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陜西延安:扶強“基地”破“三無”

  • 發佈時間:2016-01-03 05:45:0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場大雪過後,陜北高原氣溫降了不少。一大早,家住延安市延長縣交口鎮後段家河村的段文生老兩口就忙碌起來。作為延長縣二海家禽散養專業合作社的駐村理事,段文生不僅自己養雞,還負責村裏11戶貧困戶的養殖服務。

  正在窯門口排隊交雞蛋的張秀梅就是其中的一戶貧困戶。54歲的她一個人生活,又身患多種疾病,家境非常困難。去年初,鎮裏駐村扶貧幹部幫助她加入了二海養殖合作社。合作社以“借雞還蛋”的方式送給她家60隻雞苗,又免費幫她建起了標準化雞舍,按照每個1.2元的價格收購土雞蛋,張秀梅如今手裏終於有了活錢。

  在延長縣扶貧局局長趙文革看來,引進專業合作社介入扶貧,將合作社作為扶貧基地,可以精準解決無資金、無技術、無經營能力“三無”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的難題。如今,在二海養殖合作社570多戶在冊社員中,類似張秀梅這樣的貧困戶已經增加到90多戶,涉及周邊三個鄉鎮。

  然而,站在市場的角度,這些“三無”貧困戶並非優選成員,那麼,合作社參與扶貧的積極性和可持續性從何而來呢?

  “扶‘基地’,才能破‘三無’”,延安市扶貧局局長牛永紅表示,與以往“政府+貧困戶”的扶貧模式相比,“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最大的區別在於著力點不同。

  首先,當地整合扶貧資金,在繼續實施政府兜底保障的基礎上,按照每戶年均1000元的標準補貼給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為載體帶動貧困戶“造血”脫貧,政府監督考核過程和效果;延安市還規定,縣區用於扶貧開發的財政配套資金不低於本年度財政預算收入的2%,且每年增幅不低於20%;此外,針對産業扶貧,延安還專門在市縣兩級設立精準扶貧貸款基金,以貼息和風險補償的方式撬動金融資本專項扶持産業扶貧項目。

  記者見到二海家禽散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春譜時,他正忙著與銷售經理李曉輝商量西安社區直營店的裝修。2015年8月,合作社剛剛獲得了200萬元的精準扶貧貸款,張春譜用這筆錢投資了西安直營店、基地禽蛋冷庫、貧困戶標準雞舍等項目。“財政貼息後,貸款利息只有三厘多。”李曉輝欣喜地告訴記者,“直營店還沒有開張,註冊會員已經達到2360多個”。據介紹,去年延安市還在縣區建立了300萬-500萬元的貧困戶産業發展小額貸款風險擔保抵押基金,協調金融部門按1:10比例放大規模,可戶均發放3萬-5萬元的免擔保、免抵押小額到戶貼息貸款,政府財政連續貼息3年,目前全市共籌措擔保抵押基金3400萬元,累計為貧困戶發放産業扶持貸款1.9億元,覆蓋貧困戶6300多戶。

  因地制宜,依託當地現代農業規劃,延安市“合作社+貧困戶”産業扶貧模式正逐步走向“定制化”。在延安富縣直羅鎮富紅果業合作社,一片150畝的矮化密植蘋果園裏,剛剛栽下幾個月的果苗長勢喜人。“這個園子的地是從5戶貧困戶手裏流轉來的。”富縣扶貧辦副主任李琳介紹説,由於自然環境差異,川道地區的群眾過去只能種玉米,收入微薄。為此,縣裏以獎補政策鼓勵專業合作社定制産業幫扶項目。富紅果業工作人員説,“矮化密植蘋果栽培是合作社去年專門引進的新技術,特別適合川道地區,現在貧困戶一邊在合作社做勞務,一邊學技術,學習、增收兩不誤”。結合部門包扶,延安文化旅遊部門針對貧困家庭中老年婦女的特點,精準培訓當地剪紙、麻繡、布貼等傳統民間藝術人才,以來料來圖的“訂單”模式,開展文化産業扶貧,參與的貧困戶年均增收超過4000元。文化旅遊業帶動539戶貧困戶脫貧致富;有320家專業合作社以土地流轉和産業託管形式參與精準扶貧,覆蓋貧困人口2600多人。

  精準産業扶貧也激勵著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育成長。有25戶貧困戶的富縣直羅鎮南家灣村,2015年已誕生了苗木、物業勞務等3個農村合作組織,南家灣苗木合作社理事長南世林指著佔地62畝的苗木基地説,過去貧困戶分散經營單打獨鬥,抗風險、可持續脫貧效果差。“現在合作社把大家組織起來,規模化、規範化經營;這片62畝苗木基地,每畝可栽油松2500株,一株市場價10元以上,在市縣林業部門的幫扶下,目前內蒙古、山西客商都來預訂了”。據李琳介紹,2014年以來,全縣參與扶貧的農村合作組織達到50多個,新成立扶貧專業經濟合作組織12個,涉及家禽飼養、蘋果種植、苗木栽培、紅薯辣椒小雜糧等。

  配置以生産型服務業為主的“扶貧鏈”是延安市推進精準産業扶貧的又一探索。

  在洛川石頭鎮新城5棟2單元,剛剛遷入新居的史家河村村民史鐵春如今已成為“工人”了。搬遷後,他和兒子在鎮裏“好幫手”勞務公司登記註冊,專門從事自己擅長的果園農機修理。“好幫手”勞務公司是在當地鎮政府扶持下,群眾自發成立的集體勞務合作組織,目前已註冊搬遷貧困戶470多人。

  洛川縣委書記彭安季分析説,洛川垣區蘋果産業規模很大,到了疏花、套袋、倉儲旺季非常缺少勞力;而川道地區群眾由於缺乏培訓、組織,很難有效參與蘋果産業服務業鏈條中去。“好幫手”之類的勞務公司恰恰扮演了這樣的對接平臺。“現在果園、冷庫老闆需要勞務,都直接與我們公司聯繫,由公司直接組織,發派工單,不僅資訊靈通,人盡其用,而且避免了貧困戶零散接單務工的勞務風險和糾紛。”“好幫手”公司經理張軍營介紹,自2015年4月成立以來,針對倉儲、運輸、剪枝、包裝等環節技術,縣裏先後組織了多場培訓,而且還專門聘請了法律顧問以確保貧困戶的勞動權益。目前,在洛川峽谷區域,已經有4家類似的勞務合作組織應運而生;延安全市的貧困戶勞務輸出已突破5.6萬人次。

  培育有技術懂經營的後續人才,促進貧困戶青年就業是産業精準扶貧的關鍵。為此,延安市啟動了大規模四級“貧困戶技能培訓”。其中“兩後生”培訓是這項工作的突破口。“所謂‘兩後生’是指貧困家庭中初中畢業未上高中和高中畢業未考上大學的‘後生’娃娃”。延安職業技術學院技能培訓中心主任魯海棟告訴記者,培訓為期3個月,開設電工、焊接和旅遊酒店3個專業,學員全部享受免學費、住宿、教材等“四免一補”政策,結業後頒發技能鑒定證書。據介紹,目前延安市累計培訓貧困人口3.8萬人次。

  記者在延安採訪期間,恰逢網際網路加革命老區電商發展延安峰會召開,來自延安12個區縣的200多家農村電商站點像趕集一樣參加了“年貨節”的啟動儀式。延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馮振東表示,目前延安市“合作社+農戶”産業扶貧模式已經發展至343家,覆蓋貧困戶1.1萬戶3萬多人。如果在此基礎上再實現與農村電商的融合壯大,必然會為精準扶貧提速加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