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能源"裸奔"參與市場競價 本末倒置的甘肅大用戶直購電

  • 發佈時間:2015-12-28 07:2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12月28日訊 12月12日,《京都議定書》簽署近20年後,全球氣候談判在巴黎迎來了又一座里程碑——《巴黎協議》成功達成!國際觀察家們一致認為,這份具備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減排協議的簽署,意味著化石燃料的時代已成過去,一個由可再生能源主導的嶄新能源時代即將開啟,全球新能源從業者為之歡呼。但在距巴黎萬里之外的中國可再生能源大省甘肅,當地風電和光伏開發商們卻無心分享全球同行的喜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五大集團在甘新能源企業的平均棄風率已逼近50%,極端情況下“20萬千瓦的風電場只容許帶5000千瓦的負荷”,2015年甘肅大部分風電企業面臨虧損局面。

  重症下猛藥。在棄風頑疾持續惡化的背景下,甘肅決定先行先試,率先將新能源電力推向全面市場競價的時代——11月11日,甘肅省發改委、工信委、能監辦聯合印發《甘肅省2016年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實施細則》,甘肅隨之成為全國第一個將新能源參與大用戶直購電列入年度計劃的省份,但這項旨在促進新能源消納的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卻有些本末倒置,並讓一線新能源企業集體産生了政策制定者是否“下錯藥方”的質疑。

  棄風頑疾加速惡化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甘肅以135萬千瓦的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領跑全國,但同期風電利用小時數卻全國墊底,僅為699小時,不及雲南(1706小時)的一半。從棄風數據看,上半年甘肅棄風電量為31億千瓦時,僅次於蒙西的33億千瓦時,但棄風率高於後者20個百分點。

  進入下半年以來,甘肅的棄風頑疾加速惡化。今年前10個月,甘肅全省棄風電量達69.4億千瓦時,棄風率則高達到39.6%。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計算方法存在差異,新能源企業統計的實際棄風數據遠超這一數據。

  目前甘肅風電開發主體為五大發電旗下的新能源公司,各家裝機均超過百萬千瓦。記者從企業方面拿到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五大發電在甘肅的風電限電比例平均值達48%,其中最高的中電投甘肅公司限電率已達55%。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去年同期五大發電在甘肅地區的平均限電率只有18%左右,其中棄風率最高的大唐甘肅公司也未超過25%。

  點狀的月度數據更為誇張。一家國字頭風企甘肅分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各月限電比例均在40%以內,但下半年情況持續惡化。“10月我們的限電比例高達63.31%,當月棄掉的電量逼近2億千瓦時,實際發電量還不到1億千瓦時。更可怕的是,10月17日當天的限電比例甚至出現了76%的歷史峰值,一天之內就棄掉了1254萬千瓦時電量。”

  據記者了解,年發電利用小時數達到1400小時是目前甘肅風電的盈利平衡點,但截至11月底,甘肅風電利用小時數僅為1078小時,同比大降336小時。在此背景下,多家甘肅新能源公司一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甘肅全省風電利用小時數基本已無望達到1300小時,而2016年的情況只會更糟。“保守估算,明年百萬千瓦裝機至少虧損3-4億元。”

  被動全面參與市場競價

  甘肅新能源企業人士告訴記者,以目前的建設節奏估算,甘肅的風光裝機明年將達到2000萬千瓦,即便以1000小時的年利用小時數計算,發電量也將超過200億千瓦時,但2016年甘肅電量平衡預計新能源“外送+本地消納”的發電量只有150億千瓦時左右,大量棄風棄光不可避免。

  在此之前,受制于省內疲軟的需求,甘肅新能源消納主要依靠外送,但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上述地區接受外來電的動力持續衰減,預計明年甘肅新能源外送電量至多與今年持平。

  在此背景下,面對仍在持續攀升的裝機增量,挖掘省內極為有限的消納潛力成為“不是辦法中的辦法”。按照規劃,2016年甘肅省內計劃消納100億千瓦時新能源電力,甘肅省方面將新能源消納的出路寄託于當地高耗能企業,決定在2015年小部分發電量試行的新能源企業參與大用戶直購和風火置換的基礎上,于2016年全面執行新能源電量參與市場競價。

  11月11日,甘肅省發展改革委、工信委、能監辦聯合出臺《甘肅省2016年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實施細則》。據記者了解,共有158家電力大用戶拿出281億千瓦時電量參與競價,其中新能源競價電量56.2億千瓦時,佔總交易電量的1/5。截止12月10日,購售電雙方已完成交易平臺提交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大用戶直供電,甘肅已在運作的新能源參與自備電廠交易權置換也在採取自由競價的方式。此外,據記者了解,2016年,包括甘肅在內的西北五省新能源外送電量也將採用競價交易模式。

  本末倒置

  在消納持續不暢的背景下,甘肅決定重症下猛藥,將包括風電在內的新能源電力推向全面市場競價的舞臺。但問題是,藥方開對了嗎?

  多位甘肅新能源企業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新能源企業之所以會在電力直接交易中大幅讓價,主要是因為保障利用小時數過低,為提高發電量被迫選擇“飲鴆止渴”。從其他省份的成功實踐看,新能源企業參與電力直接交易通常會有一個“兜底”的保障利用小時數,高出的部分才會參與競價交易。例如蒙西規定的保障利用小時數是2000小時,即風電超出2000小時以上的部分參與競價交易。

  但甘肅採取了“本末倒置”的做法——新能源需先行參與市場競價交易,然後根據交易後的剩餘電量確定保障利用小時數。換句話説,按照甘肅省2016年的發電計劃,新能源保障發電量(即全價收購的電量)與大用戶直供發電量(即降價收購的電量)總量為100億千瓦時,兩者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這就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情況,舉個極端的例子,假設新能源企業全都不參與大用戶直供競價交易,那麼電量計劃中的這100億千瓦時就全成了全價收購的電量,反而對新能源企業最有利,這樣看來政策似乎存在不鼓勵新能源企業參與競價的導向。當然現實情況是,甘肅省電力市場的蛋糕遠不夠分,且新能源企業又不可能默契地一致選擇不競價,因此他們一定會全力爭取這56.2億千瓦時的競價電量,這就恰好把新能源企業置於了“囚徒困境”中,結果只能是將保障電量壓到最低的44億千瓦時,以2000萬千瓦的裝機折算,保障利用小時數大致僅為220小時。

  在甘肅一線新能源企業看來,受新政影響,加之失衡的供需狀態,明年甘肅新能源企業陷入全面虧損已成必然,特別是考慮到目前甘肅新能源企業中仍有一半尚未進入新能源補貼目錄,這類企業參與競價交易勢必出現“發電卻無現金收入”的怪象,現金流斷裂的風險陡增,一旦失控,整個甘肅的可再生能源産業發展都將受到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

  關於甘肅乃至三北地區新能源消納受限的根本原因,業內的一致共識是電網、電源企業之間協調不暢、中央精神與地方政策無法做到對接落地所致,特別是《可再生能源法》、新電改配套文件《關於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的實施意見》提出的全額優先保障新能源電力上網幾乎從未得到切實執行,甘肅在推進新能源參與電力直接交易時本末倒置的做法就是典型。

  在此背景下,有行業專家建議,為從制度上保障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包括甘肅在內的西北五省可先行試點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將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納入配額制考核範圍,明確西北各省可再生能源消納的比例。與此同時,國家層面應加強協調,增加西北電網尤其是甘肅電網跨區外送的份額,讓新能源電力在全國更廣大的範圍內消納,併合理控制甘肅新能源的發展節奏,在外送通道不暢且需求有限的情況下,避免一窩蜂式地開工新項目。另外,在保障甘肅電網安全的前提下,研究建立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激勵現有公用純凝火電機組進一步壓低最小技術出力,水電深度調峰,推動自備電廠參與調峰服務,從而解決電力電量嚴重供大於求的矛盾,在降低碳排放的基礎上實現多方共贏。(中國能源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