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日報評論員:宏觀政策穩字當頭

  • 發佈時間:2015-12-27 15:41:0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三五”開局之年的五大政策支柱,首要是“宏觀政策要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宏觀政策提出的具體要求,釋放出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的重要信號。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宏觀調控的“左膀右臂”,兩者實施主體不同、分工各有側重,同時又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具有內在的協作邏輯。通過綜合協調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可以有效提高政府調控水準,更好地實現宏觀調控目標。明年及今後一個時期,宏觀政策上強調一個“穩”字,目的就是為了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以宏觀政策之“穩”保結構性改革之“進”。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和貿易低迷、國際市場動蕩對我國影響加深,與國內深層次矛盾凸顯形成疊加,實體經濟困難加大,宏觀調控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通過加強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以結構性改革促進結構調整,實施穩定市場的有效措施,新的動能加速孕育形成,就業擴大、收入增長和環境改善給群眾帶來不少實惠。在此過程中,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功不可沒。

  實踐證明,宏觀政策穩,增長就穩、轉型就穩、預期就穩。當前我國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如果因為經濟指標的一時變化而改變政策取向,就有可能造成增長難以持續,並留下後遺症。眼下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越來越多的地方不再“唯GDP論英雄”,如果宏觀政策“急打方向盤”或“猛踩油門”,就有可能影響來之不易的結構調整成效。市場主體最需要持久穩定的預期,如果因為經濟有一些波動,政府就立刻出手、動輒干預,就有可能造成市場扭曲,助長“政策依賴症”。

  明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借鑒過去財政、貨幣政策操作的經驗,只要經濟在目標區間內運作,就能保持宏觀政策大體穩定,有助於減少政府調控政策的多變性,穩定社會預期,有助於為創新創業、産業升級和深化改革創造穩定外部環境。這對於把全社會的著力點轉到更加注重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上,對於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意義非同一般。

  宏觀政策要穩,內涵豐富,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等。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從實行減稅政策,到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從優化信貸結構,到完善匯率形成機制,一系列“穩”字當頭的宏觀政策必將為結構性改革撐起廣闊的施展空間。(經濟日報評論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