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球聚焦轉型下的中國銀行業

  • 發佈時間:2015-12-30 01:22:4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正處於關鍵期的中國經濟轉型在對銀行業提出新要求的同時,也正在孕育銀行業發展的歷史機遇。在此背景下,以“經濟轉型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為主題的“2015郵儲銀行高峰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

  作為此次活動的主辦方,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剛剛成功完成了引入戰略投資者工作。而從此前郵儲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過程中的受歡迎程度就可以看出,在當前經濟處於新常態、銀行業轉型發展的背景下,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的投資者對世界對中國經濟發展有期望,對中國金融體系和銀行業的穩健性、盈利性有信心,對郵儲銀行的轉型升級寄予厚望。

  據悉,本次論壇邀請了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有關領導、知名專家學者、境內外知名機構高層及專業人士共商“經濟轉型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並結合“創新融資模式”和“消費金融”兩大趨勢,深入討論中國經濟轉型對傳統金融機構和行業整體格局的影響。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董事長李國華表示,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和風險管理都面臨深刻變革。希望通過論壇,積極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銀行業經營管理建言獻策,共同助力中國經濟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探討商業銀行變革方向

  轉型是經濟發展中永恒的話題。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期。在金融領域,金融體系改革同樣也不斷向縱深推進,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網際網路金融等新型金融業態迅速崛起。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如何才能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強化風險管理必然首當其衝。

  論壇上,有專家表示,圍繞經濟轉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金融領域向非國有資本的開放進一步擴大,中小型金融機構逐漸增多,金融組織、金融産品、金融服務不斷推陳出新,網際網路金融日益活躍,金融競爭加劇。擁有較強的風險管理能力,是商業銀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董事長李國華表示,當前,中國商業銀行資産品質雖然總體可控,整體風險抵補能力保持穩定,但在多重因素影響下,也正在承受不良貸款雙升、盈利增速下降的發展壓力。商業銀行需要不斷適應經濟轉型要求,完善和提升風險管理手段,提高差異化風險經營能力,在推進轉型、謀劃創新的同時,始終遵循商業銀行經營規律,堅持穩健風險偏好,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宣昌能表示,商業銀行要更加關注第一還款主體的償債能力,不斷提高風險評估和管理水準;科學制定資本規劃,做好資本集約化和精細化管理,強化自我約束機制;借助存款保險制度,做好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強存款人保護,推動市場化的金融風險防範和處置機制,維護金融穩定。

  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的建議是,金融在經濟轉型中的作用是核心及至關重要的。金融的作用就是幫助人們實現夢想,比如,讓一些現金不足的家庭能夠買得起房子,讓一些年輕的企業家能夠創建自己的企業並提供就業。而在勞倫斯·薩默斯看來,這些在郵儲銀行所介紹的過去實踐中有著很好的體現,同時郵儲銀行也將繼續為我們共同的未來做出更大貢獻。

  日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剛剛成功完成了引進戰略投資者工作,邁出了股權結構多元化的關鍵性一步。可以説,此次引戰工作的圓滿成功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改革發展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對此,有專家表示,財政部作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的出資人,支援郵儲銀行推進改革進程、創造條件擇機上市,以發揮資本市場對規範公司治理、提升風險控制水準的促進功能,建立長期穩定的資本補充機制。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行長呂家進表示,當前中國銀行業面臨的新挑戰,在本質上是新一輪經濟轉型對銀行業提出的新要求。提升風險管理能力,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將是中國銀行業實現破繭重生的必由之路。

  瑞銀集團亞太區總裁尹致源表示,“滬港通”的推出、人民幣加入IMF特別提款權籃子等在中國和國際市場出現的變化,象徵了更多的合作及資訊和資本的流動,也標誌著我們已進入一個一體化和充滿機會的年代。與此同時,他也認為,金融機構面臨的管理挑戰也很多,對此應建立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來應對這種機遇與變化。

  摩根大通亞太區首席執行官歐冠昇表示,風險管理是摩根大通與郵儲銀行合作的主要領域,一個有效的風險管理框架有賴於透明度、風險意識和有個人責任感的企業文化,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相信與郵儲銀行的合作將會是互利共贏的,而整個合作過程也會為全行業帶來有價值的見解和學習機會。

  總結過去8年實踐,呂家進介紹,郵儲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的實踐經驗可以歸納為“三個堅持”。第一是堅持審慎穩健的風險偏好;第二是堅持有特色的零售信貸技術;第三是堅持運用資訊技術管理風險。對於未來發展,他表示,“惟有順應經濟轉型,不斷提升風險管理水準,才能在穩健經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創新金融助力“供給側改革”

  “中國經濟轉型正在孕育銀行業發展的歷史機遇。”李國華表示,當前在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實體經濟增加了“降低負債比率,調整負債結構”的需求,融資結構也出現了“債務融資資本化,社會融資股權化”的趨勢,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搞活微觀,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能力,這為商業銀行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發展空間。與此同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度近10年來首次超過50%,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商業銀行在這一領域必將大有所為。

  談到中國銀行業如何通過創新來適應經濟轉型需要,長期研究中國銀行業的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表示,融資模式創新的很重要的一個趨勢就是從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佔主導逐步轉到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共同發展,特別是重點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巴曙松表示,“商業銀行要從主要服務於企業生命週期的有正現金流、有盈利和平穩發展的時期為主,轉向服務於企業的全生命週期。我知道郵儲銀行在支援創業方面在業內已經做了很多探索。”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法律總監、戰略規劃部總經理楊帆就提出,在中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必須站在更高的層次,對幾十年傳統的投融資模式,進行轉型、升級和創新。今後可嘗試以網際網路金融業務框架整合金融機構、上市公司等投融資資源,打造全新的“銀財團”聯動投融資技術平臺。

  談到如何應對創新也許會帶來的風險,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高級顧問湯姆伍茲的建議是,創新確實會給我們帶來風險,但如果能夠有獨立的風險監管和風險管理,並且能夠在高管之間進行非常開放和透明的討論,相信這些風險將能夠得到很好的管理。

  中國的融資結構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傳統的存貸匯業務已經不能支撐商業銀行的持續、穩健發展。面對歷史性的挑戰和機遇,商業銀行必須創新商業模式。郵儲銀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黨均章介紹了在産業基金的投資、資産證券化等方面如何做出讓行業關注和稱道、成為引戰亮點之一的郵儲銀行金融産品創新探索。

  就商業銀行如何助力經濟轉型,作為當天消費金融子論壇的主持人,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提出了最新的觀點,“‘供給側改革’其實是未來要形成更多的有效供給。從金融手段上,如果不用一些新的金融方式來培育需求,供給側改革恐怕也很難實現。做消費金融,要真正地做到商業可持續,就要通過創新。”

  而消費金融應該説也是商業銀行發展的重大機遇,正如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陳龍所表示的,一個廣義定義的消費型金融應該是中國金融未來最大的一個風口,而且它是一個增量,不是一個存量。同時,我們做金融的方式也正在被改變,即金融的基礎設施正在被改變。

  而同樣是郵儲銀行此次引進的戰略投資者,同時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發展消費信貸頗有心得的星展銀行CEO龐華毅表示很看好郵儲銀行未來發展消費信貸的前景。“我們認為郵儲銀行有眾多的網點數量、龐大的客戶基礎,這些都是未來郵儲銀行成功的特別重要以及獨特的競爭優勢。”龐華毅説。

  國際金融公司金融機構局首席投資官員摩米娜表示,郵儲銀行的偉大之處就是幫助中國好幾億的農村居民很好地獲得金融服務。雖然現在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在中國非常蓬勃,他們也部分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融資需求,但是相對於未來需求還遠遠不夠。對於那些還沒有獲得足夠銀行服務的一些行業或者是人群來説,這個市場的空間是很大的。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會促進金融行業的深度改革。

  中郵消費金融公司總經理王蓉暉則表示,消費金融正迎來全面發展的歷史時機,借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東風,郵儲銀行分支機構與消費金融公司將縱橫結合,依託産品、客戶、渠道、平臺等資源,構建立體化消費金融服務體系,發揮優勢,更好地為城鄉客戶服務,助推經濟轉型。

中國銀行(601988)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