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技金融加速“系統升級”

  • 發佈時間:2016-01-04 06:00:0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科技部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中國銀監會辦公廳、中國證監會辦公廳、中國保監會辦公廳聯合發佈通知,啟動第二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的申報工作,將選擇10個試點城市,推動科技金融政策和創新舉措在地方落地。

  2011年,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5部門確定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天津市、上海市、深圳市、江蘇省等16個地區為首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如今,首批試點工作取得了怎樣的進展?在試點地區,科技金融如何推動創新創業?《經濟日報》記者專訪了科技部相關負責人。

  爭先探索新路徑

  試點地區出臺350多項科技金融政策,設立了總量近40億元專項基金

  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技術創新引導處(科技金融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對首批16個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的工作進展情況開展了調研,結果表明,試點地區“高度重視、積極響應、勇於探索、大膽嘗試”,涌現出許多成功經驗和創新做法。

  在工作機制上,試點地區普遍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科技、財稅、金融辦以及“一行三局”等部門共同參與的試點工作協調推進機制。比如,天津市科委、陜西省科技廳等專門設立科技金融處;國家開發銀行在北京、上海、武漢分支機構中專門設置了科技金融處。

  據初步統計,試點啟動以來,試點地區密集出臺了350多項科技金融政策文件。試點地區不斷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加強對金融資本和民間投資的引導和帶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已與地方政府、民間投資共同成立了近百家創投基金,基金註冊資本總額超過130億元。江蘇省市、區、縣三級科技部門共同出資設立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金,每年為近千家科技企業獲得超過20億元的貸款支援。16個試點地區中已有江蘇、深圳、武漢、青島等12個地區設立了科技金融專項資金,總量近40億元。

  試點地區還搭建了新型科技創新投融資平臺,為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提供多樣化的投融資服務。如蘇州工業園成立元禾控股集團公司,管理基金規模超過220億元,業務範圍覆蓋股權投資、科技擔保、科技小貸、融資租賃等;重慶市科委成立了集“投、保、貸、補、扶”為一體的科技金融集團公司;天津市科委成立了科技投融資集團等。

  完善科技金融生態

  試點地區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科技金融基礎持續強化,創新産品和服務不斷涌現

  “試點地區不斷優化科技金融生態環境,夯實科技金融發展基礎。同時,在資金引導和政策鼓勵的帶動下,符合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長規律和特點的新型科技金融産品、組織機構和服務模式不斷涌現。”相關負責人説。

  上海市、江蘇省建立了科技金融資訊服務平臺,都匯聚了數千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資訊和各類投融資資訊;天津、武漢、成都等開發了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數據庫;北京、上海、江蘇、浙江、陜西創新開展科技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科技金融專員服務和科技金融服務熱線等;中關村科技園區實施瞪羚計劃,將信用評價、政府資助和企業融資相結合;天津市、武漢市、江蘇省與當地人民銀行共建科技企業貸款統計制度。

  在推動科技金融産品、組織和服務創新方面,投貸結合、銀保(險)結合等交叉融合性金融産品快速發展,銀行創新開展的訂單融資、應收賬款融資、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等信貸業務的規模不斷擴大。2014年全國專利質押融資達到498億元,比2013年增長92.5%;試點地區已設立30多只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設立科技分(支)行等科技金融專營機構超過170多家。

  中國人保財險蘇州科技支公司獲得了保監會頒發的經營許可證,全國首家科技保險支公司在蘇州落地;江蘇省認定12家單位為首批省級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天津市認定13家機構為第一批科技金融服務對接平臺;四川省高新技術産業金融服務中心在全省建立了11個分中心,將科技金融服務由省會城市向地市縣延伸。

  直面挑戰紮實前行

  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工作還面臨許多問題,要更好地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政府支援引導作用

  儘管我國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依然面臨問題和挑戰。相關負責人坦言,政府用於財政科技金融的投入方式大部分以直接補貼為主,效率有待提升,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杠桿效應有待進一步放大,直接投入尚未與稅收優惠、政府採購等政策形成協同。財政引導金融資本和民間資本不夠,財政金融資金未形成市場化運作,某些體制機制障礙限制了民間資本順暢進入科技創新領域。

  “此外,試點地區的示範帶動作用也有待進一步發揮,試點工作在各個地區發展不均衡。”相關負責人説,試點地區原有的經濟、科技、金融發展基礎差異較大,發展的類型和起點各不相同,造成試點成效有所差別。要加大政府投入,探索財政支援方式多元化。引導和帶動各級地方政府進一步採取風險補償、引導基金、後補助、保費補貼等多種方式,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效應,引導帶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金更大力度支援科技創新。

  “此外,要完善政策措施,調動金融機構的積極性。”相關負責人説,比如,研究提出依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設立科技創業銀行的方案,提出鼓勵和支援商業銀行設立科技支行的政策措施;推進政策性銀行、開發性銀行以及商業銀行在産品、服務及對接模式上創新,探索建立科技創新專項貸款;支援科技項目開展股權眾籌、P2P等融資,積極探索和鼓勵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在保險領域,推進科技保險綜合改革試點,積極參與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制定科技企業綜合保險方案。

  近期,科技部、財政部制定的《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貸款風險補償管理暫行辦法》公佈。對於該辦法出臺的意義,相關負責人表示,貸款風險補償是通過對合作銀行發放的科技成果轉化貸款給予一定的風險補償,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轉化科技成果的信貸支援。“目前,銀行貸款是企業融資的主渠道,但由於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較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轉化投入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難以從銀行獲得信貸支援,需要政府發揮必要的引導作用,利用財政資金為企業獲得銀行貸款增加信用,提供支撐。”相關負責人説。

  伴隨著改革的深入,2016年的中國科技金融勢必打開新局,繼續加速“系統升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