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公共財政論壇 專家學者獻計"十三五"財政政策
- 發佈時間:2015-12-28 13: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8日訊(記者溫寶臣)2015年中國公共財政論壇“十三五期間的財政政策”日前在北京大學舉行。本論壇由北京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舉辦,邀請了眾多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出席,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高培勇教授,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巡視員孟春研究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教授,國家稅務總局科研所副所長研究員靳東升博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主任劉怡教授,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外國財政研究室主任呂旺實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副主任錢立副教授等,就我國“十三五期間的財政政策”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
財政政策在我國經濟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地方政府債務迅速積累。近來,經濟增速開始放緩。我國將進入“十三五”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許多目標有待實現。如何制定最優的財政政策,包括稅收、政府支出、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等政策,實現“穩增長、惠民生”的目的,併為我國經濟長期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北京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林雙林教授首先從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方面説明政府債務膨脹對經濟長期發展不利,對我國目前財政赤字、政府債務及GDP增長率情況進行了詳細分析。林教授展示了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財政赤字與經濟發展關係,他用美國每人平均GDP來進行衡量,揭示了謹慎財政政策對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他認為研究中國財政問題,應將地方債務計入。他同時也強調我國財政赤字與西方國家相比不算高,還有高儲蓄率這一優勢,應該採取謹慎、可持續的財政政策,提高投資效率和品質,加強人力資本投資,大力扶持企業發展進行結構性減稅,多為子孫後代考慮減少代際負擔轉移,使得經濟可以持續性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高培勇教授談了他對“十三五”財政政策的四個判斷,中國經濟增長可能是一個趨勢性下降,所以財政政策可能週期性擴張;中國財政赤字、債務的測度需要從一般公共預算要拓展到政府基金預算;結構性減稅給政府帶來赤字風險;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應該排除利息支出。他還提出沒有年底突擊花錢這一説,只是突擊撥款。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教授從經濟增長的角度分析了擴大財政投資對基礎設施建設,中西部發展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現在中國經濟實際上是處在通縮的過程,處在一個經濟週期下行幾乎到了最底部的階段,貨幣政策還要再充分一些。財政政策應該打前陣,不要讓經濟停頓下來。他呼籲政府要儘快採取行動,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巡視研究員孟春則針對“十三五”期間支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財政政策提出停止向僵屍企業輸血,同時處理好僵屍企業帶來的大失業、壞賬、呆賬、稅源短缺等問題,加大對重點企業的扶植力度,鼓勵創業創新,加快對財政稅源研究等建議。國家稅務總局科研所副所長研究員靳東升博士解讀了“十三五”期間稅制改革的要點,強調製度設計減稅,提高稅制公平的重要性。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主任劉怡教授談了“營改增”給稅收分享帶來的影響,目前已經至少降低了企業稅收4800億,強調稅收在地區之間劃分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建議引入消費地原則。她指出由於稅基不合理,國有企業承擔了鉅額稅款。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溫信祥司長針對財稅政策落實發表了一些看法,認為財稅體制改革方案也要向金融機構和企業多徵求意見。
財政科學研究所外國財政研究室主任呂旺實教授從舊常態向新常態過渡的角度談論了在新常態下如何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問題,強調技術革新,簡政放權,尊重市場,改革社會保障政策,適應中低速的經濟增長,財政要把最小的核算單位劃歸到那些能夠知道他的收益和他付出相對應的單位。
北京大學公共財政研究中心副主任錢立副教授談了減少政府干預,讓市場發揮作用的改革的方向,認為主流經濟學過於強調市場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