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著眼長遠發展:調整結構 更新戰略

  • 發佈時間:2015-12-30 05:52:1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外部環境對經濟增長影響越來越大的背景下,一些國家相繼推出了有利走出低谷並著眼長遠發展的戰略和結構調整措施。

  進入2015年以來,美國政府更加重視全力打造有利美國經濟競爭力的全球貿易新格局。美國貿易談判代表邁克爾·弗羅曼10月5日對外宣佈,“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達成基本協議。這是美國自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以來達成的最重大貿易協議。在此基礎上,美國政府下一步將加快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談判進程,以及推進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的實質性談判。

  為推動歐盟經濟增長,歐盟各成員國也在著力結構性改革。近幾年來,歐盟成員國對本國勞務、産品和服務等市場實施重大結構性改革,以增加就業、提高生産力、競爭力和促進投資,帶動經濟增長。

  在歐盟成員國中,英國自2010年以來就開始強調經濟“再平衡”,期待製造業部門能夠更快發展,以平衡過度依賴房地産業和居民消費的發展模式。但是,目前英國産業結構尚未發生根本變化,商業和金融服務業、酒店和餐飲服務業仍是拉動英國經濟的火車頭。2015年,英國媒體和官方頻繁提及的熱點是“北方經濟增長區”戰略。這一戰略旨在創造性拉近英格蘭地區南北經濟發展差距、實現區域經濟再平衡。然而,該戰略自提出以來就面臨啟動資金短缺、關鍵基礎設施項目不斷壓後的窘境。

  在德國,2015年正式生效的最低工資制度一直備受詬病。最低工資制度的引入的確使得居民收入相對增長,明顯提升了私人家庭的購買力,帶來了國內消費的顯著增長。如此一來,德國可以相對較好地應對當前全球經濟乏力所造成的外貿風險。不過,德國經濟結構上的優勢正在逐步被消耗殆盡。如果勞動生産率增長低於工資的增長水準,長此以往德國可能會失去自己的國際競爭優勢。

  為應對西方的制裁以及國際油價“跌跌不休”的形勢,俄羅斯今年實施了積極的産業結構調整。政府抽出大部分資源投入到農業發展中,成效顯著。2015年俄羅斯麵粉出口成倍增長,大米出口增長53%,大麥出口增長87%,棕櫚油出口增長31%。但也應該注意到,結構調整不會一蹴而就,2015年俄羅斯經濟依賴自然資源的特點尚未根本改變。

  面臨來自西方的壓力,俄羅斯在努力調整經濟結構的同時,大力實施遠東開發戰略,使之融入亞太經濟圈,以求走出經濟危機。俄遠東發展部在遠東建立了14個跨越式開發區,政府在稅收減免、土地、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

  今年,日本企業開始調整産業發展戰略。一方面,新力,東芝,夏普等電子企業縮小或整闔家電和電子産品的生産,許多企業幾乎全面放棄白色家電的生産。另一方面,以豐田為首的汽車業與電子企業合作加快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和上市,隨之相關的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新産品也不斷問世。專家預測,今後自動駕駛汽車及關聯産品和人工智慧産品的市場每年將以兩位數增長,與社會基礎設施相關的市場規模可達70萬億日元。

  南韓政府于8月份推出勞動、公共部門、教育和金融四大改革方案,力促南韓經濟實現再次騰飛。南韓政府把推進勞動改革作為首要課題,努力創造就業機會。同時,促進雙邊與多邊自貿區建設也是南韓重要的經濟發展戰略。今年12月20日,南韓與中國、越南、紐西蘭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同時生效。三個FTA協定使得南韓在未來10年間將産生5.55萬個新工作崗位,拉動GDP增長1%,南韓消費者受惠總額將超過151億美元。南韓也成為唯一一個與美國、中國和歐盟三大經濟體都締結FTA協定的國家,從而實現全球FTA樞紐國家的目標。FTA戰略的重大成功成為南韓經濟2015年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自2010年開啟新一輪經濟重組以來,新加坡政府一直積極優化和升級其國內産業結構,淘汰低附加值行業,向價值鏈更高端發展。以新加坡的支柱産業——製造業為例,其在新加坡國內生産總值的佔比已從2005年的27%下降至17%。與此同時,服務業在其國內生産總值的佔比逐年提高,已升至70%以上,成為新加坡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此外,新加坡政府將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先進製造業、應用保健科學、優化城市生活智慧方案、金融服務,以及物流與宇航業列為優先重點發展的領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