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區:奏響多元産業富民曲
- 發佈時間:2015-12-15 05:29:37 來源:甘肅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王雨 通訊員徐永鑫
馬鈴薯市場交易紅火、養殖場牛羊成群、生産線忙個不停……初冬時節的定西市安定區,一幕幕充滿希望的場景,彰顯多元富民産業為精準扶貧增添的新活力。
打造草畜産業鼓起農民“錢袋子”
走進安定區白碌鄉盛鑫畜草加工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青貯飼草料,公司負責人盧兆祥告訴記者:“今年公司流轉土地3168畝,收穫紫花苜蓿1000多噸,收益可達100萬元左右。”
“今年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支援下,白碌鄉組織成立了永盛農機專業服務隊,專門負責牧草的收割和加工,這樣下來既減少了用工成本,又增加了種植效益。”盧兆祥説。
“要不是農機化作業,我的100多畝苜蓿草靠人力收割太辛苦,政府的確為我們老百姓辦了一件好事。”白碌鄉復興村村民杜福乾感慨地説,“今年的苜蓿長勢好,價格高,預計到年底我家草畜産業收入3萬元不在話下。”
據白碌鄉鄉長段永權介紹,近年來,白碌鄉按照“種草—改圈—養畜—肥田—增收”的發展模式,注重産業化佈局,積極引進特色養殖,推行大戶帶動、使全鄉草畜産業得到快速發展。目前,全鄉紫花苜蓿種植面積達5萬畝,建成養羊專業村3個、養殖場7個,預計今年每人平均草畜産業收益3000元左右。
除白碌鄉外,在高峰、李家堡、寧遠等安定區的南部片區鄉鎮,還通過種植燕麥草、紅豆草、甜高粱等優質牧草探尋脫貧之路,並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有效提高了優質牧草種植和加工轉化程度,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截至目前,全區現有天然草場118萬畝,畜禽飼養量達到428.1萬頭(只),出欄量達191.2萬頭(只),畜牧業增加值3.82億元,每人平均牧業收入1210元。
壯大馬鈴薯産業做深度“文章”
時下,在安定區的城鄉道路上,一輛輛滿載著馬鈴薯的農用車輛來來回回,各銷售市場交易紅火。
在葛家岔鎮北坪村秋覆膜示範點,連片的地膜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正在田間勞作的村民高尚傑高興地説:“去年我家種了10畝黑膜洋芋,雖然今年遇上了大旱天氣,但是相比其他沒有覆膜的收成要高一半多。”
作為全國馬鈴薯産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多年來,安定區堅持走種薯産業化發展路子,今年安定區還啟動實施了戶均“一畝種子田”工程。魯家溝鎮村民范志林説:“今年我家種了10畝新大坪原種,收入近萬元,還種了一畝原原種,解決了我每年到處尋找籽種的老大難題。”
安定區積極推廣“黑色全膜覆蓋+脫毒種薯+配方施肥+機械耕作+專業化防治”的標準化種植模式,自2008年以來,安定區馬鈴薯種植面積每年穩定在100萬畝以上,總産量穩定在百萬噸以上,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總産量在全國主産縣區中位列第一。今年,全區馬鈴薯種植面積達120.28萬畝,其中全黑膜馬鈴薯面積80萬畝。
在推進馬鈴薯主食化戰略的大局中,安定區搶佔先機,著力在馬鈴薯主食化加工上下工夫。目前,全區共建成馬鈴薯加工龍頭企業10家,擁有生産線22條,馬鈴薯精深加工能力達34.6萬噸,形成了以精澱粉、全粉、變性澱粉、休閒食品為主,比較完整的加工體系。同時,還形成了以國家級定西馬鈴薯批發市場——定西馬鈴薯綜合交易中心為龍頭、以集中産區大鄉鎮78個馬鈴薯市場為骨幹、以304個定點收購網點為輻射的三級市場體系,鮮薯年交易量達68萬噸。
培育勞務産業敲開“致富門”
近日,記者來到魯家溝鎮南川村枸杞種植基地,只見整片的枸杞樹長得鬱鬱蔥蔥、枝繁葉茂,紅彤彤的枸杞綴滿枝頭。正在採摘枸杞的村民李桂花告訴記者:“我一天能摘枸杞70斤左右,40天我掙了近3000元,比自己種地還要強。”
李桂花是村裏的貧困戶,她一邊要照顧多病的丈夫,一邊耕作自家幾畝薄田維生,生活過得捉襟見肘。
“村裏的450畝枸杞基地每年可解決200人在家門口就業。”村委會主任張文碧説,針對貧困戶的實際,由合作社牽頭負責,村委會監督,優先考慮貧困戶就地實現創收。
今年來,安定區順應“網際網路+”的時代潮流,組建了電子商務發展服務中心,建成佔地180畝的電子商務創業園。“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25家,帶動當地300余人實現就業。”區電子商務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張國強介紹説。
家住巉口鎮的秦亞軍原本在北京一家電商企業工作,精準扶貧政策激起了他回鄉創業的夢想。今年7月,他註冊甘肅微尚新媒體網路發展公司並成功入駐産業園,公司今年初步解決了當地10名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按照“精準培訓—精準輸轉—回鄉創業—帶動發展”的路子,安定區最大限度增加就業崗位,釋放勞務産業的倍增效應。目前,全區累計培訓勞動力3.6萬人次,輸轉勞動力10.26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5.81億元,有效地加快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步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