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何讓鄉村美麗又有實力

  • 發佈時間:2015-12-28 06:21:4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一直是農村發展薄弱環節,不僅無法形成合力帶領村民致富,而且造成了資源閒置浪費。近日,財政部印髮指導意見,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加大對村級集體經濟的支援力度。一些讀者來信認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舉措,應鼓勵村集體流轉土地,發展現代特色農林業、品牌農業和生態迴圈農業。

  村裏有錢更能為鄉親辦事

  作為一名村黨支部書記,我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深有體會,農村集體經濟是確保農村能“有錢幹事”“辦事有錢”的重要保障。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凝心聚力,帶領村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條件。以我們象鼻嘴村為例,1997年之前,村每人平均收入不到2000元,村基層組織渙散,村組織根本無法開展工作。後來,“村兩委”提出了“谷滿倉、油滿缸、優質水果遍山岡”的口號,並制定了具體的發展目標。經過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到2014年,村集體經濟純收入達63萬元,每人平均純收入12600元。

  村集體經濟發展了,村民收入增加了,村民福利也有了保障:村裏建起幼兒園、養老院,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每年享受慰問金;學生從幼兒園到高中,人人享有助學金……這樣一來,“村兩委”更有了凝聚力。

  發展村集體經濟,還是激活農村繁榮景象的“催化劑”。在不少農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村辦企業發展起來了,吸引了許多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建設繁榮自己的家鄉。

  在村集體經濟有了長足發展的同時,也還存在諸多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不利因素,一是剛性支出大,增加了村級財務開支;二是農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可開發利用資源較少,經濟的發展空間較小,缺乏新的有效的增收渠道;三是存在集體資産流失,村土地集體所有權得不到體現的現象。此外,農村發展留用地政策受條件、資金等因素的制約,絕大多數村享受不到。

  要扶持村級經濟發展,一是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政策,明確村集體經濟的主導地位,制定相關保障扶持制度。二是適度提高村幹部等直接參與集體經濟管理的人員待遇及相關福利,確保村幹部能全身心地投入增長集體經濟建設中去。三是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培訓機制。通過向典型地區考察學習,借鑒經驗,引導各村因地制宜發展集體經濟。

  (湖南省慈利縣象鼻嘴村村支書 向平華)

  發展經濟離不開“能人”帶動

  近期,河北省提出要在三五年內,把全省的農村全部建成“美麗鄉村”。要建設“美麗鄉村”,各村要不同程度地增加投入,全憑爭取上級財政支援不現實,必須要靠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近幾年,我們西汪鎮初步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村情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如東南魯等村通過土地流轉,將2000多畝土地經營權入股金谷園合作社,發展大棚設施農業,農民把糧食存入合作社興辦糧食銀行,保值增收。中魯村把土地流轉來的經營權,入股汽車精密鑄件加工企業。集體收入增加了,新建了村民活動中心,配置了健身器材,配套衛生保潔,美化了鄉村環境,農民生活品質得到提高。

  目前,從我鎮17個村的實際情況來看,發展村集體經濟面臨缺少“能人”的局面,多數村級幹部年齡偏大,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不足,在發展集體經濟方面裹足不前。

  當前要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需要靠前引導,創新服務。首先,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創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平臺。支援村集體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勵引導村集體成員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折股入社,發展現代特色農林業、品牌農業和生態迴圈農業。

  二是制定村集體經濟長遠發展規劃。按照統一規劃、統籌建設的原則,通過聯村共建等多種形式,增加村集體資産和物業經營收入,拓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空間。

  三是增強村幹部運用現代科技、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鄉鎮應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納入村級組織、村幹部目標責任制的主要內容,進行考核。

  四是鼓勵村集體以集體資産資源參股經營穩健的工業企業。鼓勵各村通過置換土地參股經營,積極探索強村帶弱村、村企聯手共建等多種形式,實現多元化經營。

  (河北省柏鄉縣西汪鎮黨委書記 孫志勇)

  “以地生財”分配要公開公平公正

  近年來,隨著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涌向城市,部分農村出現“空殼化”,一些村組基本上沒有可供分配的公共資源,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明顯滯後,難以實現集體資産的保值增效。

  扶持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完善農村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當前要加快農村經濟發展,讓更多村民可以“以地生財”,從經濟發展中得到實惠。

  一是認真落實相關政策措施,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應堅持集體所有、堅持市場導向、堅持改革創新的基本原則,科學合理地確定試點項目,探索以資源有效利用為主要內容的實現形式,支援村集體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勵和引導村集體成員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折股入社,實現土地經營收益最大化,在分配時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

  二是探索強基惠農“合作股份”試點工作。通過以租賃、承包、轉讓、合夥經營等多種形式,以資源整合入股,開展項目合作入股,提高集體收入。積極推行“支部+合作社(協會)+企業+農戶”四級網路特色發展模式,增強黨組織在農村經濟組織中的影響力和帶動力。

  三是加快鄉村企業産業化、規模化發展步伐。從政策、投資、信貸等方面,加大支農工作的扶持力度,大力發展鄉村企業和特色産業,吸引更多的企業、返鄉農民工和農民群眾投身到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中來。

  (雲南省宣威市文興鄉 周均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