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湖南構建開放型經濟新環境

  • 發佈時間:2015-07-08 15:33:0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高堯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南省商務廳公佈了有關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

  為準確把握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現狀,尋求補齊全省開放型經濟“短板”之策,湖南省委政研室、省商務廳聯合省統計局、省政府經濟研究資訊中心和省社科院等單位組成調研組,先後赴省內長沙、郴州等市以及河南、山西等省開展調研,並召開多個座談會聽取政府相關部門、口岸管理機構、外向型企業以及外貿發展平臺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系統深入的調查研究,調研組一致認為,開放型經濟是湖南省經濟發展中的“短板”,在思想觀念、政策措施、發展程度上與發達省份甚至部分中西部省份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在正視差距、重視問題的同時,也要看到“短板”中蘊涵的潛力和亮點,面對當前擴大開放的新形勢、新機遇,湖南省要堅定信心、痛下決心,通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一系列措施,補齊開放型經濟這塊短板。

  開放型經濟水準相對偏弱

  近年來,雖然湖南省委、省政府為加快推進“開放崛起”戰略,出臺了一系列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有力政策,但與國際、沿海及一些兄弟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從經濟總量上看,2013年湖南省地區生産總值躋身全國10強,但對外貿易僅為1560億元,跌落全國20位之後。2013年,湖南與遼寧省、上海市、湖北省、四川省的經濟總量基本相當,但進出口總額方面,僅分別為各省的22.0%、5.7%、69.2%和39.0%,與兄弟省市的差距較大。

  與國際水準相比,2013年南韓外貿依存度為88.5%,德國外貿依存度為72.7%,而湖南外貿依存度僅為6.3%,只相當於國際水準的1/3到1/4,在中部6省中為最低,而同期全國外貿依存度為46%。

  與沿海地區相比,2013年湖南省外貿總額251億美元,僅為廣東的2.3%、江蘇的4.5%、浙江的7.3%、福建的14.5%,與沿海一些省份差距大。

  與中西部地區相比,2007年湖南省外貿進出口總額居全國第16位,2013年退至第22位,先後被江西、廣西、重慶、新疆、吉林、雲南趕超。多年來,湖南對外貿易一直居中部六省第5位,且與前幾名的差距不斷拉大。2012年省外貿總量僅為中部第1名河南的42.3%,2013年這一比例再次下跌至41.9%,總量差距從298.1億美元拉到347.9億美元。

  開放型經濟是湖南經濟發展中的“短板”,但是在正視差距、重視問題的同時,也要看到“短板”中蘊涵的潛力和亮點。據了解,近五年來,湖南特別是在引進外資、對外投資等方面頗為亮眼,規模速度、發展品質、帶動能力不斷提升,走在中部省份前列。

  近五年來,湖南省開放型經濟主要指標實際利用外資、進出口總額、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營業額年均分別增長17%、14.6%、23.1%,分別達到87億美元、251.6億美元、33.04億美元,各項指標增幅都高於同期GDP增幅。實際利用外資連續三年居中部第一,對外投資連續七年居中部第一。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數突破100萬人次大關,居中部第一。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戶湖南,規模企業不斷增多,2013年共有進出口實績企業272家,較上年增加233家,出口過億美元企業達到46家,較上年增11家;湘企“走出去”成效明顯,優勢産業、過剩産能“走出去”亮點頻頻。據統計,2010年至2013年,全省承接轉移項目新增稅收127.96億元,新增就業126.6萬人,開放型經濟在引進資金的同時,也引進了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先進管理經驗以及優秀人才,擴大了省內消費市場,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了財稅收入。“湖南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將更大程度的激活內部市場”,駐湘本土企業湖南易融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抓七項內容樹競爭優勢

  隨著發展實力的增強和發展環境的改變,湖南省發展開放型經濟處於新的起點上,有著新定位、新機遇,面臨新的挑戰。立足當前發展新形勢,著眼樹立競爭新優勢,參照外省開放新經驗,調研組從抓産業、抓貿易、抓平臺、抓體制、抓環境等七個方面出發,提出了相關建議。

  抓産業培育制定産業招商路線圖和專項行動方案,開展建鏈、補鏈、延鏈、強鏈集群式招商;研究制定相關扶持政策,鼓勵境內外大型企業在省設立總部、區域總部、研發中心、採購中心、結算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對在境外建立生産研發基地、構建全球行銷網路、開拓戰略資源渠道、承攬國際工程項目、實施跨國兼併收購等的重點企業和項目予以重點扶持;加快培育一批發展前景好、國際競爭力強、出口附加值高的産業鏈群,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産品進行扶持;通過引進外向度高的加工貿易産業鏈,培育新的優勢産業集群,力爭三年內培育2個年進出口額過20億美元、3個年進出口額過10億美元、3個年進出口額過1億美元的加工貿易産業集群等。

  抓貿易提升支援有實力、有渠道的企業在境內外設立集展示、體驗、銷售、配送等功能于一體的湖南名優商品展示貿易平臺;加快國際展會、電子商務、通關代理中心、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等貿易平臺建設,組建一批貿易額10億美元起步的外貿進出口平臺;重點支援和培育一批國內外知名、具有重大影響力的電子商務龍頭企業、電子商務平臺和産業集聚區,實施“湘品網上行”工程,大力發展移動電子商務;大力推進全省通關一體化、省際口岸通關合作和“資訊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實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受理,全面推進“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完善促進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發展的支援政策;整頓和規範進出口環節經營性服務和收費;重點打造産業特色鮮明、集聚度高、輻射帶動作用大、公共服務平臺完善、發展環境優良的服務外包産業帶等。

  抓區域協作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強與東盟、中亞各國的産業對接,推動省軌道交通、特變電、茶葉、雜交水稻、小農機等優勢産業拓展東盟和中亞市場;採取政府直接派駐或購買服務的方式,在廣西、新疆分別設立湖南東盟、湖南亞歐辦事處;積極融入與周邊省市區區域協作;深入對接珠三角、長三角、北部灣經濟區、成渝經濟區、中原經濟區等區域協作區,在産業分工協作、城市群聯動、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市場一體化等方面開闢新的合作領域,形成互利共贏、開放發展的新局面。

  抓平臺提昇平臺建設方面,探索市場化主體參與的直管、託管、代管和共建等模式,試行一區多園、多區一園新體制;力爭到2017年,全省所有外貿經營備案登記企業業績實現破零,所有縣(市)區和省級以上園區實現利用外資破零;重點打造綜合服務平臺、口岸服務平臺、國際交流平臺三大類外向平臺;充分發揮商會類行業協會平臺在整合招商資源、制定行業標準、規範行業秩序、開拓國際市場、應對貿易摩擦等方面的作用,打造商會平臺等。平臺整合方面,支援長沙湘江新區爭取設立中部內陸自貿區,以湘江新區的申報與建設為基礎,在投資體制、管理體制、自由貿易、資源開發、科技孕育轉化等方面先行先試;支援岳陽城陵磯及臨港産業新區擴容提質,對外實現與長江沿線口岸互聯互通,爭取列入上海自貿區的啟運港退稅試點範圍;對內加快與長沙霞凝等本省港口整合,增開直航航線;強力打造臨港産業新區等。

  抓體制創新密切跟蹤國家負面清單工作,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推動投資企業立項、合同、章程線上受理、線上審批或備案,建立分層級的外資項目投資全程代辦和一站式、並聯式審批機制;擴大省發展開放型經濟專項資金規模;創新“一企一策”政策,對帶動性強的特大項目,在參照兄弟省市做法的基礎上,爭取有突破有創新;進一步完善開放型經濟考核機制,提高開放型經濟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中的權重和比重等。

  抓優化環境全面梳理、及時調整已出臺的促進投資貿易的各類政策舉措,承諾的政策必須落實到位;用足用好稅費優惠政策,在嚴格執行國家政策的前提下,比照沿海地區實施的“五險一金”社保繳費標準,切實降低企業用工成本;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下放審批許可權,優化審批和辦事程式;清理和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項規定;著力規範公共服務和行政執法行為,嚴禁以罰代管和不作為、亂作為現象,嚴格執行收費目錄,查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行為等。

  抓要素保障引導境內外金融機構加大對承接沿海産業轉移、服務外包産業及開放型經濟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援;逐步將國際結算業務網點延伸到縣域範圍,支援保稅區和出口加工園區金融機構網點建設;重點保障産業園區和重大項目、重大基礎設施的用地需求;做好煤、電、油、氣、運的調度和保障;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有針對性地引進國際貿易、金融、物流、創意和服務外包領域的專業人才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