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家園更美麗生活更美好

  • 發佈時間:2015-12-17 04:36:4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陳濤

  “沒想到短短兩年時間,村裏垃圾沒了,蠅蟲少了,河水清了,真是舊貌換新顏!”日前,北京大學藥學院教授韓南銀回到家鄉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桐畈鎮大洲村時高興地説。

  2014年開始,桐畈鎮以全區實施“美麗廣豐,清潔鄉村”行動計劃為契機,在全鎮持續開展農村清潔工程,通過建立“政府主導、村民主體、社會協同、長效管理”的機制,讓政府當導演、群眾唱主角、全社會參與,廣大幹部群眾共同演繹了一齣“農村更清潔,家園更美麗,生活更美好”的新農村建設現代劇,為全省農村清潔工程進行了一次創新的“桐畈實踐”,收穫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桐畈經驗”。

  鎮村主導引方向,幹群合力“大整治”

  臟、亂、差,一直是農村的痼疾頑癥。曾經的桐畈也不例外,垃圾滿地、污水橫流、牲畜亂跑,明渠暗溝河道是又堵又臟又臭。“就一直盼著什麼時候才能乾淨起來啊。”62歲的王家村村民李銀梅説。

  2011年開始擔任桐畈鎮黨委書記的王青山,從上任伊始就一直想著要建設一個“美麗桐畈”,讓廣大村民享受到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日常生活垃圾的清理,是農村清潔工程的重中之重。然而,垃圾清掃處理是一場長期的保衛戰,上級部門來檢查時清掃乾淨了,檢查的一走,馬上又是垃圾滿地。即使每天有固定的保潔員打掃乾淨了,但村民隨手扔垃圾的習慣沒有改變,依然不能起根本性的作用。

  “只有通過黨員幹部的帶頭示範作用,形成人人動手、大家愛護的好風尚,才能徹底解決頑疾。”王青山説。

  桐畈鎮鎮長朱康貴介紹,鎮裏專門成立了農村環境衛生專項整治領導小組,牽頭財政、水政、環衛、學校、醫院等相關單位和部門協同參與,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並由村“兩委”牽頭,以自然村為單位,召開村民大會選舉成立村民理事會,把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具體工作交給村民理事會來實施。

  桐畈鎮通過鎮政府從有限的財政裏支出100多萬元、企業家慈善捐助以及村民理事會召開村民大會自主討論決定由村民出資等形式,在鎮裏新建了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心,在各村建設垃圾轉机站、分發擺放垃圾分類桶、成立環衛所和保潔隊,並把“自己動手、清潔家園”的理念深深植入全鎮幹部群眾的腦海中,把專業清潔和全民動手相結合,建立了整治農村環境衛生的長效機制。

  “督促評比”促提升,村規民約剔陋習

  有了良好的機制,如何能更好地實施才是關鍵。

  “監督是必要的。因此,我們採用‘三位一體’的監督方式,即鎮村幹部、村民理事會、保潔員三個層面的監督檢查。”鎮宣傳委員童翔告訴記者。

  據介紹,鎮裏每週組織一次各村黨支部書記巡查,將巡查結果錄製成視頻在各村的公共宣傳視頻欄上播放評點;村民理事會不定期組織對農戶的檢查抽查,提醒農戶做好垃圾清理分類等工作,並記入農戶檔案作為獎懲依據;保潔員打掃收集運送垃圾時也對每家每戶每天的清潔工作進行如實記錄。

  督促是一種手段,而評比是一種激勵,更能激發村民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據介紹,桐畈鎮為推動村民自覺進行垃圾清潔分類,採取了“星級評比”措施,擬定了簡單明白、容易操作的五個評比標準:繳納衛生費及時、室內清潔整齊、門前三包到位、畜禽圈養、垃圾分類。

  大洲村村民趙瑞山告訴記者;“一項做到了,就得一顆星。五項做到了,就是‘五星衛生戶’。當上五星戶可是家族的榮譽。”

  評比以自然村為單位,由理事會成員組織對轄區內農戶進行“一年兩評”。行走在該鎮各村中,不時聽到大人小孩互相詢問:“這次你們家是幾顆星?我們家剛評上五星衛生戶了!”

  通過千家萬戶的監督和評比,形成了一種農戶之間你追我趕、互相“攀比”的清潔衛生之風,農村清潔由剛開始的一種政府主導工程,變成了農民自願自發的行為,並不斷生根落地、開花結果。

  如今,歷經兩年多的探索與實踐,桐畈全鎮實現自然村清潔工程100%全覆蓋。

  生態治理齊步走,青山綠水兩不誤

  遍佈鄉村的中小河流、山區河道、水庫水塘,既是農村群眾生産生活的主要水源,也是構成美麗鄉村的重要水環境。因此,治理農村環境衛生,還要面對污水的重大挑戰。

  據了解,桐畈鎮通過開展“潔家園田園水源、展秀美桐畈笑顏”活動,通過面向全鎮人民發出《保護母親河》等倡議書,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引導群眾、發動群眾,立體化、全覆蓋地推進水源保護和河段保潔工作。

  行走在桐畈鎮的大小河道邊,記者隨時都能見到身穿橙色救生衣、被村民親切地稱為“水域美容師”的河道保潔員。“以前村裏環境臟亂差,親朋好友來了,家裏連窗戶都不敢開,你看現在水質多好啊,這都是河道保潔員的功勞。”下社村村民俞金水語氣中溢滿了喜悅與自豪。

  原來,鎮裏每年投入29萬元資金,按照統一建檔、統一保險和統一簽訂協議的要求,組建了一支19人的專業河道清障保潔隊伍,以實現河道保潔的常態化。目前,全鎮13條大小河道溪流,全部實行定員定崗定責,河道保潔覆蓋率達100%,不但一舉摘掉了“黑臭河”帽子,而且一條條溪流已成為鎮村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如今的桐畈,藍天為幕、綠野做席,鄉村道路水泥澆築,房前屋後乾淨整潔,垃圾歸置分類有序,小河溪流清澈見底,農家小院幽雅靜謐,新式洋樓錯落有致,好一幅新鄉村田園美景。

  農村清潔工程的“桐畈實踐”,得到了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等各級農工部門領導的高度肯定,廣豐區委、政府還發出“遠學桐廬、近學桐畈”的號召,並將桐畈鎮列為清潔工程現場會的參觀示範點,歸納出江西農村清潔工程的“桐畈經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