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大波潮汕牛肉火鍋來襲

  • 發佈時間:2015-12-25 05:34:32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對牛肉的經典部位潮汕人有一套專業名詞,相對來説我更愛脖仁,當然匙仁、肥胼,也各有風味。”一週有4天下館子的85後女孩梁梁口中蹦出的詞,你聽懂了嗎?

  氣溫一路走低,火鍋在杭州的人氣則一路攀升。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的潮汕牛肉鍋,前段時間開出好幾家,並迅速躋身排隊餐廳,比如慶春銀泰的牛焱、朝暉路的牛言、中山北路的牛惑、勝利河的小城牛事等,繼筒骨火鍋、海鮮火鍋之後,一大波潮汕火鍋來了。

  隨口蹦出吊龍、匙仁

  方為真吃貨

  還記得去年此時,動手吧小豬豬等相繼開業,在杭城颳起了一股玩著吃的熱潮,而今年冬天,則流行起潮汕牛肉火鍋了。

  梁梁告訴錢江晚報記者,位於中山北路的牛惑主要營業時段是晚餐和宵夜時段,雖然之前沒見大的推廣,但晚上九十點鐘路過兩次,幾十個餐位竟統統爆滿。

  而慶春銀泰的牛焱,經常出現排隊。引人注目的是,門口還擺放了一張乒乓球桌、直徑半米的原木砧板以及兩個4斤重的方形鐵錘,據説這是為了讓食客們耐心排隊用的。

  一位老師傅登場了,拿起兩把方形錘,上下不停地用力捶打兩塊油光發亮的牛肉,直至最後捏成肉丸,整個動作一氣呵成。隨後現場下鍋煮,撈出來放在乒乓球桌上。原來,這是要表演電影食神中的經典橋段,把正宗潮汕牛肉丸當乒乓球來打。師傅告訴記者,做正宗的潮汕牛肉丸,選對肉才是關鍵。一定要新鮮的黃牛後腿股肉才行,因為牛後屁股上的肉純瘦而且均勻,通過製作牛肉丸能夠最大限度地施展它的彈性。而且,也只有通過手打牛肉,才能將其中的筋錘打出來,吃起來也特別爽口。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杭州的火鍋業先後經歷了幾波熱潮,最早以金穗子為代表的筒骨火鍋,隨後是以澳門豆撈為代表的海鮮火鍋,到現在,潮汕牛肉火鍋登場了。

  眼下,大小吃貨都以吃過潮汕牛肉、並能隨口蹦出吊龍、牛胸朥、匙仁、五花趾等其他地方聞所未聞的名詞為榮。牛焱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潮汕牛肉火鍋與眾不同,除了牛肉的經典部位潮汕人有一套專業名詞,牛肉燙撈也是有技巧的,建議每盤牛肉分兩次下鍋燙,放入沸騰的湯水中及時攪拌,燙6至8秒即可。

  每人平均消費不高

  接地氣是杭兒風關鍵

  鮮紅的肉臺前,手起刀落,一疊疊新鮮牛肉被送往食客的火鍋臺上。最簡單的清湯鍋底,水開,下肉,潮汕牛肉火鍋沒有什麼花哨的吃法。到底是何處吸引了食客呢?

  脖仁是牛脖頸上活動最頻繁的那塊肉,有漂亮的“油脂雪花”,鮮嫩多汁;吊龍是腰脊肉的兩個側邊,相當於西冷牛眼肉;五花趾就是牛的後腿肌腱,肉裏包筋,花紋獨特;黃中帶白的牛胸朥並不是脂肪,涮開後有點像豬皮膠,口感脆爽,沒有肥膩感覺。

  一位做外賣的小老闆迦南最近成了潮汕火鍋的常客。他告訴記者,講究食材新鮮度,對食用部位的精益求精,顛覆了自己對牛肉的膚淺理解。其次,潮汕火鍋只有清湯鍋底,調味料也相當簡單,一種是微甜的沙茶醬,另一種是鹹味的豆瓣醬,吃膩了重口味換換口味倒也不錯。

  牛焱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牛焱是百年潮汕老店福合埕打造的。一頭800斤的農家土黃牛只取100斤用於火鍋,當天殺、當天吃,先喝湯,再涮肉,最後涮蔬菜,這就是最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鍋。

  據了解,最早的潮汕牛肉火鍋發源於夜市等小作坊,在沙茶鍋底涮各種部位的牛肉,後來發展至牛骨熬製清湯,然後涮牛肉蘸沙茶醬或普寧豆醬。

  在記者看來,潮汕牛肉火鍋迅速躥紅也與價位親民有很大關係。與進口牛排動輒數百上千元的高大上不同,這些潮汕牛肉火鍋幾乎都保持著每人平均60~80元的消費標準,接地氣的價格也是其成為杭兒風的關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