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大偉談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從政策性優惠到體制性開放
- 發佈時間:2015-12-16 07: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關鍵是改革創新,不僅要著眼于更多的進出口貿易、引進更多更高品質的外資、更大規模的對外投資,更重要的是發展理念、發展方式上的“新”,不是個別政策、個別區域的政策性優惠,而是全方位的體制性開放。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不久前發佈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明確,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要統籌開放型經濟頂層設計,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十三五”規劃建議再次提出,“十三五”期間“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
為何要進一步強調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如何在開放發展中實現合作共贏?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資司司長顧大偉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的採訪。
中國增長對全球貢獻越來越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到2014年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貨物貿易國,最大的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國,對外投資也進入世界前三位,而且年度境外投資已經超過了外商投資。
“中國通過開放,越來越深入地參與了全球分工,對世界經濟貿易體系的影響越來越大,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越來越大,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源。”顧大偉説。
與此同時,顧大偉也指出,我國開放型經濟也仍然存在不少瓶頸和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用開放和發展的眼光,通過不斷完善制度,推進更高水準的開放來實現。
從外部環境看,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
顧大偉表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關鍵是改革創新,不僅要著眼于更多的進出口貿易、引進更多更高品質的外資、更大規模的對外投資,更重要的是發展理念、發展方式上的“新”,不是個別政策、個別區域的政策性優惠,而是全方位的體制性開放。
全面改革外資管理體制
針對國際經濟新格局和我國改革開放新形勢,《意見》提出,要改革外商投資管理方式,向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轉變。
“這是一項系統工程,對於我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營造透明高效的投資環境、在更大範圍開展國際經濟合作等具有重要意義。”顧大偉説,“從某種意義上講,實施負面清單模式意味著更高水準的開放”。
顧大偉表示,有關部門將繼續擴大開放,分層次、有重點放開服務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推進金融、教育、醫療等服務業有序開放,進一步提高製造業開放水準,逐步減少交通、電信以及農業、礦業等領域對外資的限制,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在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方面,長期以來,我國外資準入管理採取了較為審慎的核準、審批方式。為適應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要求,必須全面改革外商投資管理體制。
目前,外商投資項目管理已由全面核準改為普遍備案與有限核準相結合的管理方式,95%以上的項目實行備案制。
顧大偉表示,下一步將按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總體部署,加大外商投資管理領域的簡政放權力度。
促進優勢産能“走出去”
《意見》提出,要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採取多種方式開展境外基礎設施投資和能源資源合作,促進優勢産能“走出去”。
顧大偉表示,推進國際産能合作是中國政府在新時期就擴大對外投資與合作提出的重要倡議。國際産能合作可以匯集世界不同發展階段國家的供給和需求,推動全球産業鏈高中低端深度融合,從而凝聚全球經濟穩定增長的新動力,推動全球經濟加快整體復蘇進程。
此前,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了鋼鐵、有色、建材等12個領域的主要任務,以及財稅、金融等18項政策措施,作為今後一段時期推進裝備和産能“走出去”的指導性文件。
“我們將加強中央地方聯動,積極與有關省份建立委省協同機制,推動各地方結合本省産業發展基礎、結構調整目標和優勢産能現狀,研究提出本省推進國際産能合作的重點領域、區域和重點項目,制定相關支援政策,並將各省的重大産能合作項目納入多雙邊機制,從國家層面加以協調推動。”顧大偉表示。 (經濟日報記者 林火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