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制改革能否拉動日本經濟?
- 發佈時間:2015-12-21 23:30:56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本又要減稅了。這次,減稅還成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推出的“新三支箭”中的重要一箭。
據日媒報道,日本執政黨的自民和公明兩黨近日分別批准了2016年度稅制改革大綱草案。此次日本稅制改革的核心是法人稅改革,企業收入中作為稅金繳納比例的法人稅實際稅率將從現在的32.11%降至2016年度的29.97%,並在2018年降至29.74%。
其目的正如草案中所説“推動企業提升盈利能力、更加積極地致力於國內投資和工資提高”。無論是作為促進安倍倡導的“新三支箭”和“一億總活躍社會”戰略之一,還是曾經舊“三支箭”中的一項措施,“老酒換新瓶”的企業減稅能拉動日本經濟嗎?
無法解決核心問題
減稅方案的通過,企業無疑是最大獲利者。因為按照日本方面數據,如果能夠分階段下調到2018年的29.74%,這與2013年度的37%相比,降幅超過7%。
此外,為了照顧生存更為艱難的中小企業,日本政府將對設備投資引進固定資産稅的減稅措施,配合法人稅實際稅率的下調,對新購買的機械等徵收的固定資産稅將在3年裏減少一半。
種種舉措看起來確實是在為廣大中小企業考慮,但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劉雲評價稱:“稅率改革的第一位首先是個政治議題,改革背後的核心就是執政黨的執政地位和明年選舉。執政需要製造一個稅率減少的‘概念’和‘現象’來拉選票。”
劉雲指出,總體而言,對於國家經濟來説,給企業減稅是一個好的改革方向,這是不容否認的。而減少企業負擔、增強企業活力,為企業創造更大財富,這一點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這些減稅的措施能否在短期對日本經濟起到提振的效果,卻不能確定,因為決定經濟轉型成功與否的根本並不是稅收。
“在橫向比較當中,日本的稅賦實際上並不高。”劉雲進一步指出,事實上,日本經濟下滑更核心的原因還是整個社會成本的增加,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企業活躍度下降,以及近年來由於體制僵化形成的企業創新不足等若干問題。減稅解決不根本問題。
從另一層面來講,對固定資産減稅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拉動對國內投資,但這是否有用?
劉雲表示,從更長遠來看,日本企業對其他國家投資的收益率是遠遠大於對日本國內投資,日本整體國內利率長期為零,資本收益率也相當低。在這一情況下,無論是國外的市場還是國外的收益率都要好于日本,企業當然更青睞于將資本放在投資外國市場這個“籃子”裏。所以即便減稅,日本企業的更多投資還是會在海外市場,而非日本國內。
減稅“便宜”了誰
更值得注意的是,圍繞減稅的一個最大問題一直在被安倍弱化,那就是稅源問題。
在安倍的口中,減稅是為了惠及更多企業,也是為了在2017年4月消費稅率將提高至10%之際,更多民眾的收入能夠增加。為此,稅制改革中還引進了一項新稅:根據環保性能徵稅的制度,環境負荷低的汽車稅率為0%。
先減企業稅,再增消費稅,安倍口中所説的受惠方被其本末倒置。
劉雲坦言,在財政上,安倍通過徵收消費稅剝奪了更大部分的民眾錢,通過減稅而轉移給了富人,這是“劫貧濟富”的做法,長期來看,對於整個社會結構可能會産生負面影響。
商務部研究院亞洲所研究員徐長文也曾指出,提高消費稅率是剝削民眾的錢,而降低企業稅率顯然是為大企業大開方便之門。此外,日元貶值在給出口型大企業帶來好處的同時,卻令日本的內需型企業和中小企業度日如年。如此來看,究竟誰得利不言自明。
事實上,安倍的經濟學整體都充滿了矛盾。
劉雲指出,一方面,現在日本財政整體陷入困境,其國家債務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高達240%。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拿出財政資金減稅的能力是很有限的,並且無論減多少稅,都是在增加財政負擔。另一方面,也是最為關鍵的,減稅與當初增加消費稅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