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手機代工企業告別黃金時代 中天信被曝欠薪

  • 發佈時間:2015-12-22 08: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手機代工企業告別黃金時代

  王思琪

  上週五,一篇名為《深圳又一家明星企業老闆失聯,4000人突然失業》的文章揭露了老牌代工商中天信電子員工遭遇欠薪情況。雖然文中許多資訊與官方公佈的消息有所出入,但中天信內部管理層並沒有否認欠薪一事。

  臨近年關,製造業的欠薪情況也從中小代工商向一些大品牌的一級代工商轉移。

  從官網資訊來看,中天信成立於2009年,公司現有職員工人數2600人,佔地面積達30000平方米,固定資産達2億元,公司股東超強健電子有限公司和中瀚科技有限公司皆為香港註冊企業。

  公司以ODM為主業,客戶包括華為、中興、錘子等國內知名手機品牌。産品出口到歐、美、南美、中東、新加坡及我國的港、澳、臺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産量達500萬部。

  同為大牌手機代工商,曾擁有輝煌的生産數額,中天信與今年年中倒閉的福昌工廠有所類似,而福昌的員工至今未討回欠薪。

  一線代工商的倒閉背後所揭示的是中國擺脫“世界工廠”,産能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在這種需求下,國內的生産環境讓代工産業越來越無所適從。

  事實上,華為、中興、小米、錘子等國産手機品牌崛起曾給國內代工商帶來不少紅利,前兩三年,許多一線代工商通過擴大産能來滿足增長的訂單需求。

  廉價勞動力是國外品牌在中國設廠的原因,國內品牌更是長期享受本土優勢。

  但從去年開始,這種優勢大幅減弱,國內人力成本大幅上升。東莞工廠工人薪資在成倍增長,工廠面臨大量勞動成本投入(一般代工廠流水線需要大量人力,少則幾百動輒上千)。而這方面的成本並不能通過精減人員來減少,新一代的工人受教育程度更高,但生産效率反而不及老一代工人。在之前的接觸中就有不少生産商向記者抱怨新一代工人並不如以前的吃苦耐勞。

  相較來説印度等東南亞地區人工成本更為低廉,這也吸引國産品牌紛紛向東南亞人力成本較低的地方轉移,投資或在當地設廠,這大大攤薄了國內代工商的産量。

  工廠訂單面臨從長線到短線,從短線到加急的境況,運營成本進一步加大,而利潤卻不見長,長期資金壓力只能依靠貸款或者拖欠工人工資以及下游供應商款項來轉移。

  大量品牌廠商的轉移也從側面折射出,國內製造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

  對比以往情況,以製造業聞名的珠三角地區今年並沒有明顯增長,而在金融業等其他行業卻有大幅增長。

  以深圳為例,今年上半年深圳稅收規模佔比超過10%的前四大行業是製造業、金融業、房地産業和批發零售業。製造業仍是深圳第一大稅收行業,但與金融業的比重差距較上年同期縮小10%,金融業稅收大幅增長七成多。

  從發達國家的發展路徑看來,“世界工廠”是經濟發展的必經階段,但低技術門檻的製造行業在經濟起步之後必然要考慮轉型升級。國家提倡“大眾創新”從外部環境加快了轉型升級的進程。

  而留給這些代工商的時間還是有的。東南亞國家人力成本雖低,但是配套的生産條件、上下游供應鏈、硬體生産體系以及勞動力素質都不完善,在這種情況下,品牌大部分訂單還是會留給國內廠商。

  但國內代工廠急需思考下一步應對策略,從重勞工的生産逐步向更注重技術研發投入轉型。

  同時,對於大牌的生産再也不能沿用過去“吃定一家”的做法,而需通過多代工不同品牌,來分散風險壓力。對未來手機品牌將生産産能挪到東南亞等當地市場做好進一步打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