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險資“狂奔”不可丟下保障“靈魂”

  • 發佈時間:2015-12-29 06:34:44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齊航

  墨西哥人有一句諺語:“人走得太快,就會丟了靈魂。”

  為了不丟下靈魂,我們總是需要走得慢些,甚至停下來等等。若把這句話套用在中國的保險業上,也顯得頗為貼切。

  一場“寶萬之爭”的年末資本大戲,有人看到了規則和情懷之間的內在張力,有人看到了職業經理人和資本所有者之間的矛盾衝突,也有人看到了資産端和負債端之間的脆弱平衡。

  伴隨更多事實的披露,寶能係在二級市場步步緊逼、叩門萬科的資金來源和資本手法,也陸續浮出水面。據財新傳媒調查,寶能係收購萬科的資金至少包含在不同金融市場的四層加杠桿動作,真實杠桿率超過10倍。其中第一層杠桿即為高預期收益的“萬能險”。

  這個“萬能險”,可以説是近兩年新興險企攻城略地、無往不利的大“殺器”。2015年前10月,前海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136.5億元,保戶投資新增交費481.5億元,後者佔比近八成。這些“保戶投資新增交費”,“萬能險”即是主要來源。與常規保險産品相比,“萬能險”投保人可根據保障需求和財力狀況,調整保額、保費及繳費期。一些名義上宣傳10年或20年保障期的“萬能險”,甚至可以在幾個月後就將錢取出。

  對於保戶來説,“萬能險”是一種性價比超高的投資品種,不僅取現靈活,而且收益率可觀(一般年利率在6%左右,遠高於銀行定存利率)。出於這樣的優勢,對保險機構來説,萬能險也是在短期內提升保費規模的絕佳選擇。

  但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萬能險”也可能是一個潘多拉的魔盒。

  保戶的高收益率意味著保險機構負債端的高成本(加上渠道費用,綜合成本在8%以上),而為了覆蓋這一成本,保險機構在投資端的資産配置壓力必然陡增。經濟增速、無風險收益率雙下行背景下,“資産荒”並非危言聳聽。而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若是風險資産無法到期兌付,保險機構首當其衝。

  而保戶退保的靈活度則是保險機構的流動性壓力。投資和負債之間的期限匹配,可以説是金融風控的永恒難題。保險機構若將短期資金用於長期投資,一旦發生集中退保、資産被凍結的極端事件,保險機構就有資金鏈斷裂之虞。

  類似“萬能險”這樣期限短、保障低、收費少、收益高的保險産品,其實更像是披著保險外衣的理財産品。一旦在實際運作中分寸拿捏不當,就容易偏離保險保障的本質。説到底,保險的基本職能是分攤風險、補償損失,通過積少成多的資金歸集,為可能發生的人身、財産風險提供未雨綢繆的保障。

  參照美國成熟保險市場的資金結構,2013統計全美806家壽險公司當中,僅有177家公司設有獨立賬戶(資金大多來自於投資屬性較強的壽險産品),獨立賬戶管理的資金規模僅是一般賬戶(資金主要來自傳統壽險保單)的1/3,仍以傳統保險業務為主,足可為中國保險市場提供借鑒。

  劍走偏鋒可能催生“末路狂花”,險資“狂奔”不可丟下保障“靈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