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千股跌停”重演,A股何去何從

  • 發佈時間:2016-01-05 07:32:03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專為平復市場暴漲暴跌而量身定制的熔斷機制,在實施首日即被啟動。4日,A股在新年首個交易日因暴跌而兩度觸發熔斷機制:午後13時13分當滬深300指數跌至5%時,個股全面暫停交易15分鐘;13時28分恢復交易後僅5分鐘,指數跌幅擴大至7%,兩市暫停交易至收市。

  首日遇暴跌,這對翹首期盼股市開門紅的投資者無異於迎頭悶棍。註冊制改革最快3月份實施、上市公司萬億股解禁“黑雲壓城”、人民幣貶值壓力亟待釋放、經濟下行態勢需要遏制,這一切註定了A股2016年仍將不平靜。

  四大利空逼出“千股跌停”

  “太出乎意料了。”閉市後南京職業投資者郎宏偉仍心有餘悸。去年最後幾日A股收官雖説不上強勢,但大盤在4個多月裏穩步盤升,投資者情緒也相當穩定,誰能想到久違的“千股跌停”奇觀會重演呢?昨日三大股指低開低走,全無“鬥志”,最終滬指報收3296點,跌7%,創2015年8月26日以來的最大跌幅,深成指和創業板跌幅均超8%,兩市1400多只個股跌停。

  值得注意的是,在13時33分第二次觸發熔斷機制時,滬深交易所雙雙宣佈,根據有關規定,即時停止股票、基金、可轉換公司債券、可交換公司債券交易直至當日收市,同時再次提醒投資者注意交易風險,理性投資。

  A股走勢急轉直下,市場主要歸咎於4大利空:1月份上市公司股東、高管潛在解禁規模約1.1萬億元;上週六和昨日先後發佈的中國12月官方製造業PMI指數和中國12月財新製造業PMI指數均繼續低於50榮枯線;即將實施的註冊制改革意味著新股發行數量將大幅增加;人民幣首日再度貶值,兌美元突破6.5,創5年來新低。華泰證券分析師張晨華分析認為,去年8月A股暴跌告一段落後,指數雖有修復性反彈,但資金和籌碼一直處於弱平衡狀態,這從兩市券商融資額小幅增至1.21萬億就難再升可見一斑。去年為救市而出臺的“大股東減持禁令”將於1月8日到期,可見的解禁潮疊加人民幣貶值和經濟下行雙重壓力,成為脆弱反彈走勢難以承受之重。

  事實上,昨日亞太股市也“感受”到了來自中國市場的壓力。日、韓股指分別重挫超3%和2%,韓股還和A股一道創下4個多月來的最大跌幅。截至記者發稿時,歐洲三大股指跌幅均超1%,其中,德股暴跌超3%。而“仰仗”中國市場的全球大宗商品也全線下跌。

  熔斷機制“枉”當替罪羊

  “搞這樣的交易熔斷制度,只能讓大家都跑不了”“改T+2了,前一交易日買的,今天沒跌停也賣不出去了”“漲跌停板還可以買賣,交易熔斷後暫停交易,一刀切地剝奪了自由交易的權利”……昨日,熔斷機制在市場恐慌下跌中首次發威,引發不少人將“怨氣”發泄到了這一和全球成熟市場接軌的新交易制度上。不過,話説回來,作為一種交易制度安排,其作用其實是中性的,雖如股指期貨一樣既助漲也助跌,但並不改變市場內在運作方向,將“板子”打在熔斷機制身上實屬冤枉。

  “是下跌導致熔斷機制啟動,而非因為有了熔斷機制,市場才下跌。二者沒有因果關係,搞清這一點也是理性表現之一。”南京一私募基金管理人王峰説,真正導致市場走低的,還是市場本身就有調整需求。去年暴跌4個月後已反彈3個月,股指再次下尋支撐很正常。熔斷機制的作用在於促進真實資訊傳導和穩定市場情緒,如果週一沒有暫停交易的緩衝,惶恐不安的投資者相互“踩踏”應該更嚴重,市場所受傷害也更大。乍一看當天停止交易凍結了流動性,但由於避免了一些人盲目抄底被套,恰恰為第二天市場交易保存了“有生力量”。

  南京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溫麗君認為,真正需要重視的是新股發行改革加速的市場影響。今年起投資者申購新股時無需預繳款,持股者“白白”獲得新股搖號中簽的機會當然是好事,要知道去年新股上市的平均收益率超過400%,但隨著註冊制即將實施,新股發行勢必也將明顯超過以往,這對目前二級市場估值體系將産生重大影響,也就是説,新股上市後的高溢價最終會拖累二級市場股價重心的下移。

  而急於在市場“兌現”的,還有被“減持禁令”關在籠子裏的上市公司大股東解禁股。據測算,1月份解禁的約1.1萬億元限售股佔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5.2%,若不加約束,這部分解禁股在每年一季度凈減持規模可能達到3500億元,對“大病初愈”的市場承受力形成挑戰。監管層是否會適時出臺新的大股東減持新政,值得關注。

  爆發新股災可能性不大

  今天,受昨日熔斷機制“約束”而未及釋放的拋壓無疑仍將考驗市場,但同樣可以肯定的是,基本去杠桿、浴火重生後的A股再度爆發新股災的可能性也大為降低。新的一年,A股或許仍劇烈震蕩,既非典型牛市,也非典型熊市,但帶給慧眼投資者的機會將不會小。

  “今年股市杠桿率的提升預計不會像去年那麼瘋狂,投資者可少受些指數顛簸之苦。”溫麗君説,由於經濟下行、企業盈利能力下降,所以,高歌猛進般的牛市將難以重現;但考慮到市場流動性仍舊充裕,政策對股市態度友好,在其他投資渠道乏善可陳的情況下,股市也不失為居民資産配置的合適對象,因此,重回熊市軌道也不可能。需要關注的風險主要有兩個:一是全球流動性的風險,如果美聯儲頻繁加息,全球新經濟將受影響;二是國內三四線城市樓市能否有效去庫存。

  富安達基金研究總監吳戰峰認為,目前流動性較好的資産中,股票的吸引力仍較大。從資産收益率看,預計一線房地産收益率在2.5%左右,未來趨勢將保持穩定;餘額寶和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都在2.8%左右,未來趨勢均下降;反觀藍籌股現金分紅率,工行股息率在5.5%,招行3.9%,萬科2.5%,格力電器6.9%,上海汽車6.3%。一年來保險公司頻繁舉牌藍籌股,正反映出在無風險收益下行的驅使下股票資産的吸引力。“當然,股市大概率強勢震蕩,也提醒投資者今年應降低股市收益期望值。”未來“中國大媽”炒股難度、風險將加大,專業投資者將有更多機會勝出。 本報記者 吉 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