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進入加息週期 如何防範“蝴蝶效應”?

  • 發佈時間:2015-12-18 22:42:3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12月18日電? 北京時間17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佈將基準聯邦基金利率上調25個基點,終結持續7年的近零利率時代。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美聯儲實施“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不斷增發貨幣,刺激經濟。7年過去,美國經濟復蘇勢頭良好,就業好轉,物價回升。美聯儲認為應該減少貨幣供應,維持經濟平衡。

  這是2006年6月以來,美聯儲首次加息。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美國進入加息週期,同時也意味著美國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化的政策週期。

  美國歷史上四次步入加息週期均不同程度衝擊新興市場。美聯儲下一步如何走?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意味著什麼?如何謹防這次加息的“蝴蝶效應”?資産配置該如何調整?一系列問題引發全球關注。

  “此次加息無比糾結”

  美聯儲利率決策的依據主要是美國經濟走勢。一般情況下,美聯儲的政策目標主要是保持物價穩定和促進就業。如果它預期未來經濟可能趨於疲軟、物價存在下行壓力,就很可能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如降息等;反之則可能採取加息等政策收緊銀根。

  “美聯儲此次加息可謂無比糾結。”中信銀行總行金融市場專家劉維明説,美國經濟並沒有想像得那麼好,如果加息節奏掌控不好,不僅損及其他經濟體,更可能殃及自身。但是,如果不加息,又可能“眼睜睜”看著市場泡沫又起。

  在外界看來,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似乎希望給市場傳遞的資訊是,首次加息並不意味著美聯儲已經進入了傳統的緊縮週期。在加息決定公佈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她解釋説,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認為溫和地加息是適宜之舉,利率正常化之路將是循序漸進的。

  美聯儲預計,明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將達2.3%至2.5%,2017年將放緩至2%至2.3%,2016年和2017年核心個人消費通脹率預計分別達1.5%和1.7%。

  中國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認為,美聯儲加息並不標誌著美國經濟完全進入健康增長的新時期,美聯儲內部仍存在明顯分歧,美聯儲後續加息的幅度和步伐將是溫和的。

  目前,美國聯邦基金利率處在0.25%至0.5%的水準。姚余棟預計,到2016年年底,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水準很難超過1%。

  新興國家是否會受到衝擊?

  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都處於調整期的背景下,美國率先加息,容易對其他經濟體産生衝擊,新興國家流動性有可能受到遏制,經濟發展將受到衝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等專家認為,美國進入加息週期,資金逐步從發展中國家回流美國,導致非美貨幣貶值,進而還可能帶來股市等連鎖反應。

  歷史上,美國四次步入加息週期均不同程度衝擊新興市場。事實上,僅僅是美元加息預期,就足以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波動。德意志銀行的報告顯示,過去12個月中,歐元區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資本外逃,其中固定收益凈流出達5000億歐元。大量歐洲資本用於海外資産配置,而美國和亞洲投資者也正從歐洲撤資。

  荷蘭國民保險集團投資公司估計,2014年6月至在2015年7月底,19個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資本凈流出總量達9402億美元。

  經濟學家馬光遠判斷,未來在美聯儲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的過程中,對新興市場將造成三大影響:一是全球流動性的轉捩點將到來,廉價貨幣的時代將宣告結束;二是全球流動性改變方向,新興市場將從國際資本的流入地變為流出地;三是在本國貨幣貶值的情況下,新興市場企業債務加劇。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儘管新興經濟體面臨嚴峻挑戰,但再次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大。經歷前兩次金融危機的洗禮之後,很多新興經濟體的經常賬戶赤字下降,實行了更有彈性的匯率制度,抵禦外部金融風險的能力有所增強。

  巴西、土耳其、墨西哥等普遍被認為容易受衝擊的新興市場國家均表示已採取政策準備,應對美國加息措施。

  中國有能力應對加息衝擊

  一般來説,經常項目逆差大、對外負債率高、外匯儲備少、政府和私人部門杠桿率高、通脹率高等問題,會導致一國在面臨資本流出時表現更脆弱。

  “加息週期開啟後,中美利差可能繼續縮小:一方面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加大;另一方面資本外流還將延續。”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説。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分析師謝亞軒説,當前中國經濟和市場的基本面良好,“十三五”期間有能力保持中高速增長。貿易順差較高,外匯儲備充裕,財政狀況良好,金融體系穩健,加之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整體看來,人民幣匯率有條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專家認為,中國歷來是新興市場的旗艦和壓艙石,具有風向標和最後防線的作用。雖然美聯儲加息會帶來一定衝擊,但鋻於中國經濟和市場的良好基本面以及對加息的充分準備和評估,中國能夠抵禦外部衝擊。

  邵宇説,從橫向維度來看,中國資本賬戶的開放程度有限,而且擴大開放是漸進推進的;經濟增速雖然回落,但7%左右的經濟增速疊加1.5%左右的通脹,在世界經濟中依然是翹楚。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將重塑經濟結構和激勵機制,以此來實現經濟長期可持續地增長。

  專家還指出,與歐洲和其他新興市場不同的是,我國有巨大的內需市場以及日益開放的金融市場,未來仍有潛力成為資本流入地。

  謹防“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的大意是,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在美國掀起一場龍捲風。

  邵宇説,雖然一部分經濟體具備抵禦美聯儲加息衝擊的能力,但是一些資源型經濟體則未必。一旦局部風險出現,在全球經濟脆弱復蘇過程中猶如傷口上再抹把鹽,這種“蝴蝶效應”將波及其他國家,包括發達經濟體。

  如何應對?專家建議,在全球範圍內加強政策協調和充分交換利益籌碼。

  政策協調包括金融、財政、貨幣和貿易等各個方面。邵宇説,具有系統重要性的經濟體在制定政策行動時有一定的全局觀,增加透明度,減少負面溢出效應。同時應該著手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體制機制的系統性改革,以確保其公正性和有效性。

  目前,二十國集團是能讓主要經濟體領導人坐下來討論危機及應對策略的對話機制。有專家建議,二十國集團應繼續提供政治支援,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確保改革向著公平公正方向深化,提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保障現有國際金融機構改革進程有序推進,資源和危機應對能力不斷強化。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宗良建議,人民幣需要加強與美元、英鎊、日元的合作。同時,搭建公開、透明、平等、開放的全球貿易與投資機制,鼓勵在“一帶一路”等項目中更多使用人民幣,穩定市場、穩住匯率,提振人民幣市場需求,為全球輸入更多流動性。

  “中國推出的‘一帶一路’規劃,本質上是一個泛歐亞大陸的經濟、貿易、金融和基礎設施一體化戰略。”邵宇説,中國利用自己的多年産能和財富的積累,力圖保持全球貨幣體系的穩定,給予周邊經濟體更多增長機會。(記者有之炘、姚玉潔、劉劼、陳濟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