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社科院:較長期內 中國主權債務危機為小概率事件

  • 發佈時間:2015-12-28 21:4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 丁棟)中國社科院28日發佈的報告稱,2014年末,中國經濟整體(含金融機構)的債務總額為150.0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佔GDP的比重從2008年的170%上升到235.7%。不過,中國政府擁有足夠的主權資産覆蓋主權負債,因此在較長時期內中國發生主權債務危機應為小概率事件。

  中國社科院28日于北京舉行創新工程2015年度重大成果系列發佈會,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編撰的《中國國家資産負債表2015:杠桿調整與風險管理》作為重大成果之一亮相。

  報告顯示,如果剔除金融機構,中國實體部門的債務規模為138.33萬億元人民幣,佔GDP的比重為217.3%,較2008年的157%上升了60.3個百分點。

  報告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國家負債率上升與全球危機和國內經濟下滑密切相關。金融危機以來,國家負債率不斷上升,且上升速度較快。但無論何種口徑,中國的主權資産凈額均為正值,表明中國政府擁有足夠的主權資産來覆蓋其主權負債。因此,在較長的時期內,中國發生主權債務危機應為小概率事件。

  報告顯示,國家資産負債表風險突出表現在兩方面:非金融企業債務風險和地方債務風險。全球金融危機後,非金融企業的杠桿率從2008年的98%提升到2014年的149.1%,增長51%,其風險值得關注。

  報告同時指出,雖然地方政府總體上不存在清償力問題,但由於期限錯配、短借長用,流動性風險很大。要根本上解決地方債務問題,需要規範地方政府行為,建立穩定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大力發展長期信用金融機構和政策性金融機構,調整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係等。

  中共“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社科院報告為此建議,去杠桿是調整經濟結構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要通過清理僵屍企業、出售資産、發展資本市場等方式去杠桿,進行金融創新、財政創新以應對挑戰。(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