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錦江:148項實事項目 構築起溫暖的民生圖景

  • 發佈時間:2015-12-31 03:33:40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年終歲尾,回首2015,一幅幅溫暖的民生圖景,在錦江群眾的身邊次第展開:全區城鎮新增就業13022人、760名殘疾人實現居家靈活就業;投入1725.42萬元和474.1萬元全面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費以及免費向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教科書和作業本;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繳費達189306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覆蓋率保持在90%以上;為困難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歲以上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1972人……

  一個個熱切的民生期盼,在錦江百姓的口中娓娓道來:財政投入3億元專項資金幫助2017名在校大學生和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5300套,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11352套……2015年,錦江區承擔省市民生實事項目148項,涉及城市改造、環境治理、扶貧解困、就業促進、教育助學、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百姓安居、文化體育九個方面的內容。截止11月底,已提前完成130件民生實事,18件民生實事正按計劃推進。同時,2015年,該區還自加壓力,實施了為民辦實事項目共十項23件,截至目前,已完成14件。

  這一件件民生實事,這一份份民生清單,正如冬日的陽光暖暖地灑在錦江兩岸,這個冬天,錦江人民心裏註定是熱乎乎的。

  住房保障

  圓困難群眾“住房夢”

  “盼了好多年了,這次政府給住房困難的家庭創造這麼好的條件,不管選到哪個樓層,心裏都高興。”今年3月份,付師傅在成都市城鄉房産管理局三樓多功能廳內,參與錦江區房管局2014年度第二批次選房,他通過搖號拿到了一套49平方米的房子。

  53歲的付師傅下崗待業,家中生活十分困難,多年來一家人居住在東光小區朋友家中,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是付師傅全家的夢想。2014年他申請了廉租房,今年3月通過搖號的方式確定了房源,住有所居的夢想終於實現。

  今年,錦江區保障性住房工作再次遞交了一份滿意的民生答卷,新增住房保障對象2938戶,住房保障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實現了“應保盡保”的保障目標,圓了困難群眾的“住房夢”。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區共有4582戶(家庭)享受了住房保障。其中:廉租住房、租金補貼申請1722戶(含年審),經濟適用房申請受理審核188戶;限價商品房申請受理192戶;公共租賃房申請2478戶,租賃型經濟適用房年審2戶。今年該區又實物安置了住房困難低收入家庭322戶,超額完成全區住房保障工作的年度目標任務,讓更多困難群眾實現了住有所居。

  “保障房建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如何讓住房保障資源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讓更多需要住房的困難群眾有房可住是我們保障性住房工作的重中之重。”錦江區房管局相關負責人説,為了更好地落實保障性住房政策,今年以來,錦江區房管局多次開展“三進”(走進社區、走進院落、走進家庭)活動,對辦事處(社工站)前臺受理工作、資料審核、系統錄入進行不定期抽查。同時加強與市房管局聯繫,及時將成都市新的住房保障政策對全區保障對象和保障工作人員進行宣傳和落實,讓更多符合住房保障的對象能夠及時享受政策保障。

  老舊院落改造

  改變的不只是生活環境

  古香古色的雕窗、整潔平坦的路面,各式各樣的健身器材……冬日的陽光照耀著改造一新的河濱佳苑,三三兩兩的大媽們曬著太陽、織著毛線,老大爺則在一旁翻看著報紙……在他們臉上讀到了一個共同的表情:微笑、祥和。

  “以前我們那個大門可以説根本就不叫門。”河濱佳苑居民李大姐説,以前的門很窄,一到下雨天,摩托車、汽車、自行車擁堵在一起,根本就進不了門,因此爆發出的矛盾也很多。據李大姐回憶,2013年的夏天,當日是暴雨天氣,她騎著電瓶車回家,正好有一輛越野車卡在了門口緩慢地移動。李大姐説,由於門口太窄,大家都在院子外排起了隊伍,她等了大約10分鐘才回到了家。

  而如今,李大姐的煩惱再也沒有了,大門寬敞了,也更加漂亮了。青色文化石修砌的柱子,紅色琉璃瓦裝飾的頂部、鏤空的橫樑,氣派寬敞的大門贏得了大家的叫好。

  今年,錦江區將老舊院落改造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確定80個老舊院落進行“換臉”改造計劃。自今年3月全面啟動改造工程以來,共計投入資金3740萬元推進老舊院落改造,截至11月底,全區2015年度80個老舊院落改造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老舊院落改造改變的不只是生活環境,也讓居民的素質也有了明顯提升。改造後的合江亭街道紅布正街11號大院居民自發報名成為志願者,一起為大院的美麗貢獻自己的力量。“志願者正在逐步增多,我們要向大家傳遞出我們的正能量。”院落黨支部負責人介紹説,目前院子內已經有30多位志願者了。“居民一有困難,我們志願者就會主動到府服務。”社區工作人員介紹,社區充分發揮了居民自治,對出現矛盾的居民由院內志願者以及院內黨支部協調。

  “生活環境需要我們共同維護,作為院內的一分子,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貢獻出一份力量。”該大院居民鄧大姐説。“院落改造完成後,我們還在院內設立了文明標識,也會繼續與社區組織聯絡,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龍舟路街道工作人員説,下一步將會通過多種方式,提高院落居民的文明素養。

  智慧化養老

  讓養老生活更便捷

  運用線上購買、線下體驗的方式,探索“網際網路+”養老服務業融合發展……今年,錦江區柳江街道所轄的錦源社區、生研所社區、錦馨社區、楠馨社區的日間照料中心同時開業,試水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

  據了解,這4個日間照料中心是由柳江街道辦組織公開招標,華誠助老服務中心承接進行連鎖化經營的項目,能有效整合片區資源,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為老人們提供豐富的服務。

  “我以後可以到這裡來買菜了,比菜市場更近,還可以送到府,簡直太方便了。”“不止呢,這個機器還可以看書、購買家政服務……”老人們口中的機器名為老年服務終端一體機,通過機器可以為老人們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法律維權、文化教育、文娛活動、志願服務六大模組的服務。

  據了解,目前柳江街道4個日間照料中心,只接待55歲及以上年齡的老人,老人們白天在日間照料中心吃午飯、活動,晚上再各自回家。可以辦理會員卡進行預付款,也可直接為每項服務繳納現金。

  “探索網際網路+養老服務業 ,打造養老産業集群,讓養老生活更便捷。”錦江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大力促進養老服務業與醫療衛生、網際網路、教育文化、旅遊娛樂、金融保險、家政服務、房地産、商品流通、高新技術等産業的融合發展,發展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打造綜合性養老服務平臺,促進養老服務業轉型升級,實現跨界融合、可持續發展。截至目前,全區已經建成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0個,改造和籌建養老服務床位204張,為困難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歲以上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1972人。

  “春蕾計劃”

  照亮貧困女童夢想

  “感謝錦江區婦聯和社會各界的關心關愛,我一定好好學習,用心做人,將來回報社會。”11月12日,爐霍縣受助女童在領到資助資金後高興地説。

  今年11月,爐霍縣婦聯受錦江區婦聯和爐霍縣委、縣政府的委託,對“春蕾計劃”資助資金進行發放,資助爐霍縣籍優秀貧困女童,此次發放金額共計52000元,受助學生達130人。

  2015年是錦江區深入推進對口援助爐霍縣的關鍵之年,是全面完成五年援助規劃的衝刺之年。錦江區婦聯在錦江區委、區政府的指導下,按照精準扶貧的工作要求,對藏區實施“春蕾計劃”,關心關愛藏區貧困女童的成長,將黨和政府的溫暖送達藏區,幫助爐霍縣新都小學、二完小等學校家境貧寒、品學兼優的少數民族女學生完成學業,激勵他們努力學習,爭做社會棟樑之才,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族感情。

  據了解,從2011年至今,按照錦江區委、區政府“政府資金促民生、社會資金促發展、民生工程促管理、人才工程作保障”的援藏工作原則,錦江區通過“春蕾計劃”幫助爐霍縣學校家境貧寒、品學兼優的少數民族女學生完成學業,共計幫扶資助家庭貧困、品學兼優的“春蕾女童”428名,發放資助金17.12萬元。

  杜濤 萬菀/文 王鴻明/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