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2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文物癡”捐近千件畢生藏品 係秦漢、五代文物

  • 發佈時間:2015-12-28 10:19:09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陳明  責任編輯:胡愛善

  清代絲縷竹衣。

  清代的南紅瑪瑙俏色巧雕物件。

  民間博物館觀察之一

  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陳明

  東莞民間博物館可謂遍地開花,但修成正果的幾近於無。日前,南京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東莞古文物收藏界資深人士舒揚(應本人要求使用化名)正式宣佈將自己費盡畢生精力的秦漢、五代文物近千件收藏無償捐獻給東莞市理工學院。如無意外,東莞將由此誕生首個大型私人援建博物館,舒揚也將成為個人援建博物館第一人。

  為何捐出?

  讓祖先留下的東西更有意義

  莞城區一處由舊樓翻新的工作室兼館藏室內,除了供客人喝茶的一小塊空間,其餘場地擺放著大量的古玩玉器,散發著神秘的色彩。

  不刻意提起,或許很少會有人注意到,這個存在已久的民間文物展覽館。

  展覽館內,秦磚漢瓦、漢唐遺物等四百多件藏品應有盡有,光是兩漢文物就價值連城。它們的主人舒揚年近六十,目前為南京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文物鑒定、收藏和拍賣專家。他不僅是它們的擁有者,更對它們的來源、用途和幾千年的經歷爛熟於心。

  聊天時間,他從玻璃櫃裏拿出一塊乳白色的玉雕把玩著,眼中滿是愛惜。據他説,這是一塊古人戴在身上的玉佩,上面有著極其精美的花紋。“把自己三十多年跑遍了世界各地蒐集到的秦漢、唐宋時期的文物捐出來,這個需要勇氣,弄不好還會産生誤解,別人會認為我有所企圖。”

  此前,舒揚從未公佈自己捐獻畢生收藏的決定。後來,他改變了這個想法。舒揚認為,社會有必要了解這麼一批無法用金錢估量價值的東西,去近距離了解它們、研究它們,至少對於普及歷史知識,掌握歷史文化有幫助。“知道自己的祖先有多麼聰明,在幾千年前就可以用極其原始的工具打造出如此精美的器物,這是正能量的釋放。”舒揚説。

  窮盡一生收藏來的寶貝,為什麼要現在捐出?為什麼選擇在東莞捐出?

  “從事古董收藏和拍賣幾十年,經歷了很多次起落,曾經腰纏萬貫,也曾經落魄不堪,如今我並不缺錢花。早就過了拿著古董換錢花的階段。這些祖先留下的東西就我一個人藏著把玩?有意義嗎?留給子女?弄不好反而害了他們。因此,文物、古董最好的歸宿就是留給社會,找一家有能力保護也懂得保護,並且懂得珍惜和利用的機構來看護,按照我的理解,高校是最適合不過的場所。”

  舒揚説,他作出的這個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捐給東莞類似于理工學院這樣的本地高校,他不需要任何回報。為了讓社會知道這批文物的研究價值,他可以提供國家文物部門、省文物部門的鑒定報告。

  東莞市理工學院宣傳部葉女士告訴記者,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欣慰的想法,理工學院會認真地對待。不過,理工學院需要研究出一套妥善的保管方案,以免出現紕漏而帶來不必要的損失。目前,學院有關領導接到舒揚的詳細方案後,正在進一步研究其可行性和合作模式。

  藏品來源?

  三十年來奔走世界各地尋找文物

  本次捐出的數百件秦漢、唐宋的文物中,絕大部分是舒揚在從事收藏的三十年時間內,一件一件地從世界各地蒐集回來。其中有相當部分是以不同的渠道從歐洲各國購回。

  根據舒揚提供的資料,為理工學院準備的待捐文物中,絕大多數是漢代彩陶物件,這一批世所罕見的文物早年被一位瑞典華人收藏,曾經在世界各地多處公開展覽,得到了國內文物界權威專家的一致認同,從國家制定的文物分級標準進行歸類,全部進入到一級到四級標準範圍之內。

  “這三十年,我基本上是在世界各地到處尋找祖先留下的寶藏,只要哪出現了值得研究和收購的物件,我一般都不會放過,中間的波折和坎坷一般人是難以體會的。”

  正是有了幾十年的堅持,舒揚手中積累了文物收藏品系列。他把這些收藏品整理分成秦漢、唐宋、明清幾大部分。

  “只要到了自己手中,基本上就不想再出手了,別人出再多的錢,對我來説都沒有什麼意義。因為我覺得這些東西最後應該有一個好的歸宿,這是我這些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舒揚説,自己不想把東西買回後就送進保險櫃。而是把他們放在書房中,一有空就拿出來把玩,感覺自己是在和古人對話。

  他是何人?

  曾參與南海觀音、錦繡中華的創建

  比起當前眾多半路出家的收藏者、鑒定師、拍賣師,舒揚顯然屬於根底紮實的科班出身。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第一份工作在老家江蘇文物部門。隨後短暫闖蕩改革開放最熱的前沿陣地深圳,1987年,深圳錦繡中華籌建,他曾參與過園林建設。

  沒過多久,海南剛剛設省,舒揚隻身到海南尋找自己的理想。然而,在海口人才市場,博士碩士並不稀罕,大學生更是滿大街都是。工作很難找,經常是一個崗位引來成百上千人爭搶。這期間,舒揚盤纏用完,不得不放下知識分子的面子和尊嚴,擺地攤、賣炒麵,就為了留在海南等待機會。“一天辛苦下來,賺到的錢剛剛夠吃飯。找到一份可以應用自己所學知識的工作,是那個絕大多數南下知識分子的追求。”

  後來,舒揚去海南省政府研究會做了秘書長。在這裡的兩年時間,他協助政府做文化項目的調研、策劃和執行。“大家最為熟悉的三亞南海觀音是我策劃的方案,這個項目成了今天當地最有名的人文景觀之一。”

  再後來在海南文物總店的工作經歷讓他接觸了大量的文物專家、古董鑒定大師以及收藏品市場。之後,年過不惑之年的舒揚回江蘇傾其所有開了一家古董字畫拍賣公司。

  對話“文物癡”

  “希望激發更多的收藏者拿出自己的藏品,供社會了解”

  記者:捐出這些費盡千辛萬苦得來的文物,人們很難理解甚至會懷疑你的動機?

  舒揚:“我也有所心理準備。只能説他們難以理解一個文物愛好者的心情。還是那句話,對於祖先傳承下來的東西,任何個人都沒有資格私自擁有,是屬於社會的。”

  記者:有沒有想過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讓他們日子過得讓你放心?

  舒揚:“想過,這些東西留給他們當然足以豐衣足食,但是説不定會害了他們。但一會讓他們喪失進取心,二是他們或許沒有能力保護好。”

  記者:捐贈給高校,你難道沒有一點回報?

  舒揚:“你看我名字都不想透露,哪有什麼回報。唯一的條件就是我會在有生之年跟進博物館的完善和維護,讓他們得到有效的保護。”

  記者:如何讓這些文物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

  舒揚:“這正是我要做的,一方面讓它們被社會大眾了解,另一方面我希望這些文物會激發更多的收藏者拿出自己的藏品,供社會了解。這才是文物應有的價值。”

  記者:捐出這些文物之後,你會怎麼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舒揚:“我已經決定待在東莞,利用自己的特長,寫一本關於文物的書籍,讓大眾掌握鑒定、收藏古玩的一些基本知識,這個行業水太深了,亂得很,再不清理一下,會失去起碼的原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