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無人駕駛汽車有望兩年內上路 市場大短板明顯

  • 發佈時間:2015-12-18 07:28: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特稿·新華國際客戶端  責任編輯:羅伯特

  16日,全球汽車巨頭們都在關注美國矽谷裏發生的一件大事。加利福尼亞州的汽車行業政策制定者們第一次為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制訂法律規範,雖然最終結果讓谷歌公司備受挫折感,但無人駕駛汽車有望兩年內上路,已不是空談。

  中國的百度無人駕駛汽車也已亮相。不過,專家分析,無人駕駛汽車在中國大面積投入使用仍有不少障礙需要跨越。

  【開綠燈,但必須限制】

  在這份被廣泛關注、被稱作是無人駕駛汽車發展路線圖和規範藍本的管理條例草案中,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首先給無人駕駛機動車開了個綠燈,依據相關規定,無人駕駛汽車最早可在2017年前上路行駛。這意味著,無人駕駛汽車在兩年內將正式上路,不再停留在無牌駕駛、試驗駕駛的階段。

  但條例草案同時給無人駕駛汽車加設了兩道關鍵的緊箍咒。

  首先,條例草案規定,無人駕駛汽車不能真“無人”,它在行駛上路時必須有一個具備駕駛資質的駕駛者坐在駕駛位上。這一限制,貌似合理,但卻徹底斷了那些不會開車又想獨立乘車出行的人的念頭。無人駕駛汽車的潛在用戶大為縮小。

  其次,無人駕駛汽車在設計方面必須擁有方向盤、油門踏板、制動踏板等傳統機動車具備的基本操控裝置,以便“具有駕駛資質的人在無人駕駛汽車失靈時可隨時接管汽車的操作”。而現有的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內部,並無這些傳統設計。

  有此兩道枷鎖,綠燈變得閃爍。

  【可試用,但要求不少】

  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在出臺條例草案時説:“考慮到這樣一個新技術可能伴隨的風險,機動車輛管理局認為,製造商在向大眾推廣前,需積累在公共道路上行駛無人駕駛汽車的更多經驗。”管理局認為,現有小範圍試驗不足以支撐大範圍推廣的安全標準。

  管理局説,未來幾個月內,還可能對條例草案進行調整。在此期間,製造商可以對一些功能的明顯改善進行遊説。

  目前,美國聯邦政府沒有出臺任何有關無人駕駛汽車的法律法規。因此,加州的這一條例草案不僅在美國具有標桿意義,在全球都會産生重要的指引價值。

  在草案細則中,加州會給無人駕駛汽車製造商一個至多3年的試用期。在此期間,消費者可以通過租賃的方式從製造商處獲得無人駕駛汽車,但製造商需要跟蹤記錄消費者的駕駛情況,把汽車性能指標和駕駛記錄遞交機動車輛管理局。

  在發放3年試用期許可前,將由一個獨立的認證機構對申請試用的無人駕駛汽車進行安全評估。

  另外,駕駛者需獲得駕駛無人駕駛汽車的專門資質,培訓必不可少。

  這些新增的條條框框實際上增加了無人駕駛汽車的試用手續。不過,如果進展順利,加州可能最早在2017年正式批准面向大眾的無人駕駛汽車。

  【很失望,但安全第一】

  條例草案的出臺過程,被谷歌公司全程緊盯。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説,加州的條例草案基本上就是針對谷歌公司業已進入測試尾聲的無人駕駛汽車量身訂制。此前,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完成超過160萬公里的測試,谷歌自稱無人駕駛技術已經“接近相當好”。

  在條例草案出臺後,谷歌大喊“嚴重失望”,認為這一條例草案將嚴重推遲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的推廣進程。此前,谷歌稱,無人駕駛技術將大大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導致的人員傷亡,將有效遏制公路交通高死亡率。在美國,每年有3.2萬人死於道路交通事故。

  谷歌等無人駕駛技術的倡導者説,無人駕駛技術將有效降低傳統駕駛者在駕駛中因犯困、分心、交談所致的交通事故,同時還能給超齡、低齡以及殘障人士提供便利。

  但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説,當局非常希望通過無人駕駛技術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但在此之前,需要謹慎證明“科技比真人駕駛更安全”。

  自動駕駛汽車相關法律研究者、南加州大學法律學教授布萊恩·沃克·史密斯認為,加州出臺的條例草案不僅使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的推廣路線變得漫長,事實上也給全球所有興致勃勃研發無人駕駛汽車的製造商構築了一道法律障礙,潑了盆冷水。

  目前,沒有任何一家汽車製造商敢説自己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做好投入使用的準備,但至少有十多家汽車巨頭已經在埋頭研發各自的技術。

  【高科技,但褒貶不一】

  在加州,先前已有11家汽車製造商獲得公路試用無人駕駛汽車的許可,包括福特等傳統汽車製造巨頭。按美國媒體的報道數據,在試用過程中確實發生了不少撞車事故,但情況都不算嚴重,以剮蹭為主,其中大多數事故涉及谷歌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谷歌説,這些事故主要由駕駛者或旁車所致。

  條例草案的出臺,受到一些消費者團體的歡迎。總部設在加州的非營利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16日發表聲明説,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以公共安全為先的做法是正確的,應當以一種安全的方式推進技術的發展”。

  谷歌卻在得州受寵。得克薩斯州今夏對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舉雙手贊成,奧斯汀市官員甚至直接歡迎谷歌去該市試車。

  就在加州出臺條例草案後,奧斯汀一名市政發言人説,奧斯汀堅信無人駕駛汽車“合法、安全”,奧斯汀已“迫不及待想要擁抱這類理念”。

  加州和得州,基本上代表了人們對無人駕駛汽車的兩派觀點,即科技靠譜還是車技靠譜?

  事實上,這兩年,無人駕駛汽車不僅在美國獲得高速發展,在許多國家正在形成非常完善的研發、生産、試驗的全流程。許多國家的消費者對無人駕駛汽車抱有很高期待,同時也在思考順應無人駕駛汽車的城市規劃調整。

  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與波士頓諮詢公司不久前聯合開展調查,了解消費者與城市管理者對無人駕駛汽車及相關商業模式所持觀點。調查共訪問了來自中國、法國、德國、英國、美國等全球10個國家的5500位消費者,採訪了12座城市的25位決策者。結果顯示,近六成受訪者表示願意使用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出行,並期待可共用的無人駕駛汽車在未來十年更普遍地在城市中出現。調查中來自中國、印度和阿聯酋等新興經濟體的消費者對無人駕駛汽車接受程度最高,美國和英國各為50%,日本和德國的接受程度最低。

  【市場大,但短板明顯】

  無人駕駛汽車市場前景廣闊,投資先機明確,毋庸置疑。

  就在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百度公司的無人駕駛汽車正式亮相。百度還宣佈這款百度無人駕駛車已實現國內城市、環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況下的全自動駕駛。

  不過,在中國,無人駕駛汽車距大規模實際應用顯然還存在不短的路程。

  北京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專業副教授李和言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從加州出臺一系列規章的細則中可以看出,人們實際上對自動駕駛技術還是存在一種不信任感。

  李和言説,從技術角度看,這種不信任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自動控制系統對環境的感知能力仍然存在疑問,二是人們對自動控制一體化的響應速度仍有懷疑。前者表現在,無人駕駛汽車能否準確識別各種複雜的環境狀況,後者則將決定無人駕駛汽車能否安全高速行駛。

  在這位技術專家看來,中國目前在自動駕駛汽車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特別是在環境感知所需依賴的雷達、鐳射元件方面,其靈敏度、識別力等仍與國外一些産品存在一定差距。這些硬體的技術水準和工藝水準決定了汽車的“眼神”和“視力”好不好的問題。

  另外,李和言提到,中國道路交通的環境也與美國存在很大的差異,駕駛者遵章守紀的習慣也存在比較明顯的不同。無人駕駛汽車雖然可以主動避讓一些風險,但對於人為産生的各種各樣狀況的發生,能否保證安全,仍需時間考驗。

  總體而言,李和言看好無人駕駛技術的軍事用途和危險環境下的民用用途,以及在這兩個領域的技術推廣所帶動的相關上下游技術的進步。(淩朔)(特稿·新華國際客戶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