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扶貧攻堅:靶向發力脫貧精準

  • 發佈時間:2015-12-28 06:20:4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左圖 河北省萬全縣以“入股+代養肉豬”的扶貧模式,引導農民入股,統一提供仔豬、飼料和防疫等技術指導,貧困家庭每年戶均可增加收入3600元。邢鵬飛攝

  中圖 國家重點扶貧開發縣貴州江口縣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圖為閔孝鎮提紅村村民田得國在葡萄園裏剪枝。本報記者 黃俊毅攝

  右圖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土地流轉後失去土地的農民的生計引人關注。遼寧省錦州市太和區大薛鄉通過訂單職業培訓精準扶貧,今年500多戶失地家庭的勞動力足不出鄉,在32家中小企業務工。李鐵成攝

  2015年,黨中央、國務院空前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各地各部門和全國扶貧系統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扶貧開發工作呈現新局面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國扶貧開發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黨中央、國務院空前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將其納入“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安排部署,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各地各部門和全國扶貧系統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扶貧開發工作呈現新局面。

  機制建設取得突破

  貧困縣主動申請摘掉貧困帽子的事以前鮮見,今年卻時有發生。2015年,貴州省道真、關嶺、納雍、沿河、臺江等10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主動申請摘掉貧困縣帽子。

  原來,貴州省承諾“摘帽不摘政策”,並對成功實現減貧摘帽的貧困縣給予額外獎勵、扶持。貴州省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葉韜説,原有扶持政策保持不變,安排到縣的財政扶貧資金總量原則上按10%的增幅逐年遞增。

  多年來,由於貧困縣在國家政策層面能得到更多傾斜,我國貧困縣數量長期減不下來。按照中央要求,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要全部脫貧,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要全部摘帽,貧困縣退出機制改革由此提上日程。關於貧困縣、貧困村和貧困人口退出方法,國務院扶貧辦前期已經做了大量研究,並廣泛徵求各方意見。與貧困縣退出機制相配套的,還有貧困縣考核機制改革。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透露,省級黨委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等文件,2015年已經扶貧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審議原則通過,修改完善報批後將儘快印發。貴州、河南、海南、甘肅、吉林、雲南、廣西、湖北、新疆、江西、山西、四川、湖南13個省份制定了對貧困縣的考核辦法,扶貧考核權重佔到60%以上。中央單位定點扶貧結對關係也在2015年進一步完善,建立了由扶貧辦、中組部、統戰部、中直機關工委、國家機關工委、總政治部、教育部、人民銀行、國資委9個部門牽頭聯繫定點扶貧工作的新機制。對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的考核辦法,已開展調查研究,正在制定過程中。

  配套政策連續推出

  2015年6月,在甘肅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會議上,該省“1+17”精準扶貧方案出臺。其中,“1”是甘肅省委、省政府《關於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意見》,要求確保扶貧對象、目標、內容、方式、考評、保障“6個精準”;“17”是涵蓋貧困地區飲水安全、村內動力電、交通、危房改造、易地搬遷、生態環境、富民産業、電子商務、教育、衛生、鄉村文化場所、社會救助、小額信貸、勞動力培訓、幹部人才、駐村幫扶、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實績考核17個專項配套實施方案。

  像這樣的高含金量的扶貧政策文件,2015年在各地屢見不鮮。據國務院扶貧辦統計,2015年河北、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陜西、甘肅、新疆11個省份,都出臺了“1+N”精準脫貧系列文件,即一個全面推進脫貧攻堅的文件加上若干個配套文件。雲南、湖北、貴州充實和拓展“1+N”系列文件,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政策體系。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東部地區按照中央會議精神對省內相關政策進行完善,對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多個省區市也在近期出臺系列文件,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1+N”精準扶貧組合拳,既保證了扶貧靶向精準,避免跑偏脫靶、做到“定點清除”,又圍繞中央精準脫貧攻堅要求,對扶貧的每個環節都明確了具體目標、著力重點、責任主體、完成時限和考評辦法等限制性指標,形成環環相扣的工作鏈條,保證了扶貧措施的精準。

  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了《“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方案》。財政部落實大幅增加中央財政扶貧投入力度要求,對扶貧資金監管和資金整合力度做出新的安排。國土資源部將出臺措施專項安排貧困縣和老區縣用地計劃指標,允許將貧困縣和老區縣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在省域內使用。水利部著力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十二五”期間水利投入用於貧困地區佔30%。交通運輸部進一步提高貧困地區農村公路建設補助標準。人民銀行召開金融扶貧電視電話會議,全面安排金融扶貧工作,設立專項扶貧基金。農發行成立扶貧開發事業部,已發放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性貸款804億元,總政治部、工業和資訊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民政部、農業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銀監會等部門抓緊編制行業扶貧規劃,陸續出臺支援脫貧攻堅的政策。

  脫貧舉措立竿見影

  時近年末,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城關鎮小豐山村在外打工的村民陸續返鄉過年。他們發現,村裏多了一處面積達700畝的果園。原來,去年小豐山村集體與企業家李能財簽署協議,計劃在若干年之後,建成700畝的果園。誰知這個不起眼的貧困村的致富小項目,今年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重視,各項扶持迅速到位,村集體得以打捆使用扶貧資金入股果園開發,果園因此很快建成。

  “黃岡10個縣市區102.83萬貧困人口,2018年前力爭全部脫貧摘帽。”黃岡市委書記劉雪榮説。作為大別山革命老區,黃岡市有892個貧困村,居全省第一位;貧困人口102.83萬人,佔全省貧困人口的17.71%,居全省第二位;貧困發生率17.75%,比全省平均水準高3.55個百分點。黃岡市決定突出産業扶貧這一核心。小豐山村果園項目,只是黃岡市産業扶貧的一個範例。

  2015年,各地各部門紛紛推出有力舉措,積極推進精準脫貧工作。其中,全國扶貧開發資訊系統建設初步完成,為精準決策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央定點扶貧單位共向貧困村派駐第一書記311名。全國已選派駐村工作隊12.8萬個,駐村幹部48萬多人,基本實現了對建檔立卡貧困村的全覆蓋。光伏發電扶貧穩步推進,共幫助43萬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山西5個試點縣共建設村級電站68個,總規模7.5兆瓦,每年可保證1800戶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元;甘肅省隴南市電商扶貧網店已達8000家,輻射帶動了64萬貧困群眾每人平均增收430元。

  2015年是“十二五”扶貧工作圓滿收官之年。國務院扶貧辦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貧困縣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貧困地區飲水安全、道路交通、電力保障等基礎設施建設目標全面完成,教育、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目標基本完成,預計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再減少1000萬以上貧困人口的任務可以完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