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草原上的女獸醫

  • 發佈時間:2015-12-16 08:33:1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白雪妍文/圖

  在“全國三少民族自治旗”——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有一名女獸醫,牲畜去勢、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品種改良工作樣樣能親自下手;數九寒天進牧戶、入棚圈防疫檢疫,為牧民養畜保駕護航;蒙古包學校等牧民培訓中總能見到她耐心講解新技術的身影。她就是鄂溫克旗農技推廣專家、高級獸醫師趙艷芳。

  1987年,趙艷芳從內蒙古農牧學院獸醫係畢業回到家鄉,在鄂溫克旗伊敏河鎮農牧業技術綜合服務站工作。

  奶業佔鄂溫克旗牧民收入的30%,傳統的牧民飼養奶牛是“涼水加乾草”,奶牛品種也退化,牧民養牛收入一直不高。趙艷芳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為改變牧民的傳統飼養方式,她開始學習奶牛人工授精技術。

  “這個工作又苦又累又臟,手得伸進牛的肚子裏,女同志一般都不願意也幹不了這活。”趙艷芳的師父韓寶玉對記者説,她有著蒙古族女人的聰慧和勇氣,牛羊去勢、人工授精樣樣親自動手。有時,跟牧民講不通品種改良的道理,要通過多種方式迂迴才行。

  “啥事都得上手去幹。”這是趙艷芳的口頭禪,也是她培訓年輕技術人員時常説的話。在趙艷芳的帶領下,荷斯坦奶牛、三河馬、呼倫貝爾羊、杜泊羊及澳洲白優良品種得到推廣,人工授精、同期發情、早期補飼等技術普遍應用。奶牛單産從2006年的2.5噸,提高到2014年的4.5噸,羊胴體重由10.5公斤提高到14.9公斤,馬體高提高10釐米。

  2009年,鄂溫克旗開始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項目,趙艷芳領著專家組在鄂溫克旗組建了5所嘎查“蒙古包學校”,提高牧民應用適用生産技術的能力。“有時候在那達慕、‘賽羊會’的現場,有時候幾戶牧民湊到一起就在他們家裏,還有時候組織牧民出去參觀考察,技術推廣就是這樣,有的人理解有的人不理解,需要一個過程,我們就一邊做一邊講給牧民聽,讓他們看到致富的成果,跟著我們一起做。”趙艷芳説。

  作為以畜牧業為主導産業的牧業大旗,動物防疫工作十分繁重。一年冬天,疫病防治任務艱巨,趙艷芳大年初九接到任務便領著技術員們下鄉打針。“三九”天的呼倫貝爾草原零下30攝氏度不止,在嚴寒中追著牛羊跑,摘去手套、摸著血管一頭接著一頭打,幾千頭只打下來全身早已凍僵,她卻咬著牙不放棄,一定要確保牲畜疫病防治工作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畜。

  2001年被授予高級獸醫師後,趙艷芳先後擔任基層綜合服務站站長、獸醫局副局長、鄂溫克旗農牧業局總畜牧師,至今仍在基層從事農牧業技術推廣工作。“今年的雪終於下了。”望著羊群趙艷芳開心地説,“雪把塵土都蓋住,今冬牛羊就不會咳嗽得病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