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何讓創新發力至關重要

  • 發佈時間:2016-01-04 06:00:0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新”,不僅是剛剛過去的2015年的熱詞,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經濟發展的這場馬拉松中,讓創新發力,把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至關重要。

  “你不管把多大數量的驛路、馬車或郵車連續相加,也絕不能獲得一條鐵路。”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的話,道破了創新在經濟發展中“質變”的作用。也正因為如此,我國“十三五”時期對創新的要求更加迫切。

  隨著改革步入深水區,積累下來的問題和社會轉型的壓力或將成為發展瓶頸,我們需要加快開拓制度創新,用新辦法解決新時期的新矛盾;隨著工業4.0革命在全球範圍展開,科技創新水準成為決定各國綜合實力較量的關鍵因素,我們需要掌握更多自主智慧財産權,升級中國“製造”為中國“創造”;隨著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在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我們需要深入推進文化創新,為全社會凝結正確的價值觀和理想觀。

  也就是説,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應該也必須成為“十三五”時期創新發力的切入點。而如何讓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發力,又是各有各的“妙計”。

  對制度創新而言,關鍵詞是“管住權”“管好錢”“放開市場”。在加快開拓制度創新的過程中,政府應通過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形成穩定的制度環境,“管住權”。然後,要搞好財稅體制改革,形成政府與公民、中央與地方之間穩定的經濟關係和規範的政府財政管理制度,“管好錢”。接下來,要“放開市場”,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發揮決定性作用。細化已經出臺的相關改革,陸續展開並推進與市場要素自由流動高度相關的其他改革,營造規範、公平、有序、開放的制度環境。

  對科技創新而言,關鍵詞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基礎研究”。“加大投入力度”,就要切實改變“重物輕人”的老做法,加大對作為創新主體的人的支援力度,形成穩定的、年齡結構合理的研發隊伍。同時,也要切實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提高我國的原始創新能力。基礎研究的“地基”牢不牢,直接影響著國家核心競爭力這座“大廈”穩不穩。只有更加重視基礎研究,給予基礎研究特殊的關注和更大力度的支援,我國科技發展才有可能從以跟跑為主進入全面並行趕超階段。

  對文化創新而言,關鍵詞是“培育核心價值支撐”。只有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和挑戰,形成新的傳統,打造智慧型、包容型文化,創新才能形成規模、才能可持續。

  總之,在經濟發展這場馬拉松中,調勻呼吸,保持好創新的步伐,一定能收到意外的驚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