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做生態文明的建設者

  • 發佈時間:2015-12-27 05:52:1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不久前,在北京實施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的4天時間裏,共有11.28萬餘輛機動車違反了單雙號限行規定。面對重霾,一些人卻對限行置若罔聞,顯然是無視社會整體利益和公眾健康。

  入冬以來,我國東北、京津冀地區遭遇了一輪又一輪的嚴重霧霾。督查發現,一些燃煤企業超標排放,焦爐沒有除塵設施,煙氣無組織排放嚴重,煤灰露天散堆問題十分嚴重。明知是違法行為,企業依然鋌而走險。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但一些地方依然對産能過剩行業百般不捨,對高污染企業和項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種與綠色發展背道而馳的做法,置生態文明于不顧,無異於窮途末路。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個人,建設生態文明,誰也不能置身事外。倘若只用“局外人”的心態來看待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目標何以實現?

  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中後期,生態系統無時無刻不在承受著嚴峻考驗。具體到個人的生活方式,雖不像工廠排污那樣影響顯著,但點點滴滴匯聚起來也不容小視。

  每一個人既是污染的受害者,也是製造者;既是良好生態環境的享有者,也是建設者。但需要警惕的是,在環境問題出現時,很多人只想到自己是受害者,很少從環境加害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行為。

  解決我國面臨的環境問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關鍵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當務之急是喚醒全體社會成員的環境保護意識,把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作為自己的事、緊迫的事、體現社會責任的事,做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援者、參與者。

  讓生態文明成為主流價值觀。無論是政府決策者,還是企業經營者,都要以有利於生態文明為標準。當發展決策與生態文明發生衝突時,知道孰輕孰重;當自身利益與生態文明發生碰撞時,知道何為優先。

  令人欣慰的是,我國不斷完善的政策制度以及有力舉措,正成為倒逼的力量。從新環保法長出“鋼牙”到生態資源損害的賠償與追責,從環保考核到環保約談,從倡導環境友好型消費,到以綠色消費倒逼生産方式轉變,進而推動消費端和需求側的轉變。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但大家攜手並肩共同努力,宏偉藍圖終將實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