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寬鬆週期未完 降息仍將繼續

  • 發佈時間:2015-12-26 06:33:54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仍將面臨較大壓力 面對美聯儲加息的挑戰 業內人士預測——

  文/廣州日報記者周慧、李婧暄、井楠、潘彧

  轉眼,對於金融市場而言,跌宕起伏的2015年即將成為過去,新的一年即將來臨。展望2016年,海外市場的風險外溢可能對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帶來挑戰。多名專家學者指出,預計2016年中國的宏觀經濟仍將面臨較大的壓力,貨幣政策維持寬鬆週期,降準、降息仍將繼續,資金面有望保持寬鬆。受此影響,國內債市則有望走出震蕩的慢牛行情。國際金融市場方面,美元單槍匹馬殺入加息週期,兌非美貨幣依然存在升值空間,受利差縮小影響,人民幣兌美元有貶值壓力;而美元加息將抑制黃金市場的向上反彈空間,導致熊市格局延續。

  貨幣政策

  明年或降息2~3次 低利率將成常態

  展望2016年,受美聯儲加息影響,中國經濟外部環境的穩定性將有所下降,海外市場的風險外溢可能對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帶來挑戰。

  雖然美聯儲加息代表美國經濟已經走上正軌,但全球經濟冷熱不均,歐洲與日本經濟依然在谷底徘徊,貨幣政策仍將保持寬鬆,來自美國的需求回升較難抵消其他發達經濟體需求的下滑,預計2016年中國對發達國家出口不會有顯著回升。

  招商銀行同業金融總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2016年中國投資增速將保持低位並進一步下滑,其中製造業投資受制于産能過剩,房地産投資則受制于庫存過高,唯有基建投資可能受到政府刺激措施的影響而出現增長,但依靠基建難以對衝製造業和房地産投資的下滑。消費部門預計仍會保持相對堅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進一步上升,從而對2016年經濟起到托底作用。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未來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還會繼續減速。

  2015年四季度後,市場對於中國是否需要繼續降息的爭論升溫,這種爭論主要源於兩點,一是基準利率對融資成本的影響趨於弱化,“降息無用論”抬頭;二是央行在貨幣政策報告中暗示,基準利率調整應更多關注CPI而非PPI,以目前CPI水準而言,降息空間已經不大。

  “我們認為貨幣政策將繼續寬鬆,特別是繼續降息的迫切性並沒有降低,首先,2016年經濟增速仍將繼續放緩,突然停止降息會加大經濟面的壓力,貨幣政策調整應有預見性;其次,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目標並未完全實現,仍需基準利率的持續引導;再次,通脹前景看淡,不會對降息構成限制。”劉東亮預計2016年中國仍有2~3次降息,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有可能降至0.75%~1.0%,存款準備金率有4~5次普調機會,並輔以定向降準,調降空間在350個BP以上。

  “從目前的經濟走勢看,低利率會成為常態。”蘇寧金融高級研究員吳婷告訴記者。

  匯率市場

  美元牛氣沖天 非美元貨幣有貶值壓力

  美元自2011年起進入強勢週期,2014年起出現大漲,迄今已較低點升值36%,相應的歐元等非美貨幣連續大幅貶值。從發達經濟體的情況來看,美元將單槍匹馬殺入加息週期。同時美國的經濟失衡也有了顯著改善,正以一種可持續增長的狀態向前推進。

  招商銀行同業金融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表示,對美聯儲而言,儘管尚沒有經濟過熱的跡象,但在經濟逐步恢復之際,繼續實施零利率將使美國面臨資本泡沫風險,因此美聯儲選擇加息。

  “本輪美元的加息週期將是十分溫和的。”劉東亮認為,“預計2016年全年美聯儲可能只會加息2~3次,即基準利率可能上升到0.75%~1.0%的水準。那也就意味著,在大型經濟體中,可能只有美國會明確實施緊縮貨幣政策,美元兌其他貨幣的利差優勢會愈發明顯,從而推動美元維持強勢週期,非美貨幣依然面臨貶值壓力。”

  人民幣仍有貶值壓力

  在美元強勢週期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在2016年將何去何從?

  劉東亮認為,2016年中美貨幣政策週期必然分化,儘管美國加息力度將比較溫和,但中國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仍是大概率的,這將帶來美元利差優勢的擴大,處於利差劣勢中的人民幣可能面臨貶值壓力。

  離岸人民幣匯率的波動通常十分頻繁,在多數情況下能夠領先在岸匯率表現出對未來方向的預期,但人民幣匯率的定價權並不在離岸市場,在岸對離岸匯率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以及資本賬戶開放進程的推進,未來在岸、離岸匯率價差收窄並趨於一致是大勢所趨,但2016年兩地價差將會繼續存在,某些時點價差仍會極度拉開。

  歐元兌美元或衝擊平價

  美元上漲而歐元下跌,美聯儲12月加息而歐洲央行擴大寬鬆政策,兩大經濟體在貨幣政策上的分化逐步擴大,那在匯率表現上也會分化嗎?

  高盛研究認為,隨著美國經濟走向充分就業和通脹向美聯儲目標回升,預計美元將進一步走強,而主要對手貨幣歐元將繼續保持弱勢。“再加上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政策立場溫和,歐元和日元兌美元在2016年繼續走軟。”

  資深外匯專家胡年豐表示,2016年對美元歐元可能衝擊平價,下看0.96,上方阻力1.17。

  德意志銀行表示,預期在美元再度走強前日元將首先開啟一波漲勢,即使走勢無法複製之前在美聯儲緊縮週期中的強勢表現,日元也將在一籃子兌美元貨幣中表現搶眼。預計2016年美元/日元峰值出現在130附近。

  投資趨勢:

  資産配置全球多元化

  隨著國內經濟放緩,加上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一籃子特別提款權(SDR)貨幣後波幅擴大,投資者更加需要放眼全球,進行多元化的資産配置。

  “目前觀察到海外投資需求也在增加,投資人將投資分散到海外的意願在增強,QDII産品和海外投資産品需求比要過去高。”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總經理梁大偉表示,看好美國高收益債券及美元新興市場美元政府債券。“目前來看,國內企業在海外發行的評級較高的美元債券是個不錯的投資選擇。”

  債券市場

  或走出震蕩慢牛行情

  海通證券固定收益部首席分析師姜超認為,2016年,在基本面和貨幣寬鬆的引導下,我國10年國債利率仍將維持在低位,甚至接近2.5%歷史低位。但美國加息後,我國降息空間受限,制約利率大幅下行。其預計明年我國至多降息2次,貨幣利率和國債收益率都可能上行。在基本面低迷、去杠桿持續和貨幣寬鬆支援下,2016年我國利率債收益率接近、甚至突破過去低點並非不可能,“但是當前10年國債利率下行至3%,2016年進一步大幅下降的空間有限,債市更多是震蕩慢牛行情。”

  銀河證券最新研報指出,目前存貸利差仍有壓縮空間,高等級信用利差或維持低位,體現在債券市場上,高信用等級信用利差持續壓縮,同時等級利差會加劇分化,“低等級信用風險溢價伴隨著違約事件等發生而持續抬升,因此信用債息差策略將是2016年主要策略,等級選擇上傾向高等級。”

  黃金市場

  熊市或延續 以低位震蕩為主

  2015年,在美聯儲加息預期壓力下,國際黃金價格整體保持了低位震蕩盤整態勢,行至年底,本週末在1075美元/盎司附近位置盤整,對比2014年收盤的1186美元,目前跌幅為9.3%。全年高點在2月的1300.7美元/盎司,低點正在12月中旬的1049.6美元。

  作為全球重要的金融産品,黃金價格的核心影響因素仍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關聯標的為美元。美元的強勢走勢導致黃金價格連續3年向下、一蹶不振。而在此期間,全球經濟不景氣導致油價與大宗商品價格連續暴跌,也對黃金有所波及。

  不過,臨近年底,廣州日報記者走訪了深圳、廣州兩地批發、零售市場,回暖氣息比較濃厚。一方面,大量的投資散戶、消費者終於進入市場,開始抄底金條、金幣與黃金首飾。多數被訪投資者對於黃金投資依然大有興趣,躍躍欲試,只是態度不再像2013年中國大媽搶金時那麼盲目。

  另外一方面,以深圳水貝珠寶商為代表的業內人士,已經不再拋售與做空黃金,對於未來一年的態度偏向樂觀。上市公司金葉珠寶的多位高管認為:“金價目前已經跌破了中國多家金礦的採掘成本價,成本支撐力較強,不可能跌跌不休了。”多位水貝商業城金飾店老闆,在2~3季度的經營還以清理庫存為主的,12月開始卻積極備貨,低位買進之後,預備2016年高位賣出。

  廣東黃金集團董事長鄭健華認為:2016年,美聯儲的繼續加息趨勢將抑制黃金市場的向上反彈空間,導致熊市格局延續,至少至2017年年初;而中國黃金需求對於世界黃金市場意義非常大,其回暖態勢也對國際金價提供了一定支撐。在此雙向“夾擊”之下,2016年的黃金價格繼續低位振蕩的可能性較大,區間應多數落在1050~1200美元這個區間。

  在此期間,可能有多次向上反彈機會,較難超過1350美元的技術強阻力位;而相對於目前位置,金價仍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1050美元仍是最強支撐位,如果跌破,不排除金價短時間跌破1000美元的可能;在千元大關之下,底部應已經到來。

  投資建議:

  黃金可期待收益率難超股票、基金

  在以上金價走勢預期下,廣東金雅福集團的關思凡建議:家中黃金不多的普通投資者可以以1050~1070美元區間為起點,開始逐步建倉買入黃金,逢低操作,做3~5年以上的長線投資;選擇品種優先為實物金條,之後是金幣。精通網際網路的白領投資者則可積極操作紙黃金、紙白銀産品,投資總額不必超過20萬元,2016年繼續往返雙向操作,金價一過1200美元,不妨做空,金價一跌破1050美元,不妨做多。熊市中,T+D投資者需要高度控制風險,2016年操作以逢高做空為主。實物黃金是家庭理財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黃金産品並非理財的主體部分,其2016年的可期待收益率依然低於基金、股票。

  信託市場

  規模增速或下滑至個位數

  2016年即將來臨,信託理財市場也迎來成立的高峰期。數據顯示,上周,國內共30家信託公司參與成立65款産品,52款産品公佈實際募集資金,成立規模139.27億元,成立市場止跌升溫。融資規模回升至139.27億元。不過,發行市場卻依然低迷不前。

  “信託業將進入深層次調整週期階段。” 華融信託研究員袁吉偉在最新研報中預測,預計信託規模在2016年年末將達到16萬億元左右,約是2006年的46倍,年均增速達到了47%。不過其認為,2016年,宏觀經濟依然不容樂觀,此輪經濟週期調整遠沒有結束,因此信託行業的資産獲取難度仍不會降低,“新業務領域、新發展模式尚不成熟,其所獲得的增長動力依然不足,這將導致信託在2016年增速進一步下滑至個位數,約為5%左右。”

  袁吉偉表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泛資管行業總額達到了80萬億元,較2014年年末增長近32%,2016年突破100萬億元是大概率事件,然而,從泛資管市場份額看,信託資管的市場地位有所下降,由2014年年末的23.3%下降至2015年三季度末的19.7%,市場份額下降較為明顯,而且還有繼續下降趨勢。

  其預計,2016年,《信託公司子公司管理辦法》、《信託公司盡職調查指引》與公益信託有關的實施細則等監管制度可能首次徵求意見;凈資本管理辦法、監管評級、信託公司行業評級、信託公司條例有望正式實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