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機制為縣域和“三農”信貸主體助力

  • 發佈時間:2015-12-17 16:29:16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隨著縣域及“三農”發展步伐加快,城鄉金融資源配置不均衡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農村資金投入不足、融資難問題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瓶頸。“十二五”期間,各地以增加縣域及“三農”信貸投入為重點,做出了許多有益探索。

  “五權”抵押融資推進農村産權制度改革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水域灘塗養殖權、農村房屋使用權、森林資源資産所有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十二五”期間,經過不斷探索和推進,如今,這些農村産權在鄂州市已可以用來抵押貸款。

  為紮實深入推進農村“五權”抵押融資工作,在對轄內農村産權抵押融資展開詳實調查的基礎上,鄂州市出臺了一系列農村“五權”抵押融資管理辦法,並將轄內三家涉農金融機構作為首批試點金融機構。各試點金融機構按照實施方案要求,分別成立專班,制訂實施計劃,並在全市範圍內確定華容、段店、燕磯、葛店、杜山、沼山等六個農業産業化基礎好、資金需求大的鄉鎮作為試點鄉鎮,深入推進農村“五權”抵押融資試點工作。為解決金融機構對試點風險的後顧之憂,鄂州市設立了抵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如遇風險可給予金融機構貸款本息損失80%的補償,建立和健全了農村“五權”抵押融資風險分擔補償機制。

  通過開展“五權”抵押融資,農民從農村産權出讓、轉讓、轉包、出租、轉租、入股、抵押中獲得較大收益,改變了過去農村産權流轉受到限制、流動不暢、價值難以充分實現的狀況,農民的財産性收入大幅增加。

  目前,鄂州市土地流轉平均價格加上惠農補貼基本在500元/畝左右。農民土地轉出後從事二、三産業或外出勞力還可獲得新的收入,農民將土地轉入本地規模大戶、專業合作社等單位,可優先安排季節工(女工80元/天、男工100元/天),按每月20天計算,可獲取近2000元收入。另外,將土地入股規模經營後,還可獲得利潤、分紅。該市池湖生態農業公司將農戶每畝土地30年經營權折價6萬元入股,實行年保底分紅不少於1500元/畝。土地股份經營兼顧投資者、村集體和農戶三方利益,催生了打工還能拿租金的“雙薪農民”,調動了農戶土地流轉的積極性,目前全市100畝以上的示範基地已達到129個。

  盛豐漁業公司以4251畝水域養殖權為抵押,獲得貸款400萬元;蒲團鄉鴨兒湖畜牧場以163畝土地承包經營權作抵押,獲得5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段店、葛店集體所有土地上的臨街商鋪抵押貸款4筆185萬元、碩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用流轉的100多畝土地承包經營權作抵押申請20萬元創業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等,系列“五權”融資産品為農村發展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

  真金白銀的收益,讓鄂州的農村經濟越來越活,也讓“五權”抵押融資深入人心。截至目前,鄂州市已辦理農村“五權”抵押融資209筆,貸款金額3.02億元,抵押面積10.59萬畝。“五權”融資在支援生態農業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土地向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集中,有效促使各類農村生産要素的配置及使用效率得到改善。目前,鄂州轄內土地向農業企業流轉已達86家,專業合作社496家、家庭農場708家、種植大戶9600家,註冊資本達6.3億元,帶動14萬農戶進入産業化經營軌道,土地流轉從單一的農戶間流轉向多元化主體轉變。截至2014年底,全市減少拋荒面積2.5萬畝,全市96.84%的土地流轉用於“四大支柱産業”,流轉土地中有45.2%的實現規模經營。

  主辦行制度支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

  2014年以來,黃石市以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重點領域信貸服務為抓手,大力推行主辦行制度,切實緩解了農村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有力推進了黃石市現代農業快速發展。

  陽新縣作為落實主辦行的試點縣,全縣各涉農金融機構相繼成立遍及各鄉鎮的51個工作專班,開展陽新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走訪”活動,逐戶調查各主體的基本情況,逐一建立電子信用檔案。2014年8月,陽新縣政府率先在全省設立2000萬元涉農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出臺相關配套制度,並在縣國資局名下註冊成立“金誠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按1:5比例放大貸款對各經營主體貸款進行擔保,按貸款損失的50%給予銀行風險補償。

  2015年,黃石市在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著力健全長效機制,在全市範圍內深入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辦行工作。

  人民銀行黃石市中支通過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引導金融資源流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截至2015年9月末,黃石市支農再貸款餘額3.8億元,再貼現餘額2.88億元,降低農行三農金融事業部、陽新縣農信聯社、陽新漢銀村鎮銀行存款準備金,釋放流動性1.12億元,帶動涉農貸款 18.94億元。

  2015年,陽新縣進一步擴大涉農風險補償基金規模,共投入財政資金1.2億元用於涉農貸款風險補償,比去年同期翻了6倍。同時,陽新縣政府出資2300萬元成立農村産權交易扶持基金,其中1000萬元風險保障基金用於風險補償;1000萬元擔保基金按照10倍擔保放大;300萬元財政貼息基金用於産權流轉貸款大戶財政貼息。

  市農發行、農行、農信社、郵儲四大主辦行結合各主體不同信貸需求,按照“一企一社一場一戶一品”的原則,積極探索開展農村産權抵押貸款試點,推廣應收賬款質押、農機具抵押、訂單質押等多元化信貸産品,推進信貸模式創新。

  截至9月末,14類涉農信貸創新産品累計發放達18.15億元,其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林權抵押、水面承包經營權質押等貸款5400萬元,受益主體117戶;“龍頭企業+農戶”、“公司+農戶”等融資擔保模式持續增加,累計發放此類貸款 1.43億元,同比增長17.64%。各主辦行強化與擔保公司、保險機構的合作,推廣“農業政策性保險+大額聯保貸款”、“安貸保”、訂單保險等模式,實現風險共擔。

  陽新平原村金銀花基地與九江、黃石、武漢等藥材市場達成直供協議,縣農行以該訂單為依據,向平原村農戶累放訂單貸款1000萬元,由陽新縣平原村農民合作社為貸款提供互助擔保,由人保財險對訂單開展保險業務,保費由種植戶和合作社共同承擔。截至9月末,“訂單金融+保險”貸款模式累計發放訂單抵押貸款1027筆4254萬元。

  據了解,推行主辦行制度前,陽新縣與銀行有信貸關係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少、貸款額度小、週期短。推行主辦行制度後,全縣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中有3家貸款餘額達到2000萬元以上,4家600-1000萬元,6家300–500萬元;專業合作社中有6家新發放貸款在100-300萬元,32家達到50-100萬元;9個家庭農場貸款達到30-120萬元;79戶種養大戶貸款在50-100萬元,其餘均在10-30萬元之間,其信貸關係覆蓋面及平均額度均顯著提高。

  搭建五大平臺支援縣域經濟發展

  縣域存貸比低,縣域信貸投入不足,是長期以來制約孝感市縣域及“三農”經濟發展的瓶頸。2012年以來,孝感市著力搭建五大發展平臺,有力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

  搭建政策支援平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縣域信貸投入力度。市縣兩級財政每年拿出近700萬元專項資金對金融機構進行獎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地方的信貸投入。重點通過對貸款增量、增量存貸比等指標的考核,合理配置市級公共性資金在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間的存放比例,充分發揮公共性資金統籌存放的杠桿調節作用,激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

  搭建銀企對接平臺,積極培植壯大市場主體。建立了孝感市中小企業信貸培植名錄,至2015年9月末,已入庫企業達366家,貸款餘額43.28億元。為了對接企業需求,除了每年組織湖北省金融支援孝感發展銀企對接推進會外,孝感市還做亮“金橋工程”銀企對接品牌。2013年9場銀企對接活動中有186家企業現場簽約66億元,2014年7場銀企對接推進會共簽約39億元。

  搭建金融創新平臺,滿足縣域經濟多元化的融資需求。人行孝感中支引導各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創新信用模式和擴大貸款抵押擔保物範圍,重點探索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組合擔保貸款、貿易融資、供應鏈融資等10余項信貸業務,支援中小企業發展。農發行安陸市支行推出了“糧食合同收購貸款”,安陸市農商行推出了“流動資金擔保貸款”,農行安陸市支行推出了“公司+農戶”保證擔保貸款,孝昌農商行創新“助綠貸”信貸品牌助推綠色經濟發展。

  搭建信用資訊平臺,支援“三農”發展。對經政府主管部門確認的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等四類新型農村經營主體,以農發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農村信用社等涉農金融機構為主,其他銀行為補充共同提供金融服務。截至2015年9月末,孝感市為9237戶四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了信用檔案。其中: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23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827個,家庭農場1215個,4957個各類專業大戶。金融支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客戶數3022戶次,貸款餘額36.28億元,當年累計發放貸款19.08億元。

  搭建組織機構平臺,構建多層次的縣域金融服務網路。2011年和2012年,相繼引進哈爾濱城商行和龍江銀行來孝感發起設立了應城融興村鎮銀行和孝昌本富村鎮銀行。到2015年9月末,村鎮銀行已經實現縣域全覆蓋。2012年,湖北銀行在孝昌、大悟相繼設立支行。2012年以來引進新設小貸公司26家,總數達到40家。全市7家農信社也已全部改組為農商行。

  五大平臺齊發力,翻開了金融支援縣域經濟發展的新篇章。如今,孝感市金融服務體系逐步完善,金融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信貸總量穩定較快增長。

  據統計,2014年底,孝感市金融機構貸款餘額785.56億元,新增貸款126.47億元,增長19.19%,明顯高於9.7%的GDP增幅,與全省16.56%的平均增幅相比,高出2.63個百分點,比武漢城市圈平均增幅15.04%高出4.15個百分點,貸款增量高於年初確定100億元的目標任務。至2015年9底,全市金融機構貸款餘額907.86億元,比年初增加122.29億元,同比增長18.53%,再次實現“四個高於”。

  與此同時,孝感市的縣域存貸比也有了較快提升。2014年末孝感市縣域存貸同比提高了3.16個百分點,增幅位於全省第三。至2015年9月末,孝感市縣域存貸比為46.39%,比2012年末的43.72%提高2.67個百分點。

  (撰文 李全文)

  大力推進農村普惠金融 全面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湖北省農村金融服務“十二五”全覆蓋系列宣傳之六

  主辦:湖北省政府金融辦 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