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的命?美元的病!
- 發佈時間:2015-12-28 23:31:32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聯儲加息猶如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阿根廷和亞塞拜然貨幣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兩國先後發表聲明放棄匯率控制,實行自由浮動,阿根廷比索和亞塞拜然馬納特均應聲暴跌約30%。
這樣的情節演繹還真説不上新鮮,近有18年前的東南亞金融危機,遠有上個世紀80年代的區域性金融危機。劇本或許可以這樣寫:美國經濟先出現危機,放鬆貨幣降低利率,幫助其經濟結構調整、産業升級、科技發展。這期間,美元利率超低,美元走出國境在全球尋找資本高回報洼地。數年後,美國經濟調整到位,開始加息收縮美元,資本又從全球回流美國,觸發那些外債過高的新興市場的債務危機、貨幣危機乃至金融危機、經濟危機。
過去30年來,美聯儲共經歷5輪較為明確的加息週期,分別是1983~1984年、1988~1989年、1994~1995年、1999~2000年及2004~2006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歷次加息都有大的危機發生,大概以7年為週期多次重復上演,且大多新興經濟體難以避免。你可以説,新興市場經濟或金融危機發生是美國的陰謀,但多次有規律的重復,還是陰謀嗎?
如果非要稱為陰謀,這種陰謀的路徑其實很清楚,每次金融危機如潮汐涌動,從美國蔓延到新興市場,美國經濟自愈了,新興市場的潰瘍就開始了。
這其中傳染途徑的載體即是美元資本。作為全球主要的貿易結算貨幣,美元是可在全世界流通的硬通貨。美國經濟增長在一降一漲中,美聯儲降息、加息,伴隨著打開、擰緊美元水龍頭,美元資本在新興市場一進一齣,新興市場經濟一漲一縮。
為什麼大多數新興市場不能吸取教訓,反倒一而再再而三地感染危機的病毒?尤其是阿根廷,近100年來,幾乎次次無一倖免,由此前曾是世界上的第七大經濟強國,跌落至今日這般境地。上世紀70年代美國貨幣寬鬆,巴西等拉美國家大量借入美債,從1968年到1973年,巴西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率在10%以上,被譽為“巴西奇跡”。上世紀80年代美聯儲加息,引燃拉美國家債務危機的導火索,巴西一夜之間一蹶不振,至今仍處於滯脹週期。
CreditSights的分析師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和美銀美林的數據對新興市場的債務進行分析,在跨境貸款與出口創匯的外幣收入之比這一項,南韓的比例只有6%,巴西高達56%。然後是企業債,巴西的企業債券規模與外幣收入之比同樣遙遙領先南韓。再加上政府債務,可以看到在一個國家的整體硬通貨借貸排名中,巴西位列第一,緊隨其後的是智利、土耳其、墨西哥、俄羅斯、南非和印尼。
為什麼新興市場需要大舉借貸外債?新興市場由於金融體制不夠發達,利率較高,該地企業往往依賴國際資本為國內投資融資,所以在美元低利率時期更易誘發舉債美元資本,用於發展經濟。但由於整體金融監管不到位,人性貪婪,舉債往往過高,超出經濟自身承受能力。據統計,在過去十年,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公司債不斷攀升。主要新興市場非金融企業發行的公司債總值從2004年的4萬億美元升至2014年的18萬億美元。所以很不幸,巴西貨幣雷亞爾對美元今年以來暴跌了31%。除此之外,新興市場貨幣貶值程度較大的有土耳其、俄羅斯、南非、墨西哥和印尼等國,平均貶值幅度達17%。
一般而言,是否感染危機病毒,還要看宿主免疫能力的強弱。對外凈負債越低、對外凈債權越高,抵抗外部負面衝擊的能力越強。每次在美元資本漫灌之後,過度舉債的新興市場必被病毒擊中,而吸取教訓降低外債比重的經濟體方可避免。
借債的日子何其美,還債的日子又何其苦。或許,危機的重復再現,一方面是為了提醒人們的健忘,另一方面是為了遏制人們的貪婪。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