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財政廳廳長彎海川:突出品質與效益 助力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 發佈時間:2015-12-23 15:21:32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通過盤活存量資金、運用PPP模式和産業引導基金等方式,大力支援“五大中心”和“十大進出口産業聚集區”建設。支援開行西行班列,加強與中亞、西亞、歐洲市場的貿易往來和互聯互通。

   

      今年以來,面對全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級財政部門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總基調,準確把握新疆經濟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加強多重目標、多種政策、多項改革的協調配合,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為保持自治區經濟中高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近日在接受採訪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財政廳廳長彎海川介紹了新疆財政支援穩增長的做法。

   

      七大舉措助力穩增長

   

      彎海川説,今年新疆財政主要採取了七項措施,大力支援穩增長。

   

      一是落實積極財政政策。出臺財政應對經濟下行壓力15條措施,通過擴大政府支出、結構性減稅、普遍性降費等財政政策手段,充分發揮財政政策資金逆週期調節經濟的作用。

   

      二是自主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完善自主發債工作機制,發行693億元政府債券,以長期低息政府債券置換短期高息存量債務,大幅降低政府籌資成本,有力支援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

   

       三是大力支援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投資結構,重點支援公路、鐵路、軌道交通、機場、水利等事關自治區發展全局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成為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支撐。

   

       四是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在交通、市政公用設施、土地整治開發、經營性社會事業等領域開展PPP模式試點。設立1000億元PPP引導基金,共推出445個PPP項目,涉及投資4045億元,2015年當年落實1000億元投資,有效拉動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建設。改變財政資金對競爭性領域投入方式,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戰略新興産業引導基金,支援産業結構調整。盤活現有存量礦産資源,變資源優勢為資金優勢,撬動社會資本200億元,支援經濟社會發展。

   

      五是支援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通過盤活存量資金、運用PPP模式和産業引導基金等方式,大力支援“五大中心”和“十大進出口産業聚集區”建設。支援開行西行班列,加強與中亞、西亞、歐洲市場的貿易往來和互聯互通。

   

       六是清理涉企收費。堅持把清理涉企收費、激發企業活力作為推動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崗位的主要途徑,按照取消一批、降低一批、暫緩一批的要求,清理取消和暫停徵收39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25項非行政許可事項,預計為企業和社會減負11.8億元。

   

      七是落實減稅政策。推進營改增改革,提高小微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徵點,支援小微企業發展壯大。落實住房營業稅、契稅優惠政策,通過租售並舉方式,將存量商品房作為保障性住房房源,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促進經濟實現有品質有效益的發展

   

      彎海川表示,2016年,新疆各級財政部門將進一步創新財政支援方式,找準著力點和突破口,採取切實有力的措施,促進經濟實現有品質有效益的發展,助力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支援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按照開工建設一批、投産達標一批、儲備報批一批的要求,支援重大水利、交通、能源等具有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意義的重點項目加快實施。加大重點項目前期費用支援力度,儲備一批有效益、帶動能力強的項目,為加快投資奠定基礎。

   

      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對石油、石化、鋼鐵、水泥等傳統産業,一方面通過發揮財稅政策資金作用,注入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支援企業拉長産業鏈、提高附加值,另一方面要支援企業化解過剩産能、節能降耗、提升産品品質,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引導社會資本支援先進裝備製造、新興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新興産業發展。

   

      大力支援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抓住國家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圍繞“五大中心”“十大進出口産業聚集區”建設,對每個中心、每個産業聚集區逐項研究提出支援發展的財稅政策意見,支援啟動一批對核心區建設具有引領作用的重大基礎設施和産業發展項目建設。

   

      積極推進投融資改革。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機制,通過特許經營、股權合作、財政補助、設立基金、調整價格等政策,拉動社會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發揮好各類財政性投資基金的作用,控制競爭性領域專項資金規模,採取基金管理等市場化運作模式,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

   

      健全財政支農政策。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調整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將農資綜合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整合為農業支援保護補貼。繼續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償政策,擴大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規模。增加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完善生態保護成效與資金分配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推進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財政支農投入新增部分重點用於扶貧開發,支援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支援創新驅動發展。推進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推動科技重大專項實施。加大對基礎研究的財政投入,完善穩定支援和競爭性支援相協調的機制,增強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