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毛宛苑: 培養消費金融公司三項核心競爭力

  • 發佈時間:2015-12-30 09:14:2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歸結起來,消費金融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密切結合消費服務場景,二是突出風險管理“大數據化”,三是突出融資管理效能。

  與商業銀行相比,消費金融公司專注于提供小額、無抵押、無擔保的消費貸款,具有“小、快、靈”的業務特點,已被美國、歐洲、日本等成熟市場和東南亞、拉美等新興市場廣泛使用。2009年,經國務院同意,北京、天津、上海、成都開展了消費金融公司試點。2013年9月,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新增12個試點城市。經過5年多的發展,試點消費金融公司功能定位更加明確,試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呈現出“業務規模、盈利能力、客戶群體逐步增長,服務中低收入人群、服務實體經濟水準大幅提升,股權結構不斷優化”的良好局面。2015年6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擴大至全國,使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迎來歷史上的春天。

  儘管我國消費金融市場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未來的發展機會與挑戰並存。銀監會將堅持“一條主線”,在現有法律法規框架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簡政放權,成熟一家、審批一家,促進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同時,堅持“兩手抓”,一手抓風險,構建以信用風險為核心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堅持規範經營、防範風險;一手抓發展,明確定位,特色經營,堅持消費金融公司與商業銀行錯位競爭、互補發展。

  消費金融公司迎來發展新機遇

  一是經濟轉型升級機遇下,我國已具備大力發展消費金融的經濟基礎和市場需要。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並呈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三大特點。著力釋放內需潛力,發揮好消費對經濟拉動的基礎作用十分重要。截至2015年8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8%,其中新興業態消費保持了高速增長,文體娛樂類商品需求趨旺,通訊器材類商品持續熱銷。從中長期看,我國消費進入了新的增長週期,消費結構與品質將逐步得到優化,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會進一步增強。伴隨消費模式由“模倣型排浪式消費”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轉變,我國已經具備大力發展消費金融的經濟基礎和市場需求。

  二是國家推出多項政策,促進我國消費升級。發展消費金融,重點服務中低收入人群,有利於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升級。今年以來國務院積極出臺多項措施加快培育消費增長點,鼓勵大眾消費,促進養老家政健康消費,壯大資訊消費,提升旅遊休閒消費,推動綠色消費,穩定住房消費,擴大教育文化體育消費,聚增長動力,育消費熱點。消費金融應運而生,順勢發展,提供服務的消費領域空間將不斷拓展。

  三是“網際網路+”提供發展新機遇,助力消費金融升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確定了“網際網路+”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路線圖。2015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十部委出臺了《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金融機構依託網際網路技術實現傳統金融業務與服務轉型升級。各家消費金融公司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業務模式,將網際網路思維與消費金融深度融合,實現金融産品、服務模式、業務渠道、組織管理的全方位創新,取得了初步成效。作為新生事物,網際網路消費金融既需要市場驅動,創新鼓勵,也需要趨利避害,健康發展。

  四是踐行普惠金融,改善弱勢群體金融服務水準。普惠金融的核心內涵之一就是以弱勢群體為主要服務對象,重點為傳統金融體系難以覆蓋的群體提供獲取金融服務的渠道;重點圍繞弱勢群體創新金融産品,改善金融服務,縮小不同社會群體間的金融服務差距,帶動提升整體普惠金融服務水準。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城鎮低收入人群中,39.3%的受訪者沒有銀行賬戶,89%沒有信用卡,92%未申請過貸款,消費金融公司能夠較好地滿足該類人群的消費需求,在提升其生活水準的同時逐步培育其金融理念。全面發展消費金融公司,提高市場覆蓋率,能夠使銀行業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城鄉居民,形成普惠金融支援合力。

  消費金融公司發展面臨多重挑戰

  2009年,自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銀監會已陸續批設10家機構。截至2015年10月,行業資産總額540億元,貸款餘額496億元,累計服務客戶652余萬,不良貸款率2.9%,行業運作整體平穩,業務規模穩步擴大,盈利能力逐步提高。但我們要看到行業自身尚存在諸多不足,還需進一步找準定位、穩健發展。

  挑戰首先來自市場的激烈競爭。隨著我國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消費觀念的轉變,信用消費、超前消費的消費模式逐漸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各類機構紛紛看好消費金融市場巨大的生長空間,加快轉型進入消費金融領域,消費金融參與主體呈現多元化。商業銀行傳統零售業務資金成本低,營業網點資源豐富,且具有成熟的零售業務體系和完善的個人賬戶服務體系,憑藉電子銀行、信用卡等先發優勢,積極延伸消費全産業鏈,拓寬消費領域,形成授信、分期、支付結算等全流程金融服務系統,迅速搶灘中低收入人群市場;電子商務平臺具有大量基於消費場景的客戶資源,依託自身網路零售、用戶大數據等明顯優勢逐鹿分期購物服務;各類分期平臺、小貸公司對市場和客戶需求反應迅速,在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上大膽創新,通過承受更高的壞賬,大幅加快審批放貸流程,做大業務規模。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足,需要消費金融公司客觀分析自身所具有的比較競爭優勢,堅持專業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方向,逐步形成行業品牌價值。

  挑戰也表現為如何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與國外相比,在我國消費金融公司屬於新生事物,在借鑒國際成熟市場經驗的基礎上,需要結合國內市場發展狀況和自身特點探索獨具特色、可持續的經營模式。試點消費金融公司經過5年的探索,已經初步形成多元化的業務模式。銀行係消費金融公司借助股東銀行優勢,依託銀行優質客戶資源,逐步擴展産品範圍、下沉業務渠道,形成“自上而下”的業務模式;外資消費金融公司秉承母公司小額消費信貸國際經驗,依託零售商戶網點資源,建立了廣泛、穩定的客戶基礎,業務拓展“自下而上”。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來臨,海量商品和服務不斷涌現,用戶需求和行為呈現碎片化和多樣化,要求提供隨時隨地的消費服務。部分具有電子商務、網際網路基因的消費金融公司已開始積極探尋線上、線下互動的O2O模式,為用戶提供任意切換的全渠道服務場景。但是發展路徑是否科學,最終還需要市場的檢驗,也需要時間的檢驗。消費金融公司應按照“分類監管、區別對待、扶優限劣”的監管原則,遵循“風險可控、成本可算、資訊充分披露”的創新標準,在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完成業務逐步升級,實現品質與數量並進,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精細化發展。

  培養消費金融公司核心競爭力

  密切結合消費服務場景。從根本上講,金融為商業和消費服務,當觸達場景的條件發生改變時,金融方式也會隨之而改變。消費金融是具有較強消費場景特徵的金融服務,主要基於特定場景的授信,使得客戶來源、資訊採集、貸款用途、貸後管理均與場景密切相關。消費場景目前不能、以後也很難全部線上化,從未來看其發展趨勢將是線上、線下多種形式並存。只要堅持打好線下業務的良好市場基礎,逐步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業務方式,圍繞消費場景深耕細作,自會開花結果。

  突出風險管理“大數據化”。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是風險甄別、定價和風險控制能力。消費金融公司應紮根“草根金融”,充分利用好大數據分析,一可用於風險控制,基於用戶歷史行為、特徵對風險表現進行相關性評判;二可用於精準銷售,直接觸達有需求人群,降低運營及風險成本,提升盈利能力。把傳統銀行徵信數據、基於網際網路特徵的資信數據和自有數據資源進行有機結合,多維度進行客戶識別和風險評估,從而形成有效授信管理體系,是消費金融公司有別於傳統零售金融業務發展的重要特徵,是形成“小、快、靈”業務特色不可或缺的基礎。

  突出融資管理效能。牌照優勢使得消費金融公司在接受監管規範的同時,可以充分享受一系列融資便利條件。目前,對於消費金融公司來説,同業拆借、資産證券化、發行金融債等多種融資渠道均已打通,為行業下一步擴容發展奠定了有利基礎。綜合考量業務發展、技術更新及市場變化等因素, 科學確定融資成本,保證融資穩定程度,既是對專業化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實現普惠金融的發展基礎。

  本文原載于《中國銀行業》雜誌2015年第11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