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詳解巴黎協定里程碑意義 地球終於"進入療程"

  • 發佈時間:2015-12-14 07:5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專家詳解巴黎協定里程碑意義 地球終於“進入療程”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經過長達兩周的緊張談判,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終於在12日晚迎來收穫碩果的時刻。當晚,負責主持會議的法國外長法比尤斯對與會國代表宣佈:“我環顧四週,看到各方反應積極,沒有反對意見……我宣佈《巴黎協定》正式通過。”他舉起一把小木槌,打趣似地説:“槌子雖小,卻能成就一番大事業。”隨著木槌落定,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難以抑制激動情緒的與會代表歡呼、擁抱,一些人甚至喜極而泣。熱烈的場面持續了長達數分鐘。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稱:“歷史將會銘記這一天……《巴黎協定》標誌著里程碑式的巨大成功,無論是對地球、還是對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

  《巴黎協定》涵蓋長期目標、減排目標、資金援助、透明度審查、損失評估等多項內容。根據協定,各締約國要把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在此基礎上再做出升幅小于1.5攝氏度的努力。各締約國同意“盡可能快地”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以期在21世紀下半葉,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能自然地被森林和海洋所吸收。各締約國所取得的相關進展,每5年要得到一次審查。此外,協定敦促締約國中的發達國家繼續為欠發達國家提供資金支援,到2020年,這些國家每年要提供總額為1000億美元的援助款,協助後者減排或適應氣候變化。

  《巴黎協定》的達成,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與歡迎。《今日美國報》13日稱,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發表講話,盛讚該協定是“世界的轉捩點”,為削減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設定了“宏偉目標”。他説:“該協定代表我們拯救地球的最好機會。”美國媒體認為,《巴黎協定》的促成也是奧巴馬在總統任期內所取得的一項“里程碑式的成就”。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該協定“為全球的未來邁進了一大步”。德國總理默克爾認為,該協定是國際社會在歷史上首次達成共識、同心協力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3日表示,《巴黎協定》確立了2020年後以國家自主貢獻為主體的國際應對氣候變化機制安排,重申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平衡反映了各方關切,是一份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協定。

  不過,歡騰的慶祝活動過後,一個疑問仍然留在人們腦海中——新協定對地球到底真正意味著什麼?美國《紐約時報》稱,密切關注巴黎氣候會議的科學家不怎麼樂觀地表示:僅通過協定“根本無法拯救這顆星球”,極地的冰蓋仍然面臨融化的危險,海平面仍在不斷升高,部分區域的人類生存環境也仍然面臨危機。英國“現在就要全球正義”組織負責人尼克·迪爾登也表示,這樣的協定被標榜為“巨大的成功”是相當離譜的事情。在該組織看來,該協定“幾乎不具備任何約束力”,全球最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弱勢群體的權利,根本談不上得到保障。

  當然,令學界認同的是,巴黎會議是全球變暖問題被提出半個世紀以來,世界政治體系首次對環境威脅做出了“合乎比例”的應對方式,讓政界和學界在這一問題上站在了同一個認知高度。美國知名環境科學家克裏斯托弗·菲爾德説:“我認為會議成果將會改變世界。我們沒有解決問題,但至少奠定了一個重要的基礎。”媒體分析認為,《巴黎協定》雖然不是環境問題的“解藥”,但它起碼意味著“進入了療程”。

  此外,《紐約時報》還認為,《巴黎協定》將間接影響全球經濟,地緣政治可能也將隨之發生變化。比如,該協定將大大促進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幫助節能企業或新興能源企業擴大市場、促進能源技術革新;為致力於該類技術的國家,如美國和日本從中獲得經濟利益;相對貧窮的國家雖然技術存在不足,但並不缺乏陽光和風力等再生能源資源,這些國家有望成為新的“經濟發展明星國”;能源技術更新緩慢的發展中國家,將陷入競爭劣勢。世界一些主要石油輸出國也可能受到一定影響。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唐新華1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説,根據《巴黎協定》,各方將努力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的水準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這意味著2050年全球將實現“碳中和”,即相對碳排放實現零增長。同時,這也意味著全球能源消費模式將發生巨大改變,低碳、綠色的清潔能源消費模式將逐漸成形。

  唐新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在《巴黎協定》中承諾到2030年國內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05年下降60%至65%,這意味著中國勢必將加速推進能源結構的轉變,壓縮煤炭和其他化石能源的使用,轉而使用其他綠色能源,同時推進煤電清潔化和各類低碳技術的應用。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低碳”二字也將貫穿始終,綠色交通工具和用電模式將得到大力提倡,而這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減弱霧霾對社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艾敏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周智平 環球時本報記者 白雲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