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整飭防霾産品市場呼喚行業標準

  • 發佈時間:2015-12-15 07: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北方多地遭遇重污染天氣,再次引發各種防霾産品熱銷。由於行業標準缺失和企業自律不足,一些不良商家借機炒作、虛假宣傳、銷售假冒偽劣産品。網民建議,應加強科學引導,提高公眾辨識能力,聯合執法並進行重點整治。

  防霾産品亂象叢生

  面對“十面霾伏”,網民認為,做好個人防護或許是短期內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保護措施。令人擔憂的是,霧霾防護産品的行業準入門檻低、産品良莠不齊,讓人們在選擇時無所適從。

  網民“閔行”稱,北京近日持續霧霾,各種防霾産品不斷現身,縱觀整個PM2.5口罩市場,不乏一些根本不具備PM2.5防護功能的山寨、低劣産品,行業內可謂亂象叢生。

  網民“宋廣生”表示,絕大多數號稱能夠防PM2.5的護具都有“炒作”嫌疑。以廣受熱捧的“神器”空氣凈化器為例,商家誇大凈化效果及使用壽命的情況比較嚴重。網民“徐坤”也認為,霧霾嚴重導致空氣凈化器熱賣,然而,大多數小型空氣凈化器“不靠譜”,甚至很多産品不但不會帶來好處,還會給身體帶來傷害。

  網民“譚希光”稱,今年“霧霾季”,貼著“防霾”、“除塵”、“對付PM2.5”標簽的“防霾神器”五花八門,讓普通百姓越看越犯暈,真是真假難辨。防霾産品市場亂象折射監管漏洞。面對“防霾神器”,相關監管部門不能旁觀。

  重拳整治市場秩序

  網民表示,防霾産品近些年伴隨PM2.5概念火起來,發展時間短,缺少行業標準,商家投機思想重,需要儘快出臺相關行業規劃,通過確立行業標準、加強嚴格執法等方式重拳整治。消費者要保持理性購物。

  網民“趙丹青”表示,放縱假冒偽劣産品充斥市場,一是無視消費者身體健康,二是損害口罩廠商的企業形象,將重創整個行業。相關部門需要肅清假冒偽劣産品,保證行業健康發展,儘快出臺行業標準。

  網民“徐菲”建議,要立足市場監管職責,充分發揮工商職能優勢,加大市場監管和執法打擊,嚴厲打擊無證無照從事經營、銷售假冒偽劣産品的違法行為,確保“防霾”産品市場秩序穩定。同時強化政府的協同、統籌功能,建立健全市場監管聯席制度,整合執法監管資源,強化部門配合溝通,搭建資訊共用平臺,形成監管合力,確保監管不留盲區。

  還有網民建議,要構建社會監督機制。加強消費維權知識和環保知識的宣傳普及,提升民眾對“防霾”産品的科學認識。通過發佈消費警示、曝光典型案例等方式,積極引導社會輿論開展監督。(記者 明航 整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