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沉睡”的農墾資源
- 發佈時間:2015-12-17 08:30:44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12月14日,國務院召開全國農墾改革發展電視電話會議,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精神,全面部署深化農墾改革、加快農墾事業發展、落實政策措施等各項工作,提出工作要求。
12月1日《意見》對外正式發佈,這是24年來中央首次對農墾改革發展做出全面的部署。1992年,中國各地國營農場加快改革,農墾系統明確中心任務是大力提高經濟效益。
《意見》共5部分23條。主要內容包括:深刻認識新時期農墾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明確新時期農墾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充滿活力的農墾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加快發展,推進農墾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加強對農墾改革發展工作的領導和支援。
理論、改革、政策三大突破
“《意見》涉及面廣、內容豐富,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明確農墾戰略地位作用、改革發展方向和政策措施的綱領性文件。”對於該《意見》,在日前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佈會上,農業部黨組成員楊紹品如是評價。
在楊紹品看來,《意見》最大的亮點是實現了包括理論、改革以及政策方面的三個突破。
在理論上,《意見》提出了農墾是中國特色農業經濟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了新時期農墾在國家全局中的戰略地位,就是要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的國家隊、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示範區、農業對外合作的排頭兵、安邊固疆的穩定器。
其次是在改革上有突破。楊紹品認為,《意見》提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導向,以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為主線,重點回答了墾區怎麼改、農場怎麼改,以及人員、資産和土地管理體制機制等怎麼辦的問題,但同時又結合農墾實際提出了“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管辦分離、購買服務”等改革過渡路徑。
三是政策上有突破。《意見》提出要實現“一個同步實施、兩個全面覆蓋”,即各項規劃要在農墾同步實施,國家強農惠農富農和改善民生政策要在農墾全面覆蓋。“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提出要以財政性資金為先導設立中國農墾産業發展基金。創新農墾土地管理方式,提出要管理好、保護好、利用好農墾國有土地,穩步推進農墾土地資産化和資本化。”
需要承認的是,農墾事業是在我國特定歷史條件下産生的。那麼,在我們國家戰略中的地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新時期,農墾作為國民經濟的骨幹和代表,是推進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還要承擔更加重要的歷史使命。”楊紹品認為,這次《意見》對農墾在新的形勢下定位在四個方面:保衛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的國家隊、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示範區、對外農業合作的排頭兵以及安邊固疆的穩定器。
改革路徑應穩中有進
國有農場的改革是一個熱點。在楊紹品看來,今後對國有農場區域內的屬於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事業,要由地方政府切實地履行責任,無論採取哪種形式,都不能出現農場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落空的問題。要破立同步,而且立在前、破在後。國有農場要構建黨委領導,行政管理、生産經營、社區服務有效統籌的新型治理結構。
楊紹品認為,要打造現代農業的企業集團。集團化改革是墾區改革的主導方向,要推動墾區創新體制機制,逐步構建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體制,通過墾區集團改革加強優勢資源的聚集和整合,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有控制力的現代企業集團。
農墾仍然是集區域性、經濟性和社會性為一體的組織形式,雖然要改革,但改革是個漸進過程。
因此《意見》提出創新農墾行業管理體制,在改革過渡期內,整建制實行集團化改革的墾區可以保留省級農墾管理機構,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同時儘快過渡到集團化、企業化管理。
農墾要通過加快培育現代農業企業集團,充分發揮組織化、現代化、産業化等方面的優勢。楊紹品介紹説,農墾管理人員經過批准允許到農墾企業兼職,但要從嚴掌握,並且要嚴格執行兼職不兼薪的政策。改革過渡期以後、全國國有農場辦社會改革全部到位以後,不再加挂省級農墾管理機構的牌子,農墾將徹底轉為現代農業企業集團。“這是個漸進的過程。”
保護與盤活雙管齊下
在我國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農墾國有土地流失和被佔用情況十分嚴重,如何改革農墾的土地管理模式迫在眉睫。那麼,下一步應該怎麼走?
“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嚴格的保護,二是盤活和利用。”楊紹品告訴記者,《意見》做出了詳細規定,從一些政策上填補了農墾土地管理使用制度的空白。農墾土地前些年流失的情況是存在的。我們應該嚴禁擅自收回農墾國有土地的使用權,嚴格執行土地的用途管制制度,嚴肅查處擅自改變農墾土地用途和非法侵佔農墾土地的行為。對於國家建設確實需要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文件明確規定,要經原來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的批准,並且要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補償。
《意見》提出,要加強農墾土地的權益保護,加強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的管理,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加快推進農墾國有土地的確權和登記,《意見》強調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國有土地確權和發證任務。
提高活力、動力和競爭力
此外,農場改革過程中一個重要問題是農場既要辦企業又要辦社會。《意見》中提出改革農場辦社會職能。對於此,楊紹品坦言,農墾改革難度比較大。農場建立的背景決定了它要承擔辦社會的職能。“比如我們有288個邊境農場,邊境農場肯定要同時建社會事業,科教文衛體,水電路氣房這些都要建,這是歷史形成的,它為支援農墾事業發展和帶動周邊地區發展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2012年開始,國家啟動了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試點。楊紹品介紹説,目前農墾辦的公檢法移交已經基本完成,基礎教育和衛生機構,現在大部分已經移交。但國有農場具有區域性特徵,與其他工商企業不同,因此社會職能往往是分而不離,短期內難以採取一種簡單的切割辦法全部移交出去。所以這次《意見》提出要堅持社企分開的方向,推進國有農場生産經營企業化和社會管理的“屬地化”。
隨著各項政策的貫徹落實,農墾企業的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和市場競爭力將提高,農墾組織化程度、經營管理水準和職工科技文化素質高的優勢得到更好發揮,從而“更好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的有效供給,更好地示範帶動周邊農民就業創業致富增收,更好地帶動周邊農村發展新型城鎮化。”楊紹品表示。
■聲音
農墾改革須優化資源配置
“三農問題”在我國長期存在,農墾的改革關係到無數人的利益。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依靠改革創新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的要求更為迫切。農墾土地資源豐富、生産潛力巨大,農産品商品率高,具有農工商綜合經營、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等獨特優勢。
建立健全充滿活力的農墾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推進農墾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需要大力推進資源要素的有效配置。
考慮到農墾的特點和歷史形成的一些實際情況,實現資源要素有效配置的目標,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取得突破。一是要構建新型的勞動用工制度,健全職工的招錄、培訓、考核體系,逐步建立以勞動合同制為核心的市場化用工制度。二是要建立符合農墾特點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産的管理體制,以資本為紐帶打造農業全産業鏈,穩步開展農墾企業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試點,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推進企業的股權結構優化,多種形式探索管理層和企業員工持股,加大企業上市融資力度。三是要嚴格管理、有效保護和充分利用農墾的國有土地,穩步推進土地資産化和資本化改革進程,積極探索盤活農墾土地資源的有效途徑。(吳佳珅)
2020年農墾改革目標
體制機制
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
産業體系
建成一批穩定可靠的大型糧食、棉花、糖料、天然橡膠、牛奶、肉類、種子、油料等重要農産品生産加工基地,形成完善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
民生建設
墾區民生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職工收入大幅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進一步健全,農場社區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新型城鎮化水準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