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避免“數據出官”才能擠掉統計水分

  • 發佈時間:2015-12-28 06:21:1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數據“注水”問題的背後,是“數據出官,官出數據”的扭曲政績觀在作怪,也與違規者存在僥倖心理有關。要想擠掉統計水分,須從根本上樹立正確政績觀,不斷完善統計標準

  環保部近日公佈消息,2015年下半年,各級環保部門共查實8起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及數據弄虛作假典型違法案例,已全部移交公安機關處理,並對10名相關責任人處以刑事或行政拘留。

  正確統計並使用數據,有助於工作的量化、細化,有助於激發爭先恐後的幹勁,增強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但如果存在水分甚至弄虛作假,數據的可信度和作用就會大打折扣,也會壞了求真務實的風氣。從某種程度上説,數據“注水”問題之所以屢禁不止,關鍵是“數據出官,官出數據”的扭曲政績觀在作怪。有的地方欺上瞞下,對上報喜不報憂,以便在成績單上多多加分;對下則報憂不報喜,以免被要求多做實事。還有些單位搞內外有別,內部統計時相對真實,對外公佈卻是另一套。“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一個數據有瑕疵就會造成整體偏差,如果許多數據都是被“優化”過的,更會對總數造成“污染”,不利於科學決策。

  所以,杜絕此類亂象,需要從根本上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讓欺上瞞下者得志。“成績説夠、問題説透”是我國的好傳統,應該既看數量更重品質,多聽真實的逆耳之言,多做打基礎、利長遠之事。領導幹部採用數據時也不能盲目迷信,要參照自身從實際中得到的認識。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心裏有數。

  違規者存在僥倖心理,也是數據造假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發現造假現象後,往往手下留情、下不為過,或者用黨紀政紀等處理手段代替國法。面對注水帶來的收益,一些官員覺得可能不會被發現,即便發現了也可能不會被處理,即便處理了也會“重拿輕放”。既然預期收益遠遠大於潛在風險,那也就千方百計地大造其假了。比如,全國第二次大督查和跟蹤審計發現,遼寧阜新市和葫蘆島市虛報2014年度城市棚戶區改造新開工任務,至2015年5月,分別有10407套和3500套未開工。關係百姓安居樂業的項目都敢造假,參與者膽大妄為到了何種地步。因此,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數據造假行為,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辦事,讓其斷了不該有的念想,付出沉重的代價,避免以後再出現類似情況。

  擠掉統計的水分,還應該不斷完善統計標準,減少不必要的統計和排名,讓統計調查工作更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實際情況。國家統計局負責人曾表示,要儘快實現經濟數據採集全部聯網直報。換句話説,統計工作必須提高科學水準,抵制和排除干預,不給弄虛作假行為留下空間,保障統計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