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控風險 保安全 促發展——2015年獸醫工作亮點紛呈

  • 發佈時間:2015-12-30 11:00: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在農業部的堅強領導下,各級獸醫部門奮力拼搏、紮實工作,創新體制機制,有效管理從養殖到屠宰全鏈條獸醫衛生風險,獸醫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保障養殖業生産安全、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本報集中摘登一些地方的好經驗好做法,供各地學習借鑒。 ——編者

  河南:開展監測預警實現科學防控

  近年來,河南省緊密結合工作實際,通過完善監測預警網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技術隊伍素質,狠抓科技創新帶動,探索創新工作機制,使全省監測預警體系不斷完善和加強,防控能力不斷提高,為全省科學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創新防控工作機制是做好監測預警工作的手段。河南省堅持通過機制創新充分調動各級疫控機構建設、管理和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全省疫控機構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一是推行“綜合防控能力積分制管理辦法”,提高全省疫控機構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對省轄市、省直管縣(市)疫控機構的實驗室能力及管理、技術隊伍建設、基本技能競賽、防控工作創新、科普宣傳科技推廣、工作業績、科研能力、重點工作、臨時性重要任務等設定相關分值,實行積分制管理,建立積分臺賬,半年公佈一次排序,全年積分排序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充分發揮了激勵、提升、導向作用。二是實行布病聯防聯控,提升全省防控人畜共患病水準。全省建立了畜牧與衛生部門協調聯動機制,齊心合力防控布病。每年雙方聯合組織開展全省布病綜合督導檢查,畜牧部門今年以來對全省8大産業集聚區大型奶牛養殖場和全省100頭以上的規模奶牛場開展了布病集中普查,及時發現並處置了布病陽性感染牛,消除了疫情隱患,保障了牛奶品質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

  開展監測評估分析是做好監測預警工作的支撐。河南省建立了動物疫情科學分析評估制度,充分發揮動物疫情風險評估專家團的作用,每月開展一次動物疫情風險評估分析,並向主管部門和國家疫科中心提交動物疫情分析評估報告,為科學防控決策提供了技術支撐。一是發佈預警提示,排除疫情隱患。近年來,全省各地根據監測預警資訊,成功排除了50余起重大動物疫情隱患,避免了疫情的流行和蔓延。二是為科學防控決策提供依據。根據監測評估所總結的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和口蹄疫流行時間、流行路線等規律,對河南省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防控採取在秋季集中免疫開展以前(7-8月)單獨進行一次強化免疫,對口蹄疫防控採取在每年的1、5、9月開展三次免疫,部分省轄市對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採取“1+1+3”的免疫模式,有效控制了全省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

  福建:推進第三方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

  福建省以市場化、專業化為導向,吸引和擴大社會資本投入,大力推進第三方機構建設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廠,有力提升了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水準。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生豬養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六條措施的通知》中提出“建立健全政府監管、業主負責、社會力量參與的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機制”。《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通知》進一步提出了“逐步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統籌規劃、因地制宜,財政補助、保險聯動’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建設運作機制”。《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監管工作六條措施的通知》再次提出“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這些文件的出臺,從政策上為第三方參與治理明確和釋放了市場空間。

  2016年底前,生豬年出欄量200萬頭以上的縣區市、生豬調出大縣、禽年飼養量5000萬羽的縣(市、區)應建設病死畜禽專業無害化處理廠,畜禽養殖重點區域所在鄉鎮以及閩江、九龍江、敖江及“三江幹流”流經鄉鎮必須建設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公共設施。在提出各地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要求的同時,也為第三方參與治理明確了目標和方向。一是完善無害化處理設備補助政策。明確了對2立方米以上畜禽無害化處理設備的,省級財政給予每台套補助20萬元;對無害化處理廠(場)購置有效容積達20立方米以上(或一次處理能力達10噸以上)大型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機械設備的,省級以上財政給予100萬元補助,市、縣(區)給予配套補助。2014-2016年,福建省省級財政安排8000萬元,對購置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機械進行購機補貼,其中相當比例的補助對象為第三方建設的集中無害化處理場,減輕第三方機構的建廠資金壓力。二是落實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費用補助政策。提出了按照“誰交出(病死豬)、補貼誰,誰處理、補助誰”的原則,對養殖者和集中無害化處理者給予每頭共80元的補貼,為第三方治理建立有效保障機制。三是完善配套政策。省政府提出了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用地要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優先予以保障。從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單位,按規定享受國家有關稅收、用電優惠,對集中無害化處理廠(場)建設用地,各市、縣(區)要優先安排建設用地指標,加快辦理用地報批手續。鼓勵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廠(場)配套建設無害化處理物為原料的有機肥廠,年産3萬噸以上的有機肥生産企業享受化肥生産優惠電價政策等意見,進一步排除第三方機構建廠困難、提升利潤空間困難的問題。

  目前,福建省由第三方機構建設的病死畜禽專業無害化處理廠36個,設計處理能力219.5噸,總投資6994萬元,其中財政投資701.5萬元,自籌6292.5萬元;在建的病死畜禽專業無害化處理廠5個,設計處理能力32噸,總投資1280萬元,其中財政投資165萬元,自籌1115萬元。目前,這種由政府補助、社會資金為主建設無害化處理場工作還在不斷推進過程中。

  廣東:建設10 個無害化處理示範縣

  廣東省是畜禽生産和消費大省,死亡畜禽無害化處理任務十分艱巨,該省加大投入,安排2億元資金建設10個無害化處理示範縣。

  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規劃佈局上,廣東突出分類處理的運作機制,以大型專業化無害化處理中心建設為典型引領,示範帶動全省無害化體系建設。前期,省農業廳統籌安排了1000萬元擇優扶持肇慶、湛江、梅州、惠州、雲浮、江門等6個市開展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試點建設。為加大推進力度,在此基礎上,省政府安排了2億元財政資金,支援樂昌市、河源市燈塔盆地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惠城區、遂溪縣、四會市、陽春市、高州市、懷集縣、饒平縣、新興縣等10個縣(市、區)按照“及時處理、清潔環保、綜合利用、區域輻射、示範帶動”的建設目標,高標準建設工藝先進、環保達標、生態安全、運作科學、管理先進、環境優美的花園式專業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並統一招標採購一批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備發放給部分畜禽養殖大縣(市、區)的大型養殖場、屠宰企業(場)、大型批發市場等重點場所開展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試點建設,以此形成了無害化處理中心集中處理、各重點場所自行處理相結合的佈局,由面及點推進廣東省無害化處理工作向縱深發展。

  廣東省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符合各地的無害化處理模式,對全省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其中“深圳模式”“高州模式”“珠海模式”“從化模式”“溫氏模式”等帶動作用大。同時,突出重點,大力推進專業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建設。廣東省的實施意見要求,年出欄量在50萬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大縣(市、區)、年出欄量在1500萬隻以上的家禽養殖大縣(市、區),原則上要在2019年12月底前建成專業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其他有畜禽養殖的縣(市、區)也要創造條件建設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或建設有一定輻射範圍的區域性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

  當前,各地正加強部門溝通銜接,協調推動財政、保險、價格、信貸、用地、用電等優惠政策的落實,認真做好養殖環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補貼工作,協調落實將補貼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建立健全資金管理辦法,確保補貼政策落到實處。

  三亞:確保肉品品質安全

  為推進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項目建設,從2013年開始,海南省三亞市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3年來,共安排資金400多萬元,先後在吉陽區、育才生態區和崖州區建設3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作為公益性設施投入使用,初步形成東、中、西3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的格局,建設面積共600平方米,包括病死畜禽屍體處理系統、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氧氣輸入系統等;購置裝載機2台,用於病死畜禽屍體的裝運和填埋。目前,該市正在海棠區、南新農場、育才生態區動工建設3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今年還將在20個規模養殖場各建設一個150立方米的化制池,做到病死畜禽不出場、就地無害化處理。

  2013年三亞市養殖環節共無害化處理病死豬4899頭,按每頭補貼80元,共撥付無害化處理經費39.19萬元;屠宰環節無害化處理病死豬537頭,按每頭補貼880元,共計47.25萬元;無害化處理禽類15863羽。2014年,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病死豬5398頭,發放補貼43.18萬元;屠宰環節無害化處理病死豬525頭,發放補貼46.2萬元;無害化處理禽類1.53萬羽,有效杜絕病死畜禽流入市場和餐桌,確保肉品品質安全。

  天津:所有種畜禽場同步啟動疫病凈化

  通過近一年的努力,天津市完成了種畜禽場本底調查,推動企業開展以“生物安全”為核心理念的畜牧生産和防疫管理模式改革。

  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凈化準則。一是企業為主,部門引導。進一步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和資金投入,政府在技術培訓、疫病檢測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引導企業不斷提升疫病防治水準;二是全面推進,由易到難。所有種畜禽場同步啟動疫病凈化,優先選擇凈化技術成熟的病種,帶動提升綜合凈化水準;三是統一標準,分場施策。在統一的“技術路線、檢測方法、檢測標準、評估驗收”標準下,所有種畜禽場一場一策,分頭實施;四是強化監管,政策聯動。進一步嚴格動物檢疫和防疫監管,積極推行種畜禽場疫病凈化和畜牧業扶持聯動機制,通過“鼓勵先進、帶動後進”,最終實現“齊頭並進”。

  摸清種畜禽場主要動物疫病的凈化底數。通過對所有種畜禽場開展本底調查,基本掌握了企業的基礎條件、疫病防控、生産經營、引種、人員和生物安全管理等底數,為科學制定技術規範、驗收標準、實施分場施策提供了支援。同時,通過開展企業生物安全風險分析和評估,為企業提出了合理化的生物安全體系改進措施建議。

  制定一套科學嚴謹的工作規範和相關工作制度。在《雞白痢凈化規程(DB12/T060—2004)》《種豬場豬偽狂犬凈化技術規範(DB12/T529—2014)》《種豬場豬瘟凈化技術規範(DB12/T528—2014)》基礎上,制定了《藍耳病凈化技術規範(試行)》《種雞場高致病性禽流感凈化技術規範(試行)》《種雞場新城疫凈化技術規範(試行)》《種禽場禽白血病凈化技術規範(試行)》《種豬場主要疫病凈化驗收申報指南(試行)》等5種疫病的凈化技術規範,並出臺了《種畜禽場主要疫病凈化工作評估管理辦法》。

  鍛鍊一支專業的動物疫病凈化隊伍。通過科技下鄉、專家講座、技術師資培訓等形式,就疫病凈化技術規程、防疫條件、生物安全管理、防疫政策法規等進行多方面、多層次培訓,培訓45家種畜禽場的150名技術負責人和技術骨幹,有利提升了人員防疫能力,為疫病凈化工作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利的技術保障。

  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完成3家原種豬場、3家種豬場、6家種公豬站的病原學檢測18501份、血清學檢測5760份,淘汰種豬200余只,根據檢測結果調整了企業免疫程式。前期試點種豬企業凈化工作已經取得初步成效,種豬配種受胎率提高10%,産仔數提高1.1頭/窩,病殘淘汰率下降至2%以內,單只疫病防治成本節約100元左右。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的血清學檢測3249份,開展雞白痢凈化檢測10萬羽,淘汰陽性雞1000羽。

  山東: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紮實有效

  2015年,面對國內外複雜嚴峻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形勢,山東省各級各有關部門以貫徹落實國家和山東省動物疫病防治中長期規劃為主線,密切配合,紮實工作,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紮實有效。及時組織制定了全省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主要動物疫病監測計劃和流行病學調查方案,明確了全省獸醫工作要點,紮實抓好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狠抓強制免疫,今年全年累計使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疫苗12.14億毫升(頭份/羽份),免疫畜禽約12.08億頭(只)次,實現了畜禽“應免盡免、不留空檔”。加強疫情監測預警,重點強化病原學檢測,今年全省累計監測排查4萬餘個場點,涉及畜禽約3.7億頭(只),採集各類樣品80.57余萬份,其中,檢測血清學樣品69.32余萬份、病原學樣品11.25余萬份,檢測結果顯示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活疫苗)、豬瘟、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等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抗體合格率均高於農業部群體免疫合格率70%的標準。對監測口蹄疫非結構蛋白抗體陽性樣品,及時結合現場流調、臨床觀察、檢測陽性畜病原學樣品復檢等措施排除疫情隱患。加強村級防疫員隊伍建設,落實村級動物防疫員補助每人每年不少於1200元,委託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開展防疫技術培訓班,全年累計舉辦約600多期,全省7萬多名村級動物防疫員至少輪訓一次。組織開展了全省防控工作督導檢查、全面自查、重點抽查和全年考核,有效促進了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在全國春防、秋防檢查中,我省防控工作均得到了農業部的高度評價。

  重大動物疫病預警預報平臺建設不斷完善。一是加強獸醫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推進獸醫實驗室考核,強化實驗室能力比對。目前,全省已有125個獸醫實驗室通過了獸醫系統實驗室考核,其中,膠東半島無疫區內49個獸醫實驗室均具備了病原學監測能力。二是強化疫情監測。年初制定下發全省動物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計劃,採用主動監測與被動監測相結合、病原檢測與抗體檢測相結合、常規監測與定點監測相結合、專項調查與緊急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切實做好動物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突出做好流通環節、農村偏僻地區、飼養重點地區和畜禽交易市場的疫情監測,科學評價免疫效果,密切關注疫情動態。三是強化牲畜布病監測凈化。制定下發了《山東省牲畜布魯氏菌病防控技術指南》和《山東省牛羊布魯氏菌病監測方案》,對全省所有種牛場、種羊場及部分規模養殖場進行了集中監測和現場流調,採集樣品7440份。同時,積極組織實施規模化養殖場“動物疫病凈化示範場”和“動物疫病凈化創建場”評估工作,加快牲畜布病監測凈化步伐。

  重大動物疫病檢疫監管工作不斷加強。一是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積極開展官方獸醫資格確認,不斷強化基層執法人員培訓,定期組織開展檢疫檢驗技能大比武,全面提升動物衛生監督執法隊伍整體素質。二是加強檢疫監督資訊化管理,進一步規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電子出證,全面推進“移動動檢”試點,開發應用了膠東半島無疫區獸醫資訊監管系統電子地圖,提升了動物衛生監督資訊化和痕跡化管理水準。三是強化動物衛生監督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動物公路衛生監督檢查站標準化建設和規範化管理。截至目前,全省已投資5500余萬元對全省71處檢查站中的54處進行了標準化建設,對有效防堵動物疫情起到積極推進作用。四是實施了指定通道制度,制定實施了《山東省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外引(過境)易感動物和動物産品管理規定》,建設了5個專業動物隔離場,要求進入膠東半島無疫區的動物及動物産品必須經指定通道進入,並實行嚴格的隔離檢疫制度。

  蘭州:推行動物衛生監督執法痕跡化管理

  甘肅省蘭州市全程推行“痕跡化”監管模式,確保執法監管工作每一個步驟和環節都有記錄、有數據,實現監管服務有章可循、責任追究有據可查、獎罰分明有據可依,以全面可查的痕跡管理方式,不斷破解新形勢下動物衛生及獸藥監管難題,助推畜産品品質監管提質增效。

  生産經營痕跡化。督促指導企業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規範各種生産記錄,要求養殖場建立免疫制度、檢疫申報制度、疫情報告制度、消毒制度、無害化處理制度以及用藥制度、標識管理制度。為督促落實各項制度,使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求養殖場負責人對應各項制度及時建立檔案,如實填寫記錄;要求獸藥經營企業規範獸藥經營進貨銷售,建立完善的獸藥GSP管理檔案,健全各類管理制度,及時填寫購、銷、存各環節記錄;要求動物診療機構規範建立各類臺賬,規範管理處方箋,完善診療活動記錄。

  無害化處理痕跡化。結合專項整治和宣傳月活動,定期對全市養殖場(戶)、販運人員、定點屠宰企業開展拉網式檢查。重點檢查養殖場戶有無無害化處理設施及相關記錄,要求處理過程“次次有記錄,頭頭有照片、批批有視頻”,把記錄的完整性作為申請無害化處理補助經費的必要條件,從病死豬申報、現場處理、補助申請、資金下達劃撥、發放前公示、補助發放到戶都有對應的記錄,形成了無害化處理留存證據痕跡、審核資料齊全的新常態。同時還注意日常工作中的痕跡管理,“無害化處理宣傳月”期間,懸挂、張貼宣傳標語、發放宣傳告示、發放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範口袋書等其他宣傳材料、市縣兩級舉辦各類無害化處理培訓班等工作,都保留有當時的相關資料及影像記錄。

  檢疫過程痕跡化。建立了完整的檢疫工作記錄鏈,推行了9種工作記錄和16種工作流程和檢疫規程,嚴格實施産地檢疫一書一單、屠宰檢疫記錄單制度。全市範圍內實現電子出證,利用電子出證系統,實現動物檢疫證明出具的高效率、可追溯、可查閱,對開據的票據存根全部裝訂成冊,存檔備查。嚴抓屠宰檢疫工作,對進入屠宰場的動物,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做到程式到位、記錄完整。對檢出的病害動物,嚴格按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理,每批次處理必須全程進行錄影,並將處理情況及處理結果全部以報表和影像資料的形式備存,同時及時上報主管部門備案。證章管理方面也制定了嚴格的證章管理辦法,在領取、保管、發放、審核、回收、銷毀等環節都有對應的制度及記錄,設專人、專賬、專庫管理檢疫證章。

  監督檢查痕跡化。按照市級每季度一次縣區每月一次的監督檢查,要求執法人員每次監督檢查都要做到檢查有計劃、現場有記錄、記錄有簽字、問題有整改、督查見實效。鋻於以往監督檢查記錄回單零散易丟失的問題,全市合理設計,由市獸醫局統一印製了無碳書寫、一式兩聯且帶編碼的監督檢查記錄本4000本,一戶一本,發放至動物診療場所、獸藥經營企業、屠宰場、養殖場等關鍵環節監管對象手中,要求其妥善保管,市縣獸醫部門現場檢查時均在此監督檢查記錄本上填寫記錄,有效提高了執法單位監督檢查頻次和監督對象存在問題的跟蹤整改及落實,實現了痕跡化、可追溯、規範化。

  山西:三大行動確保無重大動物疫情

  山西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以及農業部和省政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落實以免疫為主的綜合防控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地開展了各項工作,確保全省沒有重大動物疫情發生。

  開展三大行動。一是全面開展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免疫行動。山西省各地因地制宜,對散養戶採取組織防疫小分隊集中會戰、駐村防疫員分村推進等形式,逐村逐戶開展集中免疫。對規模養殖場採取“嚴審核、查檔案、測抗體和進場監管”的綜合措施,監督開展程式免疫。確保了防疫密度。二是人畜共患病攻堅行動。山西在全省48個重點縣推進布病防治攻堅計劃,全面開展免疫,對13個種牛場全部開展了布病、結核病監測凈化。三是百縣千場疫病凈化行動。山西省今年進一步加大動物疫病凈化工作力度,制定下發了《關於開展全省動物疫病凈化場創建活動的通知》,爭取利用5年時間,使全省“百縣千場”免疫、消毒、監測、管理、人員、設施建設等動物疫病凈化工作全面達標,省裏將對創建目標任務完成好的單位、個人給予表揚,並在經費安排上給予一定支援。

  突出三個重點。一是強化疫病監測。在積極推進獸醫實驗室的規範化、標準化建設的同時,山西省十分注重“以監促免”,省、市定期進行抽檢,縣級對轄區進行代表性監測,對免疫不合格的及時補免。各級在病原學監測工作擴大了監測頻次和數量,紮實開展流行病調查工作,及時掌握疫情動態,指導防控工作開展。二是強化應急管理。山西省結合工作實際,進一步加強應急管理工作,及時調整更新了省突發動物疫情指揮部成員,制定下發了《重大動物疫病應急工作手冊》,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和應急隊伍培訓演練,嚴格執行24小時電話值班制度,確保疫情報告及時暢通,應急處置及時到位。三是強化檢疫監督。在去年全省全面實現《動物檢疫合格證明》電子出證的基礎上,積極啟動“山西智慧動監平臺”建設工作,實施證章標誌管理子系統、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監管子系統、追溯管理子系統、機構人員管理子系統、數據統計分析等子系統的相關資訊採集、儀器設備配置、平臺子系統功能研發完善等工作,努力提升動物衛生監督工作資訊化管理水準,提高畜牧獸醫行政執法效能。

  推進三項規範化管理。一是推進防控責任制規範化管理。全面落實了獸醫掛牌公示制度,在全省413616養殖場戶,對獸醫從業人員的姓名、聯繫方式掛牌公示,強化社會和群眾監督,進一步規範基層防疫工作。二是推進防疫檔案規範化管理。全省統一防疫檔案,實行“三案一報告”制度。即在鄉鎮獸醫站建立基層規模場和散養戶養殖檔案、動物防疫檔案、疫苗儲存發放檔案和疫情排查報告制度,做到了針針有記錄、戶戶有檔案。三是推進經費保障規範化管理。在防控經費保障上,今年山西省財政在預算內列入疫苗補助經費,改變往年年底追加的方式,使強制免疫工作更有保障。

  江蘇:切實規範生豬屠宰行業管理

  江蘇省創新機制、狠抓關鍵,大力推進屠宰行業管理體制改革,深入開展生豬屠宰行業清理整頓,切實規範生豬屠宰行業管理,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截至2015年9月底,省、市、縣三級畜禽屠宰監督管理職能全部調整到位。共增設屠宰管理處(科)44個,新增行政編制38名、事業編制59名,312個鄉鎮畜牧獸醫站加挂動物衛生監督分所牌子。

  江蘇省把生豬屠宰行業清理整頓作為推進畜禽屠宰管理工作的突破口,鼓勵各地創新機制,探索實踐、先行先試,並制定出臺獎補政策全面推進。

  一是鼓勵各地先行先試探索清理整頓模式。該省泰州市、濱海縣、寶應縣等地積極開展探索實踐,摸索出多種可行的清理整頓模式,為全省積累經驗、提供示範。寶應縣通過大量調研,下大力氣集中開展生豬屠宰行業清理整頓,將原有34個手工屠宰場全部關閉,集中到一家機械化企業屠宰,探索形成了“集中屠宰、集中檢疫、代理配送、市場監管”的一體化“放心肉”工程體系。濱海縣29家不合格企業業主經過自行協商,自主關閉原有不合格屠宰點,合股投資建設一家標準化屠宰企業。去年興化“注水肉”事件後,泰州市在依法嚴肅查處涉案企業的同時,借力發揮、整體推動,加快生豬屠宰行業清理整頓,自去年6月以來,在市縣兩級政府的強力推動下,用一年時間分批關閉了全市66家不合格生豬屠宰企業,率先完成清理整頓任務,為全省做出路徑探索和良好示範。

  二是召開現場會強力推進。今年在泰州市召開了全省畜禽屠宰管理工作推進現場會,部署落實清理整頓等重點工作,組織各市、縣級農委主要負責人現場觀摩清理整頓模式和成效,全面推進清理整頓工作。截止到今年10月底,清理整頓相關的72個縣(市、區)均由政府制定出臺了清理整頓工作實施方案,為清理整頓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三是出臺獎補政策強化保障。從今年開始,全省用3年時間集中關閉不合格生豬屠宰企業,省級財政拿出1.4億元資金,對整體推進完成清理整頓任務的縣,分別給予50萬-400萬元不等的工作獎補。在各級政府積極支援下,清理整頓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到今年11月底,全省有14個縣(市、區)完成清理整頓任務,共關閉100多家不合格生豬屠宰點。

  博白: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實現全覆蓋

  近年來,廣西博白縣年飼養生豬量達600多萬頭,是名副其實的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和廣西養豬第一大縣。該縣根據養殖佈局,制定了《博白縣病死豬及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廠佈局方案》,按照“分點處理,集中監管”的原則,全縣已建成無害化處理中心1個、無害化處理點15個,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實現了全覆蓋,隨意丟棄病死豬現象不再發生。今年以來,處理病死豬279395頭,均上報財政補助。全縣28個鎮的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得到全覆蓋。

  一是建成博白縣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依託全國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試點縣項目,建成了博白縣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並投入運營。該中心取得了《工商營業執照》《環境評估報告》《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是廣西首家投入運營的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採用高溫汽化、生物降解技術處理病死豬,日處理量6噸(病死豬300頭左右),處理過程環保安全高效,無有害廢氣廢水排放,最終産物為動物油脂和有機肥原料,真正做到資源化利用,今年以來,處理病死豬83523頭。

  二是建設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點。以合作社為依託,實行企業化管理,在養殖密集的鎮建設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點,對轄區內的病死豬實行分點收集處理,解決了養殖場(戶)無場地、無設施、難監管的實際問題,今年以來,全縣已建設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點15個,共處理病死豬188163頭。

  沙洋:“四化”引領疫病防控新機制

  湖北省沙洋縣以人為本,著力開展基層防疫體系規範化建設,建立規範的防控機構、高效的服務隊伍和科學的管理機制,制定和執行《強制免疫疫苗管理辦法》,落實縣、鎮、養殖場三級疫苗專人管理責任,嚴格出入庫登記,做到記錄規範、賬物相符、賬賬相符。建立有力的防疫模式,紮實開展春秋集中免疫、月月定時補針、定期監測抗體,確保應免盡免、不留空檔。

  以防為基,著力開展疫病監測體系制度化建設。配強檢測人員。通過公開招考的方式,引進3名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充實到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獸醫實驗室,不斷提升疫病檢測能力和水準;配齊檢測設施,配全監測計劃。制定和落實年度動物疫病和病原學監測計劃,每年開展2次豬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病原學監測,每季度對各地5-10個不同規模的養殖場進行採樣監測。各地按照要求在121個較大規模養殖場建立固定的疫病監測點,每月實行動態監測。同時,對所有種畜禽場、奶牛養殖場實施全年跟蹤監測。

  以責為要,著力開展防檢監管體系保障化建設。一是明確監管體系。成立13個鄉鎮動物衛生監督組,承擔轄區內的檢疫防疫等日常監管職能。設立1個動物檢疫申報點和1個屠宰場檢疫申報點,實行專人值守,隨到隨檢,確保産地檢疫率、屠宰檢疫率達到100%。二是明確監管責任。在規模養殖場、屠宰場、活畜禽經營市場等重點部位,設置監管責任牌,明確監管單位、責任人、監督電話等內容,對外公示,接受社會監督。三是明確監管要求。根據畜禽養殖規模大小,探索和總結出畜禽養殖檔案分級負責、分類實施、分戶建檔的“三分”模式。

  以備為策,著力開展防控應急體系快速化建設。一是完善預案。修訂和完善《沙洋縣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及時調整全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指揮部成員,科學設置全縣動物疫病應急處置指揮機構,組建應急預備隊和應急處置專家組,先後2次邀請省市專家開展應急處置培訓和指導,著力提升應急處理能力。二是完善制度。制定應急物資管理辦法,落實110平方米的應急物資儲備場所,確定1名管理人員,定期開展儲備物資清理和輪換,確保應急物資品種齊全、數量充足,能夠滿足1至2個突發疫點處置需要。堅持重大動物疫情24小時應急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嚴格執行疫情“日報告”和“零報告”規定,規範疫情上報程式。

  四川:家畜包蟲病防治上臺階

  2015年四川省從家畜源頭上防控包蟲病的策略受到空前重視,國家財政也下達動物防疫應急補助項目資金7901萬元,重點用於包蟲病防控,有力促進了全省家畜包蟲病防治工作邁上一個新的平臺。

  今年,借力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四川省農業廳啟動實施了“萬名科技人員進萬村開展科技扶貧”行動,制定了“萬人進萬村”技術扶貧攻堅計劃,在包蟲病流行的33個貧困縣均選派一名科技人員進行駐村幫扶,重點加大包蟲病防治知識健康教育宣傳,指導羊免疫、犬驅蟲,引導群眾開展病死畜禽、犬糞等無害化處理。近期,省委專門制定下發了《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包蟲病綜合防治試點工作方案(2016-2020年)》,要求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履職、區域聯防聯控、全社會參與”的包蟲病防控工作機制,建立完善防控和治療體系,到2020年實現有效控制包蟲病流行。

  認真落實補助項目,全面加強源頭控制。今年,農業部下達四川省應急動物防疫補助項目經費7901萬元,根據各地包蟲病流行程度,牛、羊、犬數量,基礎防疫工作人員情況等科學測算分配金額,及時將資金下撥到各市(州)。進一步明確了項目補助範圍、環節,細化了項目任務:一是開展羊群免疫。對疫區所有羊只免疫2次,間隔時間1個月,次年種羊和新生羔羊加強免疫1次。二是開展犬只驅蟲和犬糞無害化處理。要求對疫區犬只進行犬犬投藥、月月驅蟲;犬只驅蟲期間需拴養3天,對犬糞採取深埋等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三是規範處置牛羊臟器。對屠宰等環節發現的病變牛羊臟器,需採取消毒、焚燒、掩埋等無害化處理措施,禁止用於飼喂犬只。四是調運前對包蟲病專項抽檢。對調運動物及其産品進行包蟲病專項檢測,抽檢比例不低於5%。五是加強人員防護。對直接參與包蟲病免疫、驅蟲、採樣、處置等相關工作人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

  紮實開展綜合防控。重點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強家畜包蟲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在甘孜州完成牛、羊、犬監測9000頭(只),實施犬驅蟲7萬隻;在阿壩州完成牛、羊、犬監測6000頭,實施犬驅蟲3萬隻。在色達、石渠、理塘、雅江、紅原、阿壩、若爾蓋等7個縣屠宰環節現場檢查牛羊100-150頭,抽查血清100份;抽檢犬糞樣50-100隻;每縣採集30隻包蟲陽性牛羊的包囊送省疫控中心進行基因型鑒定,並選擇30-50戶不同規模的養殖戶進行問卷調查。二是繼續開展棘球蚴病(包蟲病)綜合防控技術整合與示範項目。按照該項目方案,繼續在理塘縣開展犬驅蟲,每年驅蟲12次,在投藥3天內,收集犬糞並進行無害化處理;選擇20個屠宰場(點),抽查200隻牛羊的肝肺進行包蟲病監測;選擇5個鄉,每個鄉選擇5個村,每村隨機採集20條1歲以內犬糞,進行抗原檢測;免疫羊500隻,並作免疫抗體檢測。三是加強四川藏民族地區動物包蟲病防控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在理塘縣開展包蟲病羊免疫1000頭份,紅原縣2000頭份,若爾蓋縣1000頭份,並做好免疫記錄和抗體檢測。

  江西:構建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

  今年以來,江西省各級農業部門積極探索,多措並舉,大力構建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取得明顯成效。一方面通過完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政策引導落實扶持政策,打開一條“活路”;一方面通過嚴厲打擊拋棄、出售病死畜禽的違法犯罪行為,堵死拋棄、出售和流向市場的“歧路”。

  高位推動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印發《關於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實施意見》,明確目標任務,提出了處理體系建設思路,建立舉報獎勵制度,打擊違法犯罪,提出了加大投入保障、利益補償機制、落實責任追究制度等10條有力措施,對於指導全省各地加快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認真落實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相關政策。一是全面實施了育肥豬保險政策,健全生豬保險與無害化處理相聯結機制。在實行能繁母豬保險的基礎上,在全省全面實行育肥豬保險:每頭育肥豬的保險金額為500元,保險費率為4%,中央、省財政、縣財政和投保人各承擔比例分別為50%、20%、10%、20%。截至今年9月,全省共承保育肥豬439萬頭、能繁母豬50.9萬頭,開展生豬理賠數量9.85萬頭(育肥豬5.25萬頭、能繁母豬4.6萬頭)。二是出臺病死畜禽無害化集中處理體系建設的財政扶持政策。省農業廳、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2015年江西省病死畜禽無害化集中處理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從2015年開始,按照“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的原則,實行“對無害化集中處理場建設按照驗收確定的日處理能力每噸補助50萬元,對鄉鎮收集暫存點建設每個補助20萬元”的財政補助政策。三是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備納入全省農機購置補貼範圍。農機部門將取得農機推廣證書資格的集辰(福建)農林發展有限公司等3家無害化處理設備生産企業納入農機購置補貼企業名錄,根據不同容積標準分別給予每台購機補助2.5萬元和5萬元的政策。截至目前,已上報發放無害化處理設備購機補助資金10萬元。四是認真落實國家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上半年,全省各地積極按照有關要求,上報無害化處理補助病死豬數量197396頭。上半年下撥2014年下半年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1676.94萬元,其中落實省級配套資金279.49萬元。

  啟動病死畜禽無害化集中處理體系項目建設。一是省發改委、農業廳聯合編制了《江西省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年)》,計劃到“十三五”期末,原則上每個畜禽生産縣(市、區)至少建成1個無害化集中處理場,配套建設收集暫存點800個,全省日處理能力達到400噸,基本建成佈局合理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二是在全省23個生豬調出大縣啟動了病死畜禽無害化集中處理體系項目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已經建成開始運作的縣有3個;正在開工建設的縣有9個;正在開展合作洽談的縣有9個。三是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財政扶持”的原則,鼓勵大型養殖企業自行建設無害化處理設施,形成點面結合、佈局合理的無害化處理網路。

  浙江:提升基層動物衛生監督隊伍素質

  今年以來,浙江省在全省部署了提升基層動物衛生監督隊伍素質“1234”行動計劃(即一例會:基層監督分所實行每月一次的工作例會和警示教育;二輪訓:對監督分所人員每年實施二次以上全覆蓋的業務輪訓;三抽查:對監督分所人員業務素質和證章標誌管理等情況每年抽查不少於三次;四規範:全面規範官方獸醫與協檢人員工作責任銜接機制,全面規範産地檢疫和屠宰檢疫等業務工作流程,全面規範動物檢疫證章標誌管理,全面規範檢疫監管等工作痕跡化管理)。此項行動部署後,全省對基層動物檢疫工作人員開展了全覆蓋的輪訓,在全系統內強化了全面警示教育,對全省動物檢疫人員開展了業務素質抽查,聯合省級媒體廣泛開展了基層先進典型人物的系列宣傳報道。

  安徽:妥善解決農村老獸醫老有所養

  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經省政府同意,安徽省農業委員會、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先後印發了《關於為農村老獸醫發放工齡補助的實施方案》《農村老獸醫身份和工齡認定及補助發放工作實施細則》《安徽省政策範圍內無物證農村老獸醫身份和工齡認定工作實施細則》,為符合條件的農村老獸醫發放工齡補助,長期困擾安徽省農村“老字號”群體老有所養的難題得到妥善解決。

  貴州:五大行動助推效能提升

  為使各級獸醫幹部更加明晰所肩負的責任和工作要求,2015年貴州省提出了圍繞“一個中心”、夯實“兩個基礎”、建立“三項制度”、實施“五大行動”的總體工作思路,並付諸實施,取得了明顯成效。實施“能力提升行動”,著力提升隊伍人員綜合素質。開展“動監雷霆行動”,提升執法辦案能力。實施“紅線預警行動”,提升科學防疫水準。開展“屠宰亮劍行動”,確保肉品品質安全。實施“雙查雙打行動”,確保養殖投入品安全。

  青海:規範鄉鎮畜牧獸醫站建設

  青海省鄉鎮畜牧獸醫站規範化示範創建活動從2013年啟動,以基礎設施、專業隊伍、儀器設備、管理

  制度和業務檔案等五個方面的規範化建設為具體切入點,根據地區條件和養殖業現狀,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循序漸進、穩步推進,通過示範引導、政策激勵、考核驗收等手段,強化基層站規範化建設,充分發揮鄉鎮畜牧獸醫站的職能作用。經過3年建設,創建的25個示範點,為全省鄉鎮畜牧獸醫站樹立了樣板,起到輻射、示範、引領作用,達到對外樹立形象、對內提升能力、更好服務群眾的目的,在青海省動物防疫工作和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重慶:鄉鎮畜牧獸醫站舊貌換新顏

  重慶市自2012年至2015年實施了為期四年的全市鄉鎮畜牧獸醫站標準化建設行動,全部按照統一的“六有”標準進行建設,即有統一規範的標誌標識;有獨立功能分區的辦公場所;有與服務相適應的設施設備;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足夠的工作人員;有便民的服務窗口。共建成標準化鄉鎮畜牧獸醫站519個,標準化率超過60%,市級共落實獎補資金1600萬元,市級以下共配套投入超過6000萬元。標準化鄉鎮畜牧獸醫站對於提升行業地位、樹立行業形象、推動業務工作效果明顯。

  黑龍江:紮實推進區域獸醫實驗室建設

  2015年,黑龍江省準確把握國家政策導向,搶抓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和大東北無口蹄疫區建設機遇,積極開展省疫控中心分中心區域獸醫實驗室建設工作,以“合理佈局、重點投入、整合資源、提升能力”為目標,強化硬體建設和軟體管理,整合區域獸醫實驗室區位、人才、技術、設備資源優勢,打造區域性動物疫病監測技術平臺,提升動物疫病監測能力,努力為完善獸醫實驗室網路體系先行先試、積累經驗、提供示範。

  遼寧:構建新型動物衛生監管模式

  遼寧省紮實開展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免疫,強化動物衛生監管,不斷完善應急機制,切實提升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初步構建完成“三位一體”的新型動物衛生監管模式,以貫徹落實《動物防疫法》為核心,以全面提升動物衛生監管能力和水準為目標,在已建成動物衛生監督指揮中心基礎上,全面推進動物衛生監督遠端培訓中心、動物衛生監督法律交流中心建設,初步建成了以“三大中心”為支撐載體的立體全覆蓋高度整合的動物衛生監管體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