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自貿協定:南韓的“生存策略”?

  • 發佈時間:2015-12-10 21:30:4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楊舒  責任編輯:羅伯特

  12月9日,中方宣佈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獲得通過。至此,6月簽署的中韓FTA終於分別獲得了兩方政府的通過,正式生效指日可待。就在市場充斥著中韓FTA12月20日生效的消息時,卻鮮有人注意到,本月南韓還有一個FTA正式全面生效,即12月13日完全生效的歐韓FTA。

  而同一時間內,南韓與中國、歐盟兩大世界經濟重要力量間“親密”合作關係的完全確立,令人禁不住想對其長期以來推進FTA的戰略一窺一二。

  FTA執行效果明顯

  資料顯示,歐韓FTA早在2010年10月6日就已簽署,並於2011年7月1日臨時生效。之所以強調“臨時”,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部副主任姚鈴指出,是因為歐盟成員國眾多,彼此利益和關切點不同,導致歐韓FTA中部分條款多集中在文化和智慧財産權方面的內容未能得到實施。

  不過,畢竟協議涉及到的99%的內容都已經生效,所以部分實施並沒有妨礙歐韓FTA的整體效果。歐盟委員會曾在歐韓FTA實施兩週年時對其執行效果進行了評估,稱FTA使歐盟對南韓的出口從2011年的325億歐元增至2012年的378億歐元。同期,歐盟自南韓進口增長4.7%,從362億歐元增至379億歐元。2013年第一季度,歐盟對南韓商品貿易更是15年來首次實現盈餘。

  如今,隨著歐韓FTA的完全生效,姚鈴指出,歐韓間的合作將更為密切,考慮到當前全球貿易環境以及歐盟和南韓各自的經濟狀況,雙方間的貿易數據或許不會有太明顯的反應,多是90%的商品關稅將在5年內撤銷期限到期帶來的促進。

  亞洲市場的“突破口”

  在肯定歐韓雙邊貿易的前提下,姚鈴更強調了歐韓FTA的亞洲示範效應。她指出,由於歐韓FTA是歐盟與亞洲國家的首個自貿協定,也是歐盟打開亞洲市場和建立示範效應的關鍵工程,關於這點意義,可以説歐韓FTA履行得很好。

  姚鈴表示,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亞洲經濟體和亞洲市場在全球經貿格局中所佔據的位置愈發重要,但是對包括歐盟在內的西方國家而言,文化的差異和政治上的芥蒂常令西方國家在開發亞洲市場上頗為為難。在此背景下,南韓反而成為了一個很好的“突破口”,理由有三。

  首先,南韓與中國、日本同作為亞洲的三大重要經濟體,無論政治還是經濟的影響力都可圈可點。其次,與中國和日本不同,南韓在政治上沒有太多“雷區”,文化方面近代“西化”又比較明顯,民眾對外來文化包容性高,這決定其貿易和市場很容易與西方或其他地區進行對接。再次,南韓國內工業和製造業生産確實具備一定的基礎和高度,也有自身的“拳頭”産業,地理位置緊鄰中國、日本兩大亞洲主要消費市場,轉口貿易優勢明顯。

  遠比看到的多

  事實上,何止歐盟看到了南韓在貿易合作上的優勢,南韓也深諳自身在構建FTA關係上的優勢所在。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南韓已經與49個國家簽署了12個自由貿易協定。這些國家的經濟總量佔全球市場規模的64.9%。南韓方面一直堅信,遍佈全球的自貿網路是南韓立足全球經貿投資熱選的關鍵所在。

  南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最近發佈的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與世界多國建立自由貿易區是南韓在外商眼中作為投資目的地的最大優勢。參加調查的111名外商中,龐大的自由貿易網路被18%的受訪者認為南韓吸引投資的最大優勢,另外有17%的受訪者選擇了戰略區位條件,17%的受訪者選擇政府的激勵措施等積極支援,還有14%的受訪者選擇優質的勞動力。

  當然,對於與歐盟等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簽署FTA也對南韓産生直接利益帶動。姚鈴就以歐韓FTA舉例稱,在雙邊貿易數據提升上,南韓相比歐盟或許處於“劣勢”,可從技術學習、行業標準對接,國內産業升級角度來講,南韓卻能受益頗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