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中國化工長子”減虧路徑

  • 發佈時間:2015-12-21 12:05:3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admin

  新華網長春12月21日電(記者王存理、姚友明)霧凇時節,身著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工裝棉服、行走在吉林市街頭的人比往年明顯增多。

  “企業連年向好,收入步步增高,大家‘主人翁’意識增強了,即便與家人逛街也更願意著工裝。”吉化煉油廠延遲焦化車間工藝二班班長孫洪峰説。

  2012年以來,長期虧損的吉化連年減虧,去年虧損額下降到40.9億元,今年以來又實現減虧18.8億元,預計到年底虧損額只有高峰時的三分之一。

  “主人翁”意識喚醒減虧“向心力”

  為共和國生産出第一桶燃料、第一爐電石和第一袋硝銨的吉化,是新中國第一家化工企業。從這裡走出的“背山”精神、“麻袋毛”精神、“矛盾樂”精神和“登天”精神與大慶精神一道,曾是我國工業戰線學習的榜樣。如今,吉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職業素質養成、企業文化建設等有效融為一體,喚醒了職工主人翁意識,凝聚成強大向心力,企業面貌日新月異。

  化肥廠丁辛醇車間“叢強班”在石油系統赫赫有名,熟練掌握丁辛醇裝置680套設備、13000米管線、1159套儀錶的特性,實現六年安全生産無事故,調優攻關創造價值近千萬元。

  一次,工廠一生産單元內的催化劑結疤,生産難以進行。叢強挑選了6名職工,輪換著鑽進內徑只有1米多的催化塔進行清理。睏了就打個盹;餓了一碗速食麵充饑。激起的粉塵瀰漫在狹小的作業空間,甚至透過防塵面罩吸進鼻孔,呼吸都難。可叢強作為新時期繼承“背山”精神的傑出代表,從未退縮,連續奮戰20個小時將作業面清理完畢。

  像“叢強班”這樣勇擔責任、敢“打硬仗”的團隊,在吉化屢見不鮮。定期表彰、公佈勞動模範、金牌工人、技術創新能手、增收節支先進、和睦家庭標兵,職工典型事跡和車間企業座右銘隨處可見。這既讓實幹、好幹的人名利雙收,又讓職工明白,其實榜樣就在身邊,奉獻就會收穫尊重。

  在吉化人眼中,企業前途和職工命運緊緊相連。共産黨員敲實黨建工作,抓住能見實效的事,幹一項、成一項。工人階級愛崗敬業、以企為家,肯吃苦、敢擔當,展現出非凡的品格與力量。

  外來挂職鍛鍊的幹部李賀,經歷了三年一次、為期一個月的全面停産大檢修。公司和廠領導到車間上班,許多都住進辦公室,工作在設備旁,流程之間銜接天衣無縫,121套上下游裝置開停令行禁止,一起安全事故都沒發生。

  “職工搶工期、攻難題、不叫苦、不喊累,當年的工人階級傳統一點都沒丟!吉化公司抓思想教育持之以恒,直入人心,由此帶來的發展有後勁、可持續。”李賀説。

  精細管理摳出“真金白銀”

  在吉化,企業與職工結成“命運共同體”,制度強化管理,激活2萬多職工奮勇拼搏的進取精神。

  去年吉化煉化主業減虧增效11.9億元,其中裝置節能、産品結構調整、加強費用管理、爭取政策支援等就達9億元。企業倡導員工“以管家的心態管好崗位”,管安全不出事兒,管節能不浪費,先管好自己,然後再帶動和影響身邊人。

  過去,工人“幹好幹壞一個樣”,大家一起吃大鍋飯。現在職工收入與企業效益掛鉤由10%提高到70%,分配向核心業務、生産一線和關鍵崗位傾斜。越來越多的普通工人覺得敷衍工作就是傷害自己,為公司節約、創效就是為自己謀福利。

  孫洪峰這兩天就很忐忑:一方面為班組發現蒸汽伴熱管道有砂眼、及時排除隱患而高興,另一方面因為沒能及時給濕式空冷器蓄水而擔心。“考核一來一回被扣去0.4分,具體責任人要扣40元,被扣分數還影響全班考核排名和收入。”孫洪峰説,“任務和指標是公開的,班組間的得分往往就差零點零幾分,但收入差距可能在千元以上”。

  以吉化煉油廠為例,從安全生産到技術指標,從員工考勤到參加掃雪,從班組水電汽消耗到車間、工廠經營數據,上百項指標一目了然。電腦裏的數據實時更新,工人一下班就能看到自己的勞動價值。

  吉化公司領導和普通職工一樣打卡簽到,一樣著工裝、吃盒飯。公司的預算會、生産經營優化會、經濟活動分析會、業績考核會每月一次,雷打不動,各部門精細地分析,仔細地過堂,讓參會人員有時直冒虛汗。所有重大項目,從總經理到車間主任都簽繳項目抵押金,落實獎懲。

  靠精細管理,孫洪峰所在車間辦公預算從2012年的近8000元下降到3000元。車間冬季供熱溫度不超過20度,電燈、電腦人走機關,辦公資料雙面列印。煉油廠從去年開始力推的凝結水回收項目,將16條外線蒸汽伴熱改為水伴熱,實現節汽6噸/小時。僅此一項,今年上半年就為吉化節省用汽成本132萬元。

  創新發展促“老樹發新芽”

  ABS材料、聚乙烯管材料、航空煤油等新産品在吉化運作50多年的老舊裝置上生長,成為減虧的重要支撐。

  吉化生産的ABS樹脂材料曾因雜質、色差超標且不穩定,被家電企業取消訂單。立志要做“中國最好ABS”的陸書來團隊沒有氣餒。他們白天做試驗,晚上整理材料、撰寫研究報告,每天熬到下半夜。經過1300余次試驗,突破ABS技術瓶頸,時隔一年半之後今年5月重新成為格力等品牌空調的集採供貨商。今年前11個月,ABS實現盈利4.75億元。

  人數最少的高碳醇廠,廠長邸鴻帶領技術團隊在原油加工脫雜質、脫氧化氮等環節取得突破,生産出高附加值的航空煤油。

  “一噸航油比柴油多賣500元左右,去年銷售收入增長了300%。” 邸鴻説,“高附加值産品救活了我們廠,今年銷售收入有望再翻一番。”

  在吉化,創新理念深入人心,既有舉全公司之力的技術改造,同樣看重職工個人及小團隊的合理化建議。“立足崗位獻良計,挖潛增效做貢獻”合理化建議活動,全員參與建言獻策,技改方案擇優上報,去年完成115項技改項目,創效2.35億元。

  公司總經理孫樹禎告訴記者,吉化將進一步完善國家碳纖維工程技術中心、中國石油合成橡膠試驗基地的裝備條件,保證科研開發源源不絕。隨著這些戰略的實施,吉化離扭虧增盈越來越近了。“畢竟,虧損不是國企的符號”,他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