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林毅夫:經濟增長需要有效投資 用來“補短板”

  • 發佈時間:2016-01-04 07: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段時間,國內對如何看待投資有些爭論,焦點集中在政府穩增長、擴大總需求的措施到底是該以消費為主,還是應該側重投資。有一種觀點把過去的增長方式稱作是“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方式”,認為這種增長方式是不可持續的;也有人把當前的經濟困難歸結為2008年的4萬億元投資,認為投資是不可行的。這兩種觀點匯總起來,就是説中國應該改變以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改為消費拉動的經濟增長。

  消費是我們經濟發展的目標,但要使消費實現持續增長,拉動經濟增長的群體收入就要不斷增長。但收入怎樣才能不斷增長呢?如果説我們為了刺激消費,用了國民收入分配的方式,或是用減稅的方式,但那些都只是一次性的,不能持續提高居民收入。要實現收入持續增長,必須提高勞動生産率水準,或者是降低交易費用,這兩者都是需要投資的。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擴張需求的措施中還是要以投資為主。當然,這個投資是必須能提高勞動生産率水準,或者是能降低交易費用的投資。

  有相當長的時間,有人一提到投資就等同於過剩産能,這樣講有些絕對化。如果投資是“補短板”的投資,是不會增加過剩産能的。2014年,我國在製造業方面的進口就有1.3萬億元,進口的都是我國不能生産,附加價值比較高,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産品。如果在産業升級、技術方面加強投資“補短板”,這樣的投資不會造成産能過剩,而且在國內形成有效的生産能力以後,還可以增加出口。另外,近些年我國居民大量到國外旅遊購物消費,購買的也是國內不能生産、品質更好的産品。在這些領域進行有效投資,也不會造成國內産能過剩,反而會減少到國外購物的行為。基礎設施也是一樣的,如果將投資用於城鎮化建設,由此帶來人口的集中,規模經濟擴大,那就可以提高經濟增長效率。

  所以説,只要投資是用來“補短板”、提高勞動生産率、滿足國內消費者的購買需求,或者是降低交易費用、補足基礎設施瓶頸的,這種投資就不會造成産能過剩。(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根據作者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第50期“朗潤格政論壇”上的發言整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