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省國土資源廳結合強項對口幫扶 “地災博物館”跨出脫貧第一步

  • 發佈時間:2015-12-15 06:29:42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地災博物館”甘孜州丹巴縣素來與全省國土資源系統有著深厚的淵源。而這一次的關鍵詞是:對口幫扶。7月,按照省上要求,省直部門(單位)需牽頭聯繫指導1個片區貧困縣、1個貧困村,而省國土資源廳對口幫扶的正是丹巴縣半扇門鄉臘月山三村。

  小半年過去了,省國土資源廳是如何調動專業力量幫助臘月山三村走上脫貧路?12月8日,記者趕赴臘月山三村一探究竟。

  地災治理與道路修整打捆

  12月8日早上8點半,記者抵達半扇門鄉臘月山腳下,而要想到達位於半山腰的臘月山三村,就只有一條狹窄曲折的碎石路。

  顛簸上山的路上,從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到半扇門鄉挂職的黨委副書記谷雲勇告訴記者,這唯一一條上山的路是2008年修的,名字叫通達路。而這樣一條16公里的路上,暗藏12個應急排危除險點。“丹巴縣政府已經打算修整這條路,把通達路變為通暢路。”谷雲勇説,國土部門則會配套實施一個應急排危除險項目,一方面,把兩個項目打捆,修路的資金能夠更充足;另一方面,把這條路上的地災隱患全部除掉,以免後患。“地災不治理,遲早有一天,路還要被毀。”

  “這是臘月山三村的一條致富路。一定要把地災隱患全部除掉,為這條致富路保駕護航。”半扇門鄉黨委書記亞馬太介紹,村長安開強已經帶著全村人開始修路,預計到明年下半年,路修得差不多了,應急排危除險工程便開始動工。

  省國土資源廳打算在臘月山三村實施的地災防治項目還不止這一個。臘月山還有3個地災隱患點,納入了全省群測群防體系,也打算一併解決。

  把車停在再也開不上去的半山腰,一行人繼續步行前往臘月山三村。臨近上午11點,終於抵達臘月山三村村民夏其林的家。

  在他的家旁邊,有一塊空地正在平整。這是省國土資源廳在臘月山三村實施的第三個地災防治項目——一個接近1000平方米的應急避難場所。“在高山上能開闢出一塊這樣的空地實屬不易,省國土資源廳共計投入200萬元左右建設這個應急避難場所,給臘月山三村村民一處安全的庇護所。”在此蹲點調研的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室主任謝安軍説。

  土地整理與産業發展結合

  正逢隆冬時節,臘月山看上去有些荒涼。

  從省土地統徵整理事務中心挂職到半扇門鄉任副鄉長、臘月山三村村主任助理的黃平告訴記者,臘月山沒有多少可利用的耕地,而僅有的耕地,品質也不高,是典型的跑水跑肥跑田的三跑地,“糧食産量只有位於山下河谷地區臘月山一村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幫助臘月山三村脫貧致富的第二招,就是進行土地整理,盡可能挖掘可利用的耕地,並且提高土地肥力。

  這就是黃平的專長了。

  自8月份到半扇門鄉挂職以來,黃平一直專注于為半扇門鄉引入土地整理項目,目前,以臘月山三村、臘月山二村和阿娘溝一村為核心區域的土地整理項目已經完成了規劃編制。“沒想到,半扇門鄉的各村都想加入到這個土地整理項目來,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的基礎設施建設。”黃平説,現在,還在根據最近加入項目的各村情況,進行規劃調整,“一定要切中每個村的要害,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用在刀刃上。”

  土地整理項目輻射了全鄉21個村。“全鄉一共有22個村,除了一個牧區村沒有耕地外,其餘的都覆蓋了。”亞馬太興奮地説,該項目投入近2000萬元,整理土地8400余畝。

  等土地整理好了,臘月山三村村民王成全打算在家裏的2畝多土地上種植羊肚菌。這也是臘月山三村下一步的發展思路。“打算種植花椒、核桃等經濟作物,並且引種羊肚菌等高效益作物。”安開強説,土地整理一定要和下一步的産業發展相結合。

  通過幾天的調研,謝安軍還相中了藏雞養殖項目。“臘月山三村很適合養殖跑山雞,可以進行小規模試養。”丹巴縣梅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廷剛説。

  □本報記者 趙若言 文/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