任務。
一年後的2015年12月22日,破解“垃圾圍村”頑疾,我省邁出“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里程碑”式的一步。當日,在眉山市丹棱縣,省住建廳廳長何健從國家10部委代表手裏接過一份文件——四川通過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驗收,成為全國首個通過驗收的省份。這也意味著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頑疾之一,困擾我省乃至全國農村地區的“垃圾圍村”問題,在四川得到有效解決。
農村垃圾治理,是如何在四川推廣開的?又如何實現可持續?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本報記者 熊筱偉
A
為何要治理?
“垃圾圍村”污染環境、形成致病源
丹棱縣丹棱鎮龍鵠村村支部書記羅朝運手中,有一張泛黃的照片——10餘年前的龍鵠村,村邊小河裏飄著白色物體,幾乎看不到水面。“都是垃圾,一下雨就衝到河裏了。”
“那時候,垃圾處理就是從看得見的地方甩到看不到的地方。”羅朝運説。然而,這沒法真的變“乾淨”——報廢農膜、電池等垃圾難以自然降解,“垃圾圍村”只會污染環境、形成致病源,甚至會對當地農産品品質安全等造成不利影響。
過去,這在我省並非個例。
2007年,我省有生活垃圾收集點的行政村,僅佔總數的8.8%,全年在村莊環境衛生上投入的資金,僅3941萬元。“無分類意識、無收集設施、無轉運設備、無保潔人員、無回收體系,是當時村莊環境的真實寫照。”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和城市相比,農村垃圾處理更為困難。就收集而言,由於農村居住點分散,垃圾收集、轉運成本高昂;就處理而言,建設填埋、焚燒設施投資大,農村財力難以負擔。
B
採用什麼模式?
沒有統一方式,各地因地制宜探索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改變“垃圾圍村”現狀,德陽市羅江縣是最早進行探索的地方之一。
袁正根是德陽市羅江縣芒江村5組的專職保潔員,也是當地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見證人。他每天的工作,是將垃圾裝運至分類收集池並進行分類處理。“建築垃圾就近填埋,草木灰等可降解垃圾堆漚成農家肥”,袁正根説。他處理不了的垃圾,則進一步由村、鎮轉運到縣,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置。
環衛設施修建到戶、環衛工具配發到組、回收站點設置到村,統一修建標準、操作流程和技術規範……這一系列流程,被簡短總結為“戶定點、組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經過這一流程,農村生活垃圾減量率可達80%。能有效處理農村生活垃圾的“羅江模式”,就此誕生。
但將該模式推廣各地,卻遭遇地域差異。羅江地處平原,垃圾收集轉運便利。但山區交通相對不便,如何解決?地處盆地邊緣山區的達州市,在距縣城20公里內的場鎮,採取“鎮運輸,縣處理”方式;在距縣城較遠的場鎮,採取多鎮統籌建區域性垃圾處理場方式;在距縣城過遠的高山區場鎮,採取就地衛生填埋方式,最終探索出“以城帶鄉、區域輻射、因地施策”的“達州模式”……
從平原到丘陵,從高原到山地,各地沒有統一方式,因地制宜,摸索出具有地域特點的新模式,有效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在全省推廣。截至目前,我省已基本實現農村垃圾全面治理。
C
如何高效運作?
實現垃圾處理市場化、法制化
如何能讓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始終保持高效、有序?市場運作,是四川探索出的經驗。
清晨7點30分,張治明起了個大早,騎著摩托車收集垃圾去了——他和村裏簽了合同,村民不滿意是要被“問責”的。3年前,他通過公開競標,承包下丹棱縣龍鵠村農村生活垃圾收集和公區常態保潔項目,並組建了保潔清運隊伍。
對張治明而言,這是個值得用心經營的生意。在當地,垃圾處理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承包人與村委會簽訂協議,明確工作職責、費用支付、違約責任等,“風險相對小,收入也就穩定。”張治明盤算著,將承包範圍從1個村擴展到幾個村乃至整個鄉鎮。
村莊,同樣從市場運作中獲益。包括張治明在內,當年4人參與承包競標,標頂每年5萬元,往下競標,最終結果只有3.64萬元,“更重要的是權責明確,讓垃圾處理轉運規範化了。”羅朝運説。
規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我省亦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體系。我省先後制發《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性文件和《四川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及評價技術導則》等技術性文件和標準。同時,省人大常委會頒布條例,把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納入了法制化軌道。
D
資金如何解決?
運作費由政府、村集體、村民共同出資
環衛設施、環衛工具、回收站點……每一項投入,對於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都不可或缺。但我省逾4萬個行政村都需要投入,這筆資金從哪兒來?
佔大頭的設施建設投入,由政府買單。2009年至今,省級財政已安排11.78億元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資金,帶動各地通過財政投入、整合專項、社會融資等渠道共投入資金64.7億元,用於鎮(鄉)和村莊建設和添置環衛設施設備。截至2015年5月,全省建有生活垃圾收集點的行政村已達44019個,佔行政村總數的93.4%。
相關運作費用,則由政府和村集體、村民共同出資。“只交1塊錢,垃圾就有專人清理,當然比堆著發臭安逸!”德陽市羅江縣芒江村支書嚴從文直言,對每月僅1元的衛生費,村民接受程度很高——而當地垃圾分類收集80%的運作費用,就來源於此。剩餘部分由村集體和地方財政承擔。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