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分類改革開啟!國有企業將迎五大改變

  • 發佈時間:2015-12-29 18:14:3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國家發改委29日聯合發佈《關於國有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的指導意見》,明確將國有企業界定為商業類和公益類,提出分類推進改革、分類促進發展、分類實施監管和分類定責考核。分類改革大幕開啟,國有企業乃至國資系統將迎來哪些改變?

  改變一:國有企業“一股獨大”局面將打破

  “主業處於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商業類國有企業……支援非國有資本參股”;“對需要實行國有全資的企業,要積極引入其他國有資本實行股權多元化”……

  這是摘自文件關於分類推進改革一節的部分內容,短短411個字中,五次提到“多元化”“參股”,清晰表明新一輪改革中,股權多元化將是改革方向,國有企業曾經廣受詬病的“一股獨大”局面將有望由此改變。

  記者注意到,即便是明確要求獨資的公益類國企,文件也提出,公益類國有企業可以採取國有獨資形式,具備條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還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特許經營、委託代理等方式,鼓勵非國有企業參與經營。

   改變二:充分競爭領域“國有”色彩將淡化

  “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原則上都要實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積極引入其他資本實現股權多元化,國有資本可以絕對控股、相對控股或參股,加大改制上市力度,著力推進整體上市。”文件提出。

  文件並明確,對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要支援和鼓勵發展有競爭優勢的産業,優化國有資本投向,推動國有産權流轉,及時處置低效、無效及不良資産,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整體上市”“股權多元化”“國有産權流轉”……從文件用詞和釋放的信號看,未來在充分競爭領域,國有企業將更多以公眾公司、多方參股的形式存在,“國有”色彩將逐步淡化,更多強調市場運作和市場競爭,過往依靠政府政策扶持甚至補貼的方式將會逐漸退出。

   改變三:公益類國企監管考核更尊重社會公眾意見

  “對公益類國有企業,要把提供公共産品、公共服務的品質和效率作為重要監管內容,加大資訊公開力度,接受社會監督。”

  “對公益類國有企業,重點考核成本控制、産品品質、服務水準、營運效率和保障能力,根據企業不同特點有區別地考核經營業績和國有資産保值增值情況,考核中要引入社會評價。”

  國企屬於全民所有,幹得好不好,全體人民説了算。記者注意到,此番改革提出要分類實施監管和分類定責考核,而對於公益類國有企業,文件更是明確“接受社會監督”“引入社會評價”,這意味著國企尤其是公益類國企監管、考核未來將更多尊重社會公眾評價。

   改變四:充分競爭類企業重點考核“賺錢”能力

  文件提出,對商業類國有企業,要根據企業功能定位、發展目標和責任使命,兼顧行業特點和企業經營性質,明確不同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指標要求,制定差異化考核標準。

  其中,對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重點考核經營業績指標、國有資産保值增值和市場競爭能力。

  這意味著,充分競爭領域國企,考核將更加注重競爭力、盈利等“賺錢”能力指標。根據有關方面設想,商業類國企尤其是充分競爭領域國企,未來將更多承擔為國家和人民創造財富的職責。而據過往文件精神,未來將逐步提高國有企業利潤上繳公共財政的比例。

  改變五:監管之手“縮長度”企業擁更多自主權

  關於分類實施監管,文件明確,對商業類國有企業要堅持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重點管好國有資本佈局、提高國有資本回報、規範國有資本運作、維護國有資本安全。

  細心的人士注意到,文件提到“對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重點加強對集團公司層面的監管”,強調“集團公司”。過往,企業和社會關於監管機構“手伸得太長”“管得過多過細”詬病頗多,此番文件則明確“監管之手”可及之處是“集團公司”。

  文件還強調,要落實和維護董事會依法行使重大決策、選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權利,保障經理層經營自主權。與此前發佈的一系列國企改革文件一脈相承,文件明確了未來企業董事會、經理層權責,企業在經營方面將擁有更多自主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