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打響去庫存殲滅戰 區域差異需定向發力
- 發佈時間:2015-12-25 13:0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消息 12月18日至21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五大任務,其中包括“去庫存”,即“化解房地産庫存”。此前,11月10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也將“化解房地産庫存”作為明確的任務,屬於“四個殲滅戰”之一。近期的經濟領域高層會議罕見地大篇幅論及樓市發展戰略,可以看出樓市去庫存影響重大,而且是一場必須取得勝利的“殲滅戰”。
房地産企業應認清高庫存現狀 順勢轉型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達6.96億平方米,比10月末增加一千多萬平方米,比一年前增加了1億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為4.40億平方米。而待售面積還只是顯性庫存。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報告指出,商品住房過剩總庫存高達21億平方米。中國房地産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晟估算,潛在庫存不少於40億平方米。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今年中央兩次明確提到去庫存的政策導向,比較罕見。實際上已經不是單純從活躍市場交易的角度出發,而是因為高庫存影響了投資節奏的加快。從購房消費層面看,今年購房市場總體活躍,但房地産投資沒起色,原因在於高庫存的負面影響。
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認為,中國房地産行業已進入“全面拐點”時代,過去高速成長的時期已經過去,行業正步入“製造業時代”。房地産行業正呈現出新的特點:首先,市場的容量依然巨大,中國正在推進新一輪城鎮化,中國人口基數較大;其次,新的市場需求將呈現明顯區域分化趨勢,有些城市將繼續增長,有些城市難以避免面臨下降;第三,競爭日益激烈,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産業集中度、地區集中度均將分化。
北京金隅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姜德義也表示,房地産行業高收益、高回報的時代已經結束,當前房地産開發收益逐漸趨於合理,産品標準越來越高、服務要求越來越多,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競爭態勢更加明顯。行業集中度進一步上升,洗牌潮正在加速到來。
民生銀行地産金融事業部總裁葉天放表示,房地産行業應順應去庫存和供給側改革的大趨勢,探索用市場化方式化解不良資産的新模式,改善或推動地産行業向健康方向發展。
中小城市是去庫存政策落實的重點難點所在
2015年,樓市銷售面積增長超過7%,主要得益於購房成本下降。國家多次調整政策,大幅下調購房成本,貸款購房的消費者從中收益。
與已經多次實施的降息和尚在傳聞中的房貸利息抵稅政策相比,降低首付比率政策能讓更多人將購房計劃提前。
克而瑞房地産資訊集團執行總裁丁祖昱判斷,首付下調能最大程度激活剛性需求,對樓市去庫存將發揮最為顯著的推動作用,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10%或將是2016年樓市去庫存的“大招”;房貸利息抵扣個稅政策則能夠切實提高購房者的購買力,特別是對改善型需求的刺激或更為明顯,一旦實施,將在一、二線城市引爆樓市。
值得注意的是,受政策刺激較為明顯的,是一、二線城市,並非庫存壓力較大的中小城市。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中國房地産市場2015總結與2016展望》顯示,當前銷售持續回暖,市場整體庫存壓力得到緩解,一線及部分熱點二線城市經濟發展良好、人口持續流入,庫存壓力較小;部分二線城市及多數三四線城市依然存在較大庫存去化壓力,仍需要多種手段助力庫存去化。
中國房地産業協會原副會長朱中一表示,2011年以來,幾乎每年新增加1億平方米左右待售面積,這還沒有包括全國大批在建項目,以及已經賣出土地但還未動工的項目。一些城市前幾年開發量過大,使得樓市庫存去化艱難。
城市提供定居便利 實現去庫存與城鎮化雙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針對化解房地産庫存的任務,提出了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鼓勵房地産開發企業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産業兼併重組;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指導。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院長楊紅旭表示,要想更好更快地去庫存,鼓勵農民進城定居,確實是一個路徑。而且,近幾年在三、四線城市當中,約有三四成的購房需求,確實來自於周邊中小城鎮和農村。如果能夠在信貸、稅收和宅基地流轉(或質押)方面加大政策支援力度,確實能釋放出較大規模的剛性需求,有利於促進三、四線城市去庫存。
經濟學者馬光遠認為,要讓成為新市民的農民工變成買房的主力人群,必須在戶籍制度、中小城市的産業發展和公共服務上著力改進。農民工只有在一個城市裏有就業、子女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能夠跟上,買房對他們才有意義。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包括取消資格性限購措施。目前仍在執行限購的城市僅剩下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以及三亞,其他絕大多數城市均已在2015年全面放開限購。一線城市明年放開限購的可能性很小,但針對一線城市外來人口購房的一些不合理限制有可能微調。(戚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