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企緣何對韓情有獨鍾

  • 發佈時間:2015-12-28 23:31:26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旭穎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企業正對南韓公司顯現出越來越濃厚的興趣。

  為利用南韓的品牌、技術和韓流優勢,中國企業加大了對韓投資。據南韓産業通商資源部發佈的數據,截至12月22日,中國對韓直接投資額為19.7億美元,同比增長70.6%。中國對韓投資主要集中在房地産開發租賃業、文化娛樂業等服務業領域,以及食品、機械裝備、電子等製造業領域。

  緣何青睞韓企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逐步深入,企業兼併重組日趨活躍,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正逐漸加快。其中,得益於中韓加強經濟合作以及兩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帶來預期效果,近年來中國對韓投資增幅十分顯著。

  南韓産業通商資源部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中國對韓直接投資額為19.7億美元,同比增長70.6%。2014年,中國對韓投資同比增幅更達147.2%。

  南韓的資訊技術、金融、綜合度假村、文化産業等服務業新興投資領域備受各國投資者關注,截至12月22日,南韓上述産業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額145.1億美元,同比增長36.7%。建築等其他領域吸引外商直接投資15.8億美元,同比猛增853.2%。

  三星資産運用和現代證券方面表示,隨著中國尋求加快實現脫離以重工業為主導的轉型,收購熱潮很可能將加速。收購新的技術有助於中國公司滿足國內市場增長的需求。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天國認為,中國投資者對南韓的投資劇增反映了中國當前産業結構的轉變過程。中國國內投資者正從過去以加工製造業為主的投資領域轉向生産性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為代表的新投資領域。

  當然,這給中國企業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李天國指出,中國企業投資于南韓的高新技術行業和高端製造業,不僅可以通過並購來獲得南韓企業的技術、生産管理經驗,比如金融業、保健品業等,也能更好地為中國消費者提供相關産品和服務。

  事實上,南韓市場並不大,中企加速投資、並購南韓企業更看重的還是返回中國市場的紅利。今年前9個月,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達58%。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2%,創今年最快增速。相比而言,今年以來南韓國內消費並沒有太大改善。據韓方最新統計,今年10月份南韓進口額368億美元,同比減少16.6%;前10個月,韓進口額3674億美元,同比減少16.6%。

  此外,中國企業通過投資進軍南韓市場,除了利用“南韓製造”、中韓自貿協定的關稅優惠政策等有利因素再返回中國市場,還可以將南韓作為跳板進軍全球市場。目前,南韓已與52個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

  不過李天國也提出警示,雖然中韓之間在上述産業領域形成優勢互補,中國的資金可以更好地發揮南韓技術上的優勢,但是中國企業也需要把握好南韓政府在一些投資領域的限制措施,才能更好地管理好投資風險。

  南韓改善投資環境

  事實上,為了吸引外資、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南韓政府也頗做出一番努力。

  據南韓媒體近日報道,近年來,南韓各類經濟特區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數量多但成果低下,韓政府擬對目前設立的各類經濟特區進行結構調整,在除首爾和京畿道外的地方引入“零規制區域(僅指定兩個地區性戰略産業)”,同時取消或整合部分成果不佳的經濟特區。

  目前,韓政府已委託5家韓研究機構對此進行研究論證,計劃在此基礎上跨部門統籌後於2016年上半年出臺相關制度改善方案。“南韓政府對經濟特區進行調整,也是為了把投資資本集中在更加具有區位優勢的地區。”李天國指出,不少經濟特區雖享受政府優惠政策,但實際引資情況並不理想。調整後的經濟特區具有更好的物流配套設施,對企業發揮産業集群效應更加有利。

  目前,包括外國人投資區、自由貿易區、經濟自由區、産業園區、研究開發特別區、創新城市、企業城市等各種名目的韓經濟特區超200個,另設有扶安新再生能源産業園特區等區域性特殊産業發展特區172個。這些特區多是在選舉時應各地方政府及政治人物要求而設立,很多特區招商引資成績低下,甚至連項目規劃都未編制,政治效果大於經濟效果。

  韓社會指責稱,這些特區甚至成為制約地區經濟發展的絆腳石。“被調整的地方都是效益差的地區,放任這些地區反而會給中國企業以誤導。”李天國認為,南韓調整特區對中國企業不會有太大影響,而對外企赴韓投資有更好的改善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