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有下一輪獨立董事辭職潮
- 發佈時間:2015-12-23 07:36:00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果我們用這兩年的時間來修正獨立董事制度,健全相關法規,用制度變革實現獨立董事去花瓶化,不僅獨立董事生態環境治理會成效明顯,在教育反腐上亦能防患于未然。
“高校獨董”辭職潮果真浪奔浪涌。12月22日晚間,萬科發佈公告稱,海聞請辭公司獨立董事之職。同一天,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獨立董事孫錚請辭。海聞的身份是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院長,孫錚則是上海財經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商學院院長。而據媒體報道,最近一個月時間,共有270余位獨立董事“閃辭”,這些獨董很多來自高校。
“高校獨董”們“閃辭”,據説多與“教育反腐”有關。有報道稱,教育部結合中組部2013年10月發佈的“18號文”(《關於進一步規範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任職)問題的意見》),近期開始集中清理違規兼任獨董的高校教師。有意思的是,兩年前,“18號文”剛剛發佈時,也曾有過一次獨董辭職潮,所不同的是,“閃辭”的獨董們大多來自政府機構,媒體曾經統計,“18號文”發佈後短短8個月時間裏,有將近300位“高官獨董”辭職。
從“高官董事”退隱,到“高校董事”辭職,一些手握重權,在市場上擁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高官與高知們“閃辭”了,獨立董事這個職位是不是就因此而純潔了呢?恐怕未必。從“高官獨董”的退隱到“高校獨董”辭職,都沒有改變獨立董事制度本身,就好比一齣戲,劇本出了問題,卻只一味去換演員,這齣戲還是沒法兒看。
網民們稱獨立董事為“昂貴的花瓶”,因為獨董不“獨”。國內引進獨董制度十多年,引進了新名詞,卻沒有接受新理念。很多獨董由控股公司指定,受制于控股公司。而上市公司願意每年花上數十萬甚至上百萬養著一批既不到公司上班、也不了解公司具體運作的高官或是高知們,並不是請他們來監督公司運作,蓋因看中他們的影響力、社會關係等無形資源,並寄望這些無形資源能夠為公司創造出有形價值,原本為制衡控股股東的獨董制度生生被扭曲了。
從這個角度而言,如果上市公司仍視獨立董事為公關經理、高級顧問,而非制衡控股股東、保障中小股東利益的監督者,即使高官退場,這個職位仍然會成為腐敗的高危區域——出於利益考量,上市公司仍然會千方百計選擇那些活躍在政商兩界,擁有政府人脈又與企業相熟的人來任獨立董事,仍然會通過這些人勾連政商關係,尋求特殊資源。
兩年前,“高官獨董”辭職潮起之時,輿論就反思獨立董事制度,呼籲在制度設計層面對獨董制度實行變革,遺憾的是,改革呼聲大雨點小。“高官獨董”辭職潮固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權錢交易的發生,但如果我們用這兩年的時間來修正獨立董事制度,健全相關法規,用制度變革實現獨立董事去花瓶化,不僅獨立董事生態環境治理會成效明顯,在教育反腐上亦能防患于未然,不至於出現今天這樣令人尷尬的“高校獨董”辭職潮。眼下,由“高校獨董”辭職潮而引發的獨立董事制度質疑聲再度響起,這一次,是制度變革的發端,還是下一輪獨立董事辭職潮的鋪墊?
□李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