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5年電影多元魅力足 新生代成長

  • 發佈時間:2015-12-28 10:2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金 晶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電影多元魅力足

  2015年,文化與人之間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聯繫:人們在電影院中透過一個個迥異而異想天開的故事獲得了精神上的滿足,穿過手中的遙控器企圖看到明星光鮮外表下真性情的另一面,翻過暈染書香的圖書尋找異時異地的同好……是的,我們像每一年那樣在文化中收穫精神財富,比每一年更努力地把這取之不盡的收穫分享給別人

  多元化與大眾文化結合,是最能令人賞心悅目的。2015年,這種基於厚土的意識爆發,在中國電影市場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無論是影片的類型、創作,還是傳播、推廣途徑,無論是觀眾視角、品位,還是真實市場反饋,多元正調和出中國電影市場獨特的魅力和“味道”,令人回味——

   類型片覺醒

  歲末,根據小説IP改編的電影《尋龍訣》正式上映,將奪寶冒險與探墓故事相結合,呈現出國産奇幻冒險電影的獨特風格。縱觀2015年電影市場,包括《尋龍訣》在內,一眾類型片可謂百花齊放,各領風騷,電影類型上多元化的趨勢日益彰顯,各類電影都有自己的市場和票房,內容選取及製作水準上都有了顯著提升。

  影片《尋龍訣》的導演,正是當年拍攝《畫皮2》的烏爾善,他對奇幻和魔幻題材有著濃厚的興趣,將要拍攝的下一部影片《封神演義》也是這類題材。在影片《尋龍訣》的實踐中,他堅持自己一貫的類型和風格,將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元素套用進好萊塢經典的類型片模式,將人物設置典型化、情感設置極致化、情節設置本土化,最終完成從影片全面類型化的創作。回顧這一流程,影片的工業化特質早已跳出後期製作的單一環節,而是在其前期創作時就打下堅實基礎,這也為華語電影的類型化之路提供了一條全新的思路。

  在一眾類型片中,今年在市場接受程度上出乎眾人意料,兼取好口碑和好票房的,還有一部動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它擷取了中國經典文化的元素,用“曆險+勵志”的故事模式吸引年輕人,摸準了大眾的審美趣味。在數字時代的銀幕,動畫片大行其道早就不是一件新鮮的事,但在此之前,橫行票房的一直都是好萊塢動畫。而今年,國産動畫電影愈發精良的製作將給國人帶來巨大信心。

  2015年中國影壇最大的黑馬非3D真人動畫《捉妖記》莫屬。這些影片在為後來者制定一個製作水準之外,無疑會啟發更多的想像力,讓從業者在挖掘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天馬行空。

  影片類型日趨完備,各類中都不乏優秀之作是電影生態健康起來的標誌。隨著市場需求越來越強勁,審美需求越來越多元,類型片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我們也應看到,國産類型片仍有“空白”可以發揮、填補,譬如類似《星際穿越》《火星救援》之類的科幻片等。

   國産片走俏

  2015年12月初,中國電影票房已經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47.49%。這其中,國産影片的比重佔到了60.25%。值得一提的是,在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國産影片有6部之多,分別為《捉妖記》《港囧》《夏洛特煩惱》《煎餅俠》《澳門風雲2》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國産片在市場走俏,可以説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現象。當然,細心的讀者已經發現,2015年度國産片票房前五名的電影,無一例外都屬喜劇片。

  國人對國産喜劇片的熱情,爆發于影片《泰囧》,並開始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在2015年4部票房破10億元的國産影片中,喜劇電影就佔據了三席。再往前看,國産喜劇類電影表現搶眼,無論是票房還是平均觀影人次,已經連續兩年在主要類型片中拔得頭籌。將接地氣的內容結合社交網路,通過多元化口碑行銷、找到“自來水”等方式進行傳播,國産片擁有的本土市場優勢,在對國産喜劇片的觀察中也可以一窺。

  影片《夏洛特煩惱》主打青春時光的思考與懷念。它將“網路段子”中的幽默元素加以改造,使其更適合在電影大銀幕上呈現,並使其融入整個電影的結構和敘事中。較為自然的喜劇效果不僅得到了網友的肯定,在部分專業影評人中也獲得了較高的評價。

  另一部喜劇電影《滾蛋吧!腫瘤君!》同樣備受關注。該片更多地站在女性視角,擴展了今年國産喜劇電影的題材與視野,在豆瓣電影的評分一度達到7.9分,票房成績也超過5億元,這樣的關注度不但對加大影片排片量有所裨益,而且在網路上形成的口碑也將影片推廣帶入了“正向迴圈”。

  正向口碑行銷從一個側面印證了觀眾對於優秀影片需求的提高。人們更加看重影片的觀影效果和口碑品質,而不再僅僅是衝著明星去觀影。今年,《小時代4》上映即在口碑與高票房高排片形成鮮明對比,再次引發各種爭議。當大量業內人士和觀眾開始産生“反爛片”的心理與行動,擁有較高口碑的電影便成為一種“對抗性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同檔期上映並製作相對精良的《大聖歸來》完成票房“逆襲”,給了市場充分的信心。

   新生代成長

  今年的暑期檔裏,國內電影單日票房曾高達4.35億元。帶領暑期檔進入火熱境界的《捉妖記》《煎餅俠》《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這3部影片,3位導演的平均年齡只有34歲。

  回顧2015年的中國電影市場,電影導演裏的新鮮面孔也明顯多了起來。《心迷宮》的導演忻鈺坤,《一個勺子》的導演陳建斌,《師父》的導演徐皓峰,《大聖歸來》的導演田曉鵬等,都是初次執鏡的“新生力量”。他們中既有科班出身,也有非科班出身跨界轉行進入電影行業的。這些多元的背景、經歷和視角,帶來了更多讓人耳目一新的影片。

  身為科班出身的“少壯派導演”,管虎目前在第六代導演中風頭正勁,先後推出過作品《鬥牛》《廚子戲子痞子》和《殺生》。今年的《老炮兒》陣容搶眼,預期頗高。曾拍過《漂亮媽媽》《周漁的火車》等文藝片的導演孫周,則開始轉型嘗試科幻喜劇片《不可思異》。對於賀歲檔來説,他也是新人一枚。

  在馬上到來的賀歲檔,非科班出身導演扎堆兒出鏡。陳思誠、魏楠、鄧超等一些“跨界人士”也開始陸續交出答卷。鄧超和俞白眉從《分手大師》後再度聯手,《惡棍天使》定檔平安夜;演員出身的陳思誠,繼《北京愛情故事》後再接再厲,拍攝的《唐人街探案》將於今年最後一天上映;拍廣告、預告片出身的魏楠改做科幻喜劇片,為觀眾帶來導演處女作《從天“兒”降》……

  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看來,新勢力的誕生並非偶然,至少有三大因素促成了這種轉變。第一,中國電影市場從中心城市、大城市擴展到二、三線,甚至四、五線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過去十多年來,由主流電影消費人群所主導的電影趣味,新觀眾催生了電影新勢力;第二,與網際網路一起長大的一代人開始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主力消費人群,新媒介造就了電影新勢力;第三,新觀眾、新媒介、新電影人,共同創造了電影新勢力。

  創新和堅守從來都是在相輔相成中達到平衡的。在“交接”的時代,我們仍然看到電影與觀眾在成熟度上的提升空間,仍然需要大量好作品共同擔當起中國電影品質與良知的魅力,讓中國電影的“黃金十年”走得更加謙卑、理性、健康。(作者:金晶 來源:《經濟日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