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治理+社區基金 青羊:打造社區治理服務創新體系
- 發佈時間:2015-12-25 07:32:33 來源:成都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過老舊院落‘微治理’項目,我們小區房屋租金要比一般院落提高了20%左右,實實在在帶來了收益!”家住牧電路21號院的李秀芳説。為配合“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自今年8月起,青羊區民政局創新推出以“微治理+社區基金”為主題的社區治理服務創新體系。以院落改造為契機,深化院落居民自治,實現了老舊院落自治管理的常態化、長效化;試點引入社區基金,培育社區社會組織、有效整合各類社會資源,解決困難群體需求。
如今,經過幾個月的打造和試點,青羊區內老舊院落不僅在硬體方面得到改善,軟體管理也由於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物業服務組織等機構的成立得到明顯提升。與此同時,該區大力引入社區基金,促進社區、社會組織、社工“三社聯動”,使許多民生問題在社區層面以慈善、公益、自治、互助的方式得到解決,社區治理煥發出全新活力。
硬體提檔升級
老舊院落“微治理” 舊房換新顏
醒目的門牌標識,嶄新的智慧停車管理系統,全新的監控攝像頭,墻壁上各種通知、告示、宣傳圖畫專欄整齊劃一…昨日上午,筆者來到位於青羊區牧電路的21號院,經過“微治理”打造之後的老院落在“顏值”方面提升了不少。
據了解,該小區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居住戶主要是原青羊區光華村、石人村農轉非拆遷安置戶、外來購房戶及租住戶,院落管理難度極大。
去年7月,通過小區居民民主選舉,21號院推選出新的院委會及議事會小組。在區民政局和社區的引導下,新當選的議事小組組織居民自籌資金17.8萬元,用於改造院內綠化帶臟亂差、院內設施陳舊、停車難及因“搶車位”導致的安全隱患等問題。
為解決小區後續資金困難和長效管理難題,小區議事會將情況反映給送仙橋社區。經社區出面特向區文旅局申請為小區安裝了健身器材1套,並運用社區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專項資金11萬餘元,為大院安裝了高清網路監控、照明路燈、粉刷了機動車停車線、重新整修了垃圾池及機動車停放智慧道閘管理系統等硬體項目。
像牧電路21號院這樣的中心城區老舊院落在青羊區十分普遍,位於五福街的56號院也是其中之一。
今年以來,五福街56號院在社區的引領下積極整改老舊院落,院委會為小區內12個單元分別配備樓棟長,並多次開展樓棟長能力提升培訓。除此以外,院委會先後運用社區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專項資金等16萬餘元,為院落修建非機動車停車棚、院落活動室等硬體設施,積極向街道爭取經費,為院落安裝電瓶車智慧充電裝置;院委會、樓棟長等帶頭動手,組織居民開展“清除蜘蛛網”、整治線路東拉西接、雜亂無序等問題,優化了院落秩序,消除了小區的安全隱患。
與此同時,在院落改造過程中,五福街56號院緊密結合該院實際,修建了集“協商議事廳”、“長者空間”、“院落助老點”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文化活動室,並配齊可供老年人娛樂和學習的棋牌、書報等。同時設置鄰里糾紛調解點、法律援助點,邀請“劉琪調解工作室”、“心靈工作室”等社會組織定期深入院落提供服務,滿足居民的多元多樣需求。
“改觀太大了,小區路面整潔了,綠化也更多了。”家住五福街56號院的居民陳婆婆説,“生活在整改後的小區內,幸福指數都提升了不少!”
據了解,截至目前,青羊區2015年近百個老舊院落改造工程全部順利完成,對院落外墻、路面、綠化、非機動車車棚、停車位等全面改造,全面提升了老舊院落硬體設施水準。
自治組織全覆蓋
群眾主體工作法推動老舊院落自治創新
在牧電路21號院小區入口處,11月份小區違反文明公約曝光欄顯得格外顯眼。小區議事會組長肖澤告訴筆者,這是今年小區在創新自治管理中想到的“好點子”:利用院內公示欄,針對院內少數住戶不參與院落管理、對院落公約不執行等違規情況進行定時、定期“曝光”,促使其整改。
據介紹,在院委會成立之後,議事會小組就主動召集小區居民,通過“一戶一票”的民主程式制定了《小區居民文明公約》,並將居民關心的問題規範體現到居民公約中。此外, 院委會結合該院實際,利用大院門衛室空間建立了小區黨支部辦公室、議事小組辦公室、鄰里糾紛調解室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服務居民組織。支部黨員及議事小組成員堅每天持輪流值班,並主動公示電話號碼,為院落居民提供服務,收集居民述求,解決鄰里矛盾糾紛。經過近一年的努力,21號院相繼頒布《機動車管理規定》、《非機動車雙牌管理規定》等相關管理辦法,做到院落管理有章可循、執行有據。
“整治是一時之事,自治才是長久之計,也是老舊院落改造過程中的重中之重!”青羊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針對青羊區老舊院落多,長效管理難度大等現實問題,青羊區民政局通過以“群眾主體工作法”為抓手,提高老舊院落自治組織覆蓋率,創新“基層民主協商”機制。
同時,為推進老舊院落自治,轄區內所有老舊院落還建立起“一院一檔”和 “三色管理”制度。通過建立檔案,記錄院落內人員構成、民生訴求、院務公開和居民小組開展院落自治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院落居民的需求,真正做到“小事不出院”;通過建立紅、黃、藍制度,對群眾滿意度低“紅牌院落”要求限期整改,對院落自治推進好、群眾滿意度高的“藍色院落”進行示範推廣,給予一定的院落整治專項資金獎勵。
據了解,今年以來,按照青羊區民政局《關於加強院落自治組織建設充分發揮自治組織作用的通知》要求,轄區內1494個老舊小區及院落全面建立起院落居民自治組織,通過開展院落自治實現院落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實現居民自治與政府管理的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
對接需求、整合資源
設立社區基金為居民謀福利
青羊區在打造社區治理服務創新體系中,高度重視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工作為社區建設基礎力量的作用,通過社區與社會組織、社工主動對接,實施項目解決問題,實現了自發、主動的“三社聯動”。同時,社區通過培育和發展社區基金,充分整合社區各類資源,組織、吸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和服務。
今年初,青羊區石人北路社區承接了青羊區社區基金的培育發展試點工作,並建立起社區基金池。社區基金池作為需求對接的平臺,社區基金募集到的資金將全部轉入基金池中,再通過基金池來開展需求對接工作。
“需求對接分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成都愛創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周先濤向筆者介紹。自上而下的需求,主要是指政府直接為居民提供的各項服務;自下而上的需求,主要是指社工或者社區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收集到需求,其中比較獨立或個別的就以個案的形式解決處理,比較普遍和大眾化的則以項目來立項實施。項目立項後,通過項目發佈、確定執行機構、落實執行、項目結項評估、意見反饋來規範資金的使用。
此外,該負責人表示,社區基金根植于社區,接地氣,響應快,對弱勢群體困難群眾的需求也能做到精準回應,真正做到為居民謀利。
石人北路100號院裏住著20多位高齡老人,他們中一部分子女在外上班,一部分是“三無”和孤寡老人,平時都缺乏人照顧,生活十分艱難。今年初,石人北路社區通過社區基金對接資源,聯繫到成都市老齡委同冀基金,在院落裏搭建起社區助老點,由成都市晚霞養老服務中心為他們提供助老服務,其中包括日托、夜托和送餐等服務。每逢過節,服務中心還會專門為這20位老人送上必要的慰問金和必要的生活物資,極大解決了生活無人照料的問題。
“社區基金可以使許多社會問題在社區層面以慈善、公益、自治、互助的方式解決, 使社區獲得最大效益。”對社區基金的作用,青羊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解釋,社區基金構建了社區公益服務新平臺,因為它可以對居民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及時回應與滿足,真正做到“民有所求,我有所應”。
據介紹,截至目前,青羊區已經與包括中國中鐵、川投集團、同心慈善、同冀基金、城市快鐵等各大知名企業聯手,在多個社區試點建立起社區基金。青羊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17年底,我們力爭在轄區內每個街道選擇一個社區試點建立社區基金;2018年底,轄區內50%的社區都將建立社區基金。”
朱亞希李宸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