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並網控制技術引領新能源發展獨特模式
- 發佈時間:2015-09-10 06:33:59 來源:甘肅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蘭州訊(記者楊世智 通訊員王彥民)在河西走廊廣袤的戈壁灘上,一座座發電風車和一片片光能發電板,構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總被過往遊人納入相機鏡頭。但在發電專家眼裏,因為無法解決風光電生産時的穩定性和傳輸過程中的電網安全等問題,它們往往“中看不中用”。今年,隨著國家電網甘肅省電力公司承擔的兩項國家863項目順利通過驗收,過去面臨的難題得以完美破解,並走出了一條不同於歐美國家新能源發展的獨特模式。
近年來,我省建成了全國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風電、光電裝機容量居全國第一。但在建設過程中卻遇到了嚴峻的技術挑戰——風大風小、光強光弱的隨機性和不可控制性使得發電量波動頗大,容易引發風光電脫網。2011年初,酒泉地區就曾連續發生多起風電脫網事故。為避免此類事故,歐美國家採用了分散入網、就地消納的發展模式。然而在我國,因為可開發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大部分集中在西北、華北、東北地區,用電負荷大部分集中在華北、華中、華東,所以新能源發展無法完全複製這種模式,只能走大規模開發、遠距離輸送的發展之路。
針對這一挑戰,2011年12月,國家電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牽頭,整合了國內高校及研究機構,啟動了第一個國家863項目課題研究——風電場、光伏電站集群控制系統研究與開發;一年之後,又啟動第二個863項目課題研究——電網友好型新能源發電關鍵技術及示範應用。國網甘肅電力風電中心主任汪寧渤,將這兩個國家863項目的作用,形象地比喻為“馴馬”。第一個863項目作用,類似于建起一座跑馬場,讓馬群在跑馬場內馳騁,不至於失控;第二個863項目作用,就是給每匹馬套上籠頭,把馬馴服。一旦這兩項國家863項目涉及的技術難題被攻破,我國新能源大規模發電和輸送就能像常規電源一樣安全穩定。
經過研究人員3年時間艱苦攻關,這兩個國家863項目日前順利通過了國家科技部驗收。據統計,這兩個項目共申請專利226項(其中國際專利15項),授權專利32項,36項軟體著作權;研發並建成了包括1個調度中心站、40個協調控制子站、53座風電場、18座光伏電站、4個火電廠在內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風光集群控制系統示範工程;具備覆蓋河西走廊100個風電場(裝機容量1500萬千瓦)和100個光伏電站(裝機容量500萬千瓦)的控制能力,實現了對新能源電站的可測、可控、可調,多項性能指標均達到了世界領先水準,走出了一條有別於歐美模式的中國新能源發展之路。
針對我國在新能源發展領域的這兩項技術突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位教授在實地考察之後評價説,中國在新能源製造、並網控制等方面已經有了成熟的經驗。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